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从天马之道一瓣香,到老笛小笛三遗矢(2):老笛的无奈(我可没说小笛啊)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从天马之道一瓣香,到老笛小笛三遗矢(2):老笛的无奈(我可没说小笛啊)   
小小衲
[个人文集]
现已禁止






加入时间: 2007/08/18
文章: 6016

经验值: 188261


文章标题: 从天马之道一瓣香,到老笛小笛三遗矢(2):老笛的无奈(我可没说小笛啊) (697 reads)      时间: 2009-2-28 周六, 上午5:35

作者:小小衲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先讲一段题外闲话。共产恶魔兄弟说:“树和森林只能是一种递进的层次关系,某个层面意义上的树,在更低的层面上它就是森林。从科学发展的过程看,并不只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构建的过程,而是双向的。绝对意义上的最底层次是不存在的。”

真是英才啊。曼德布罗特如果听见这个话,说不定要收你为徒了。曼德布罗特是“分形”的祖师爷。8,90年代分形真是风靡一时,各个领域都在搞分形。分形里面有一种叫“自相似分形”,这也是人们最感兴趣的。大体说来,就是把一个系统拿出一小部分来,放大来看,和整个系统感觉上是一样的。比如说菜花,蕨类植物的叶子,云彩,山峰,棉花的价格波动(把一月中的波动曲线拿出来,放大,整个形状和一年中的波动,10年中的波动曲线是很相似的。)。

前些日子,是曼德布罗特80(or 85 or 90)岁大寿,PBS 专门拍了一部纪录片,讲述分形在五个领域的应用。其中的一个说的是我大师兄如何将分形运用到生态研究上。基本的意思就是共产恶魔兄弟说的:“某个层面意义上的树,在更低的层面上它就是森林。” 只不过我大师兄用天马之道,“严格的分析”把这个道理数量化了。 他和他的学生们在波多黎各的森林里,测量了整个森林的植物的高度和直径的分布。然后又砍下一棵大树来,测量这棵树上,所有的枝枝丫丫的长度和直径的分布。结果发下这两个分布基本上是一样的,仅从图上看,任何人都分不出哪个是大树的,哪个是森林的。有力地支持了共产恶魔兄弟的光辉论断。

这件事情教育了我。中国有很多很好的乡俚民谚,什么“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小事见精神,滴水见太阳“,等等等等,按照我们的科学院士的说法,都包含着”朴素的现代科学思维“。 不过,也就停留在”朴素的“水平了。谁也没有用天马之道去分析,使这些思想数量化,严格化。

所以我认为,我们的落后,不是因为我们不会遗矢(片面,静止,孤立),(遗矢谁不会啊,虽然我儿子这两天有些便秘,我老婆拼命让他喝水),而是因为我们太懒,不愿意做细致的,艰苦的严格和分析。国内的很多人听见个什么系统论,控制论,协同论,什么老三论,新三论就 hyper 的 不得了。拼命的往我们老祖宗脸上贴金,说这些东西我们早就有了。(最可笑的是一个院士说,我们在商朝的时候就有了”鸡尾酒疗法“的朴素萌芽。朴素萌芽,呵呵,这就是竹蜻蜓和宇宙飞船的区别了)

下面接着说老笛。

老笛和小笛是有不同的。广大的反革命群众没有注意到小笛也承认”一饭三遗矢“的局限性。(参见《理性之外别无认识》芦老前辈答别提网友)

老笛的思想300年来在欧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个就不用说了。对中国人来说,最大的,也最明显的刺激就是从杀人的技术到救人的技术全面的落后。于是某些人就数典忘宗,要全盘西化了。(呵呵,说的就是你,芦老太爷)

