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孙子兵法》续评(四)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孙子兵法》续评(四)
芦笛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标题:
《孙子兵法》续评(四)
(633 reads)
时间:
2009-3-22 周日, 下午8:30
作者:
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地形第十
【经】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释】孙子说: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等六种。我军可以去,敌人也可以来的地域,叫做“通”。在通形地域,应抢先占开阔向阳的高地,保持粮道畅通,这样作战就有利。凡是可以推进,难以返回的地域,称作“挂”;在挂形地域,假如敌人没有防备,我可以发动突击取胜。如敌人有备,出击不能取胜,又难以回师,这就不利了。凡是我军出击不利,敌人出击也不利的地域叫做“支”。在“支”形地域,敌人虽然以利相诱,我也不要出击,而应该后撤以诱使敌人出击,待敌军出来一半时再回击,这样就有利。(狭窄险要的瓶颈地形称为“隘”),在“隘”形地域上,我军若抢先占领,就要以重兵把守,以等待敌军到来;如果敌人已用重兵把守,我军就不要去进攻;如果敌人未用重兵把守就可以进攻。(地势高危称为“险”),在“险”形地域,如果我军先占领,就必须占领向阳的高地,等待敌人来攻;如果敌人先占领,就要撤离,不要去攻打。在“远”形地域,敌我双方地势均等,难以挑战,求战不利于我。以上六点,是利用地形的原则。这是将领的最重大责任,不可不明白。
【评】这段话对涉及到的概念给出了定义,大概在古籍中是例外,可惜仍不完全,例如对“隘”、“险”、“远”就没有这么做。概念分类有交叉,也不是很清晰。且有不能言之成理之处,例如“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似乎就难以成立——既然地利双方均等,何以“难以挑战,战而不利”?
这儿最大的问题,还是孙子只谈如何根据地势作出战术决定,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下定战术决心前,首先必须从全局需要来看,不能光考虑地势。若全局决定非打不可,那地势就成了次要考虑。若可打可不打,那地势才是主要的考虑内容。换言之,是战略目的,而不是地势,才是下战斗决心的首要前提。
例如红军长征到了天险腊子口,那是自川北进入甘南的必经之路,此时红军已经分裂,毛泽东率领的一三军团若不进攻该天险,就得掉头返回草地,去与毛想避开的张国焘重聚,因此其势非攻不可,并不能因为该地易守难攻就不攻。正因为此,当时两个军团也就五六千人,腊子口战役伤亡逾千,给红军造成了相对来说难以承受的损失,但红军还是硬着头皮打了那一仗。
因此,孙子在展开讨论前,本该给出讨论前提,那就是“根据地势作出战术决策的前提,是战略需要并非主要考虑因素”。只有满足了这前提,他那一堆教导也才有意义。
若可以只根据地势作决定,无非是这么几种情形:易守难攻,易攻难守,攻守难易均等;易入难出,易出难入,出入难易均等,再将这六种情形与“敌已占”、“敌未占”相组合,给出在各种情况下的正确决策。一般来说,若敌已占,则易守难攻勿攻,易攻难守则攻,攻守难易均等则根据其他因素决定是否进攻。易入难出者勿入,易出难入者也勿入,出入难易均等根据其他因素决定。若敌未占,则易守难攻可占,易攻难守勿占,攻守难易均等则根据其他因素决定是否占据。易入难出者勿占,易出难入者可占,出入难易均等根据其他因素决定。
【经】凡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驰;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释】军队打败仗有“走”、“驰”、“陷”、“崩”、“乱”、“北”六种情况。这六种情况发生,不是天时地理导致的灾难,而是将领的过错。在地势相当时,以一击十造成失败,称为“走”。士卒强悍,军官懦弱造成失败,称为“驰”。军官强悍,士卒懦弱造成失败,称为“陷”。部将易怒不服从指挥,遇到敌人因愤怒而擅自出战,主帅不了解他的能力,因而失败,叫做“崩”。将领懦弱治军不严,教导不明,将士法纪无常,布阵混乱,因而失败,叫做“乱”。将领不能正确判断敌情,以少击众,以弱击强,作战时没有正确挑选先锋部队,因而失败,叫做“北”。以上六种情况,均是取败之道,是将领的最大的责任,不可不察。
【评】这是从反面论述将道,亦即对将领的要求,与“地形”的篇名毫不相干,此乃古籍的通病,盖古人从未学会如何井井有条地组织表述思想,不具备系统论述能力。
本段论述相当笨拙粗放,作者本来是想指出因将领过错而导致失败的六种原因,却去毫无必要地造了六个生硬难记的术语,作为不同的失败类型。其实他只需指出,“势均而以一击十”;“卒强吏弱”;“吏强卒弱”;“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等主观因素均可导致失败,所以为将不可不察就完了,何必去生硬地为失败分类?
