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spring:唢呐神乎其技,我为国乐的绝活而自豪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spring:唢呐神乎其技,我为国乐的绝活而自豪
芦笛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6
经验值: 519243
标题:
spring:唢呐神乎其技,我为国乐的绝活而自豪
(604 reads)
时间:
2009-4-21 周二, 下午8:12
作者:
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老金好兴致啊!不过民间说“千日管子半日笙”,唢呐的技术含量看来并不低
我家长兄当年吹得一口好笛子,方圆几十里也算一号人物,那时候常常登台来一段“扬鞭催马运粮忙”什么的。但他后来玩唢呐,吹了好久还吹不出个调调,看来那玩意不那么好玩。
要说原理,其实西乐的双簧管跟唢呐应该是类似的。现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就常常能见到改良的中音、低音唢呐,光看外形,不知道的会以为那是双簧管或英国管(连音色也有点接近)。
小时候看人家娶媳妇,常常被那吹鼓手的绝活所吸引,一看就是小半天,鼻涕哈喇子把大襟打湿了都不知道……有的师傅能把点着的烟藏到嘴里,连吹几个乐句后再用舌头把烟从嘴里送出来接着抽,简直神乎其技。至今想不出来那怎么可能?
说起唢呐的换气,当年中央乐团乐手章棣和先生,曾经把唢呐的循环换气法应用于双簧管。一次与外国乐团合演的排练,在乐队开始校音时吹奏出一个特长的长音A,当场“震惊中外”(章先生自己亲口说的)。
我曾现场听章先生演奏过3分钟不换气的双簧管独奏曲(忘了叫什么名字,好像是巴哈作曲),当真是延绵不绝,却看不出演奏者有丝毫的勉强,登时以国乐竟有这等绝活而自豪得马上要找个外国人来辩论一番……
据说那循环换气法的练功方法很特别
是用一根麦秆向盛满水的碗里吹气,师傅就坐在旁边看着,若碗里冒出的气泡一中断,立马戒鞭的伺候。初学者难免憋得满脸通红,但能让碗里的气泡连绵不绝了,才只是刚迈出第一步。你想,那吹唢呐得要多大气力?所以那功夫就不是三天两天可以练成的。
以前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看到过一则报道(非常戏剧性,只不知是真是假),说是中国民族乐团在某国(以色列?)演出,当唢呐曲“百鸟朝凤”吹到高潮的一个超长音时,那长音还没结束,观众席里却咣铛一声,倒下了一位女观众。倒下的原因尼,是因为窒息。
剧场出了这样的事故,当然又是叫救护车,又是紧急抢救的,闹了个不亦乐乎。
最后,倒下的女观众自己揭开了谜底:原来,这位女士是一位专业木管演奏员(忘了是吹长笛还是吹黑管的),她听到唢呐的长音,出于职业的好奇,就跟着也一起吹气起来,没想到不但没跟上趟,自己却先因为大脑极度缺氧而倒下了,于是连连惊呼“中国民乐,不得了!了不得!”
小衲兄弟,你一定跟我一样爱听这样的故事吧?
作者:
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文中多有调侃,各位一笑了之,勿太认真
--
spring
- (0 Byte) 2009-4-22 周三, 上午9:36
(92 reads)
鼓风机气最长,力道也足,接到唢呐上不知效果如何。
--
克里斯琴
- (0 Byte) 2009-4-21 周二, 下午8:52
(79 reads)
您不妨试一试……
--
spring
- (0 Byte) 2009-4-22 周三, 上午11:00
(92 reads)
好看,但最后一句叙事有问题 :)
--
若迷
- (0 Byte) 2009-4-21 周二, 下午8:36
(91 reads)
小糊涂衲看来还真戒网了,恐怕看不到你这精彩故事了
--
芦笛
- (0 Byte) 2009-4-21 周二, 下午8:13
(93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405664 seconds ] :: [ 3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