但是正如我曾指出过的,老笛思想所处理的,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都是简单的,线性的系统。 这些东西,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整体等于部分之和,是可以线性叠加的。也就是说,你弄清楚了各部分元件,你基本上就知道了整个这个东西怎么运转,功能是什么。比如,iphone,苹果电脑,宇宙飞船,用日常语言来说是复杂的,但是实际上他是个简单的,线性系统,没有不可预知性 (电脑死机毕竟是偶然),你控制,调整某一个元素,就会精确地知道其他元素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而到了20世纪中期,由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类探知宇宙自然的能力,渐渐的发展到了可以接触复杂系统的程度。 所谓复杂系统, 就是,各部分元素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用老百姓的说法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实际上人们日常接触到的大部分都是复杂系统,比如生物体,生态系统,股票市场,政治选举,人口政策,等等等等。

对于这些系统,老笛的思想就遭到了挫败。

在量子力学里,人们认识到,单独的(孤立的)谈论一个粒子没有任何意义。粒子的性质和它所处的测量环境密切相关。在经典物理里面(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物理学里面),描述一个系统的运动需要两个量:位置和速度。这两个量是可以片面的,孤立的分开测量的。但是在量子力学里,事情就起了变化。这就是测不准原理:你无法同时精确测量这两个量。这不是因为仪器的精度不够,技术不发达,而是因为系统的内禀性质不允许。

在生理学里,解剖测量这一套用的都是老笛的”静止,片面,孤立“。然而现在人们发现,在人体里面,各个子系统是非线性的耦合在一起的。你”静止,片面,孤立“去探知每个子系统的信息,必然要破坏它们之间的联系,而子系统的很多功能和性质都是在这联系中体现的。失去了网络环境,单个系统的性质会非常不一样。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这不是王泓老弟所说的”分析“ 然后 ”综合“的问题。 因为除非一开始就把它当作一个整体来看,你是无法在”片面,孤立“了以后,再把它综合起来的。原因就在于非线性。

很多系统的整个性质就在于它是一个整体。比方说一个网络里(这个网络可以是社会网络,生态网络,神经网络,计算机网络,生物化学网络)有很多元素,彼此互相连接。你改变连接A,某个元素可能呈现这个性质,改变连接B,元素可能呈现那个性质,同时改变A和B,元素可能呈现新的性质。你说你如何去”片面和孤立“吧? 正如我以前说的,在很多复杂网络里,单个的元素没有任何意义,有意义的是它们之间的互动。

在生态学领域,人们认识到,每一个物种的行为,演化,基因表达,都离不开其于其他物种的互相影响。奥德姆兄弟,那是现代生态学的泰山北斗,他们编的教科书,基本上是每个生态学研究生的必读书。他们认为,”人们必须发展一套统一的生态系统理论,并用数学的,统计学的术语加以精确描述“(我不知道他们哥俩儿上不上芦员外的后花园里来,他们这说的不就是青城派剑法和天马之道的结合吗?) 下面还有更好听的: 奥德姆兄弟继续道:“这样一种理论必须是整体性的,而不是还原论的。” 他们曾抱怨道: “在科学技术研究中充斥着还原论,以致超个体的系统无意中遭到忽视。” 什么叫“超个体的系统无意中遭到忽视”? 就我小衲的理解就是“片面,孤立的” 研究个体。

总而言之,我的意思就是说,笛卡儿的思想适用于简单的线性系统,而在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中必然遭到失败。原因就在于,在这些系统中,单个的,孤立的元素不能存在,而单个地孤立地讨论一个元素没有任何意义。

下面我想就我自己的科研项目,举几个具体例子,以澄明青城派剑法的妙处。

先吃个午饭回来再说。

对了,可以把一篇旧文摘下来。虽是旧文,但是王老弟可能没看过。

第一,对很多系统来说,你不知道要往下分析到哪一层次,才能对整个系统有个清醒的认识。 用物理学术语来说,就是,你不知道 degree of fine-graining。 芦箫手闲拆收音机,可能就拆到二极管,三极管这个层次,他有没有试图把二极管再分解成线圈,这个极,那个极?有没有把线圈再分解成胶皮和铜线? 有没有把铜线再分解成原子? 有没有把原子再。。。。。对于收音机这个简单系统,要了解它的原理,机制,芦箫清楚地知道,分析到什么层次就可以停止了。 但是,但是,但是,对很多复杂系统,人们是不知道的。有人说了, 科学本来就是要往下不停地探知,本来就没有个头。 且听我往下说。

