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发烧友之歌 |
 |
鱼丈人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6/05/03 文章: 606
经验值: 12441
|
|
|
作者:鱼丈人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发烧友之歌
鱼丈人
“发烧友”这个词似乎是来自香港,原来专指有几个闲钱鼓捣音响的业余爱好者。发烧友最大的特点就是爱折腾,今天换个功放,明天添对音箱,后天为了寻一张“天碟”跑遍全市的唱片店,找不到就求人在国外买,还真跟发烧差不多。当年外文书店首次公开发售进口古典音乐磁带、CD时,发烧友们蜂拥而至。那时国人工资低,一个月的工资买七八盒进口“原声带”就报销了,所以看的人多,买的人少。有位发烧友一咬牙,一跺脚,买了一盒卡拉扬指挥的“命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刚从人群里挤出来,就有几个发烧友追着问:“哥们儿,值吗?”这位仔细端详着包装精美的磁带,叹了口气:“唉!汽车轧罗锅儿——”“此话怎讲?”“直(值)了!”
发烧友碰到一起,那笑话就多了去啦。有一回在一家音响专业店,我见到俩发烧友正在试听一对高档音箱。一个说:“这音箱的‘音场’有点儿窄。”那个一听就翻了:“你是什么耳朵呀?这左边儿的小提琴,右边儿的大贝司分得多清楚!多好的立体声效果啊!”哥儿俩你一言我一语,正争得红头涨脸、怒不可遏时,店员踮踮儿地跑来了:“对不住了二位,我放的是单声道音乐。”哥儿俩一听,全傻眼啦。
我的一位父执辈是资深发烧友,他老人家的发烧史是从组装半导体收音机开始的。那时京城有很多卖无线电零件的铺子,花个仨瓜俩枣儿的钱,就能买一大堆三极管、二极管、电容、喇叭之类,加上自家装备的电烙铁、万用表等工具、《无线电》杂志上介绍的电路图,就可以开工了。当样板戏高亢的皮黄腔从他提着的破皮包里“咿哩哇啦”传出,引来路人艳羡的目光时,他自豪得无以复加,从此热度越来越高,一发不可收拾。据不完全统计,他老人家总共组装了十余部收音机,不过留到今天的只有一部。这也不奇怪,每次看到《无线电》上新的线路图,他就跃跃欲试要装一台,可是又舍不得花钱买全套新零件。于是他就把旧机拆了,把零件用到新机上。这不是折腾么?
出国后才知道,原来洋人也有发烧友。不过他们不叫“friends with fever”而是根据对音像器材的不同爱好而分为“audiophile"和“videophile”两类。随着家庭影院的流行,现在的洋发烧友往往同时具备audiophile 和videophile两种身份。在美国可以看到许多音响、音像杂志,大众化的有Sound and Vision (前身是Stereo Review)、Home Theater;较专业的则有Gramophone、Stereophile 等等。此外,网上有数不清的音响论坛,供发烧友们高谈阔论。洋发烧友的特点是爱比阔气,很多网友都把自己的器材列在签名档里,一发言大家就看得见。初履宝地的新发烧友看到别人签名档里的顶级器材,吓得舌头伸出来,半晌缩不回去,以后跟这位爷说话就格外陪着小心。好在被追捧的大腕儿个个都是活雷锋,乐得为新人指点迷津,不厌其烦,于是论坛就一天天兴旺起来。
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成为发烧友呢?首先当然是兴趣。大老爷们儿天生喜欢机械、电子之类的玩艺儿,所以有玩车的、玩摄影的、玩木工活儿的,喜欢鼓捣点音响也是本分,总比打麻将好罢?其次是要有闲钱。和玩摄影一样,玩音响也是无底洞。一旦入了门儿,您就会吃着碗里的看着盘儿里的,得陇望蜀,登鼻子上脸,永远不会满足现有的器材,总想更新换代,没钱行么?最后一条,要有闲功夫。您要是正忙着争名夺利,千万别玩这个,太分心。记得几年前,有一个正在写毕业论文的发烧友问我:“你看我是不是应该买个3CCD的摄像机玩玩?”我当即大怒,对他吼道:“都什么时候了,还他妈琢磨这个,想不想毕业了?!”