思维上的其他毛病也是古籍中常见的,亦即分类有交叉而且不完备。例如“势均而以一击十”与“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就是重合的。“卒强吏弱”,“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三条之间也有重合。招致失败的将领的主观因素也不止他列出的几种,可以先按“治军”、“训练”、“作战”粗分为三大类,再列出“军法不严”,“训练不精”,“战役计划不周”、“部署失误”、“指挥技能低下”等常见错误来作为戒条。
【经】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
【释】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正确判断敌情,考察地形险易与道路远近,乃是高明的将领必须掌握的道理,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者必胜;否则必败。所以,若事前预计有必胜把握,即使国君不让打,也该坚持打;事前预计不会打胜,即使国君主张打,也不该打。所以,进不谋求名声,退不回避罪责,只求保卫百姓,有利于国君,这样的将领就是国宝。
【评】此段也是谈将道而非地形,说的也就是毛泽东著名的语录“不打无把握之仗”,本是人类常识。
这种论述的毛病,是没有区分战略与战术决策,盖西学东渐前,国人不懂从理论上区分这两者,本书就常把二者混在一起笼统谈论,此段就是示范。读者根本不知道他说的是战术决策还是战略决策。毛泽东那著名语录其实是说的是战术决策。若是指整个革命战争,则从当初的情况下,弱小的红军根本没有战胜强大国军的把握,那岂不是不能起来造反?毛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坚持在战术上实行“不打无把握之仗”,在战略上则不能不实行“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的机会主义,同时以“战略上藐视敌人”的自欺来维持必胜的宗教信心。
【经】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释】对待士卒象对待婴儿,士卒就会与他共患难:对待士卒象对待爱子,士卒就会跟他同生共死。如果厚待士卒却不能使用,溺爱却不能指挥,违法而不能惩治,那就如同骄惯坏了的孩子,不可以用来作战。只了解自己的部队可以打,而不了解敌人不可打,取胜机会只有一半;只了解敌人可以打,而不了解自己的部队不可以打,取胜可能也只有一半。知道敌人可以打,也知道自己的部队可以打,但是不知道地形不利于作战,取胜的可能性仍然只有一半。
【评】此段论述也是对将领的要求,前半截说的是如何恩威并用、宽猛兼济地对待部卒,这已经在前面讲过了。后半截则是强调必须既了解对自己也了解敌人的战斗力,还是前面讲过的“知己知彼”的重复。犯的逻辑毛病也是前面指出的那些:“胜之半也”的可能性估计毫无依据,而且没有考虑到在“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以及“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的情况下,若是敌人了解自己的战斗力和意图,就不会是“胜之半也”的结局。
【经】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释】所以,懂得用兵的人,行动不会迷惑,举措变化无穷。所以说:知彼知己,胜利而无危险;知天知地,百战百胜。
【评】这也是前面讲过的轱辘话,其逻辑错误也在前面指出了。
作者:
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105001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