这里面有个 trade-off,你往下探索到80%的层次,可能只花你一分精力时间, 再往下探索20%可能就会花你100分精力。这个东西不是线性的。比如一张照片,100万的像素,就看得很清楚了,你想要达到400万像素,价格马上就上去了,却不会得到太多的信息量(清楚程度)。在实际工作中,你不可能无限地投入时间和金钱,所以,如果有个大的图景,big picture,高屋建瓴的看问题,就会有个指导作用。

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下面两个原因。

第二, 对很多系统来说,你知道要分析到哪一个层次,但是技术上做不到,不允许。这种情况多海了去了,北徒问了,在一个匣子你无法拆开的情况下,你做些什么?zzzz 网友说的更明白: “如果外星人留一部车,复杂到有30亿个密码子,拆开分析就破坏了整个动态关系,即使测序准确完整,那也是一本读不懂的天书。这时黑箱理论就起作用了。只注意多变量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动态数学模型。再不断通过数据分析,逼近真实状态。”

第三,最重要的是第三。

对绝大多数的复杂系统,即使你能清楚地知道每一个TNND 最细小的元素的最精确的行为, 你还是搞不定整个系统的行为。 为什么? 混沌,非线性,蝴蝶效应,blah, blah, blah。

人类的那个什么什么基因图谱,不是花了30几个亿搞出来了吗? 难道人体的奥秘就搞清楚了?

物理学不是很发达了吗,量子电动力学可以精确的计算基本粒子的行为,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面十几位。难道所有由基本粒子组成的系统 (比如说我儿子)的行为就搞清楚了?

股票市场的行为,由个人的经济行为决定, 假设你能测量每个个人的经济行为,难道你就能预测股票价格? 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搞分子免疫学的那帮人,把问题分析到了不可思议的细致的地步,让我看着都眩晕的地步,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回答我提出的最简单,而又最重要的问题: 免疫应答时会消耗多少新陈代谢能量。

研究呼吸系统的人,解剖学,生理学细致到细胞层次的数据几十大本,却不了解宏观上肺的功能和结构的相应性。

必须要注意,这都不是个 “分析 -->综合” 的问题。 因为在这些问题上,你无法综合。你把每个人的行为叠加起来,就能得到股票市场的行为吗? 所以,我前面说了,“综合” 和我讲的“top-down” 截然不同。

我上面说的问题,不是说“综合已有的数据” 就可以解决的。 在这种时候,你必须采取一种从上而下的,top-down的思路,然后结合 bottom-up的具体的,分析式思维得到的数据,才能有个清晰的图景。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有点太学术化了,但是可以用通俗的语言说一说。 这也是我在以前的那个 “说控制” 的帖子谈到过的。

在一个复杂网络里,每一个节点,比如基因网络里的基因,细胞因子网络里的细胞因子,社会关系网络里的每一个人或每一个家庭,飞动的鸟群里的每一只鸟,游动的鱼群里的每一只鱼,这些节点都是受整体控制的。 每个点的行为会根据整个网络的行为变化而变化。你把这些点从整个网络中拿出来,隔离出来,他们的行为会有极大的不同。 我这儿有很多例子,但是太专业化了,所以就不提了。但是相信大家可以想象出来。 就说每个人,他在公司的行为就和在家里不一样,和朋友在一起就与单独一人时不一样。

那么对这种系统,这种网络,如果你不用整体的,宏观的,由上而下的思维,而用芦老的,拆解式的,分析式的,还原式的思维,你怎么去认知? 这个问题,请芦老务必 回答。 呵呵。

旧文结束。

小王能不能回答我上面的问题?

吃饭回来再说。

作者:小小衲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小小衲于2009-3-21 周六, 上午5:43修改,总共修改了2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小小衲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5865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