我对音响有些兴趣,但远没有达到上面那几位的热度。我喜欢交响乐和歌剧,戴着耳机听Walkman实在太没劲,总想有套音响,把音乐放它个惊天动地。当年我是赵钱孙李缺老二,又没有闲工夫,第一套音响只是胡乱拼凑的廉价货,不过也能搅得四邻不安了。说来好笑,那对音箱本来属于一套组合音响系统。不知是店员糊涂还是顾客糊涂,居然把电子器材卖掉了,只剩下这对音箱。我一看标牌,原价800,现价200,于是立刻买下,还请一位积年的发烧友来我府上试听。谁知此公刚坐进破沙发里,便从包里拿出厚厚一本名牌音箱目录乱翻一气,然后说:“榜上无名啊。”更有甚者,刚听了两三只曲子,他便匆匆下了结论:“可以听。”那意思就是,这俩音箱制造的还不是噪音,您就凑合着听吧!您说,有这么气人的么?
后来,我终于搞到一套相当理想的音响系统,它让我惊喜地发现:过去用那套廉价系统听了无数遍的CD,竟然有着如此出色的音质,有着太多过去从未听到的细节!我喜不自禁,将我收藏的几百张CD重新聆听一遍,那欢愉真是无可形容。再后来,我俗事日增,加上忧国忧民,再也没有时间去玩音响了。所幸者,我在当年购置这套系统时,充分考虑了将来扩充的需要。这几年用这系统播放SACD(super audio CD),多声道立体声音乐美仑美奂,可见其潜力之大。
那位问了:什么样的系统算是“理想”的?
首先要看您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如果喜欢流行歌曲,顺便也看看电影,可以考虑套装的家庭影院音响系统(集收音机、功放、DVD/CD player于一身的主机加上全套环绕声喇叭)。这类系统的最大好处是节省空间,容易安装;缺点是喇叭太小,音质马马虎虎。如果您喜欢听摇滚或者跳迪斯科,希望重现万人欢呼、山崩地裂的现场气氛,那您最好弄个大功率的功放(或receiver),带动一对低音反射式(bass reflex)落地音箱。听这类音乐不在乎细节,关键是要有强大的低音来制造气氛。
如果您偏好古典音乐,恐怕就要多破费了。各种西洋乐器、人声涵盖不同的音域,而乐器、人声又有多种不同形式的组合,从而产生音域宽广、层次丰富的音响效果。要最大限度地表现这种效果,需要有“三好”:一是曲子好,二是录音好(例如所谓“天碟”),三是音响好。音响的关键是音箱,大致要占整个系统预算的二分之一。听古典音乐,最好选用全封闭式(sealed,acoustic suspension)的音箱,以欧美出产的最好。驱动这类音箱需要大功率、高保真的功放,如果兼顾家庭影院的需要,可以选用高档A/V receiver。在买音响系统时,一定别忘了带几张听惯了的CD到店里,通过试听而找到自己最中意的系统。
音响买回家,还要注意调试。房间大小、墙壁及地板材料、门窗位置、家具摆设等都会影响音响效果。您得不怕折腾,不断地变换沉重的音箱和家具的位置,直到得到最佳音响效果为止。另外,您家里要是闹耗子,在音响进门前最好先把它们礼送出境。耗子爱磨牙,那落地音箱的下角,耗子啃起来最得劲,一高兴再顺便咬断两根导线,您可就亏大方了。
最后说说导线。连接功放和音箱的导线要用高质量、大截面的铜线。至于电子器材之间的连接,使用原厂配发的导线即可,不一定非要用昂贵的“高级”导线。这类“高级品”用料上乘,做工精良,包装华美。但是,除了高级发烧友以外,一般听众根本就听不出它们究竟好在哪里。所以,我倒比较认同牛二先生的观点:“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
作者:鱼丈人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鱼丈人于2009-4-14 周二, 上午2:17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