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袁世凯的豪宅竟然也是豆腐渣工程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袁世凯的豪宅竟然也是豆腐渣工程
芦笛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标题:
袁世凯的豪宅竟然也是豆腐渣工程
(963 reads)
时间:
2009-2-11 周三, 上午8:42
作者:
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袁世凯的豪宅竟然也是豆腐渣工程
芦笛
国内《温故》杂志上登载了王碧岑老先生《记忆中的安阳袁世凯故居》(《温故》卷2,136-141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介绍了业已毁灭无遗的袁世凯旧居,读来饶有兴味。
稍知近代史的人都知道,袁家住在河南彰德府(今安阳市)的洹上村。但据王老先生说,所谓“洹上村”并不是一个村落,其实就是一个孤零零的袁宅,占地据说三百亩,当地人就管它叫“袁宅”或“袁家花园”。“洹上村”乃是袁家自题的雅号,正如红楼梦里的“稻香村”一般,与农村毫不相干。
王老先生熟悉袁宅,乃是因为冯玉祥那欺软怕硬、专门鞭尸的大土匪(在这点上倒颇有点像马悲鸣,马也是著名倒戈将军,N姓家奴,敢情是冯转世?唔,我看很可能,冯于1948年被苏联特务放火在黑海轮船上烧死,完全来得及托生为“解放牌”的流小样儿。冯长得傻大黑粗,而马自称1米84,正是丝丝入扣)在1927年抄了袁世凯的家(中国人就专把这种尽干断子绝孙的缺德事的烂仔捧为大英雄),把据说“有文物价值的精品”(大概就是作者在博物馆看到的袁穿总统服的照片一类)送到河南省博物馆陈列,将其他赃物悉数变卖,袁宅则改成了彰德中学。王老先生在1930年考入该校,33年毕业去青岛山东大学,37年毕业后返回该校任教。是以熟悉袁宅。
据老先生说,袁宅的设计别开生面,独具一格,“实不符合我国传统四合院建筑的形制和原则”,“真可谓科学和智慧融合的奇妙结晶,时在清朝,怎么营造出这样先进而又非常适用的建筑群落,长时间在我心里留下了一个解不开的谜。”后来他想出来的解释是两条:一是袁家妻妾众多,传统四合院不适合其需要;二是当时欧风早已东渐,上层追逐西式生活方式已成时尚。袁世凯是练新军办新政的新派人物,自然会作出这种中西合璧的设计来。
至于那住宅设计怎么个新奇法,老先生虽然解释了半天,还附上了一张草图,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看了半天仍然不甚了了,只好回想传统多进四合院(包括芦家当年的豪宅)是什么格局,才算有了点印象。
请大家去看《清明上河图》上画的多进四合院,那就是典型民居的格局,说白了跟大庙也差不多:先进去是天王庙,再进去是大雄宝殿,再往里是藏经楼。故宫也是这样,先是三大殿,后是三大宫。一个四合院后面又是一个四合院,整个平面图是个长方形,跟个“目”字也差不多,每个 “口”字就是一个四合院。
袁宅是怎么设计的呢?那是个“回”字。外面的大“口”字是围墙,两个“口”字之间是空地,花园和水榭就在空地之中。中间的小“口”字则是住宅区,等分为25个棋盘式的方块(老先生画的图示是25个,但他又说没搞清究竟有几个院落),每个方块都是一个四合院,四面的房间由外廊连接,外廊之内则是深约80公分的天池(其实也就是天井,只是储上水比较美观而已)。天井起到采光作用,而四周的房间都装了很大的玻璃窗。这些小院落打开隔门,就是一个住宅的不同房间,关上门就自成独立院落,非常适合老袁带领他的十位太太以及子孙们居住。
这种设计的确非常新颖,可见老袁的头脑灵活,思想开放。他怎么就不讲究风水涅?
我从小习惯于看字纸,哪怕是包咸菜的字纸都会细细攻读。到国外那阵还没有网络,唯一可看的字纸只有各种各样的烂侨报,上面常有 “风水教授”开的专栏,因此如同敬爱的江阿姨自称“我也是半个红学家”一般,可以觍颜自称“我也是半个风水教授”。据我潜心研究,老袁这设计不符合伟大的周文王创立的烂污“预测科学”,盖房间的前后门不能对着开。例如你家的大门必须和后门错位,否则漏财,挣多少出去多少,一辈子发不起来,穷得跟老芦似的。袁家各个院落互相联通,必然也要漏财,怪不得让冯土匪抢了涅!
我看就凭老袁这灵活的头脑,能设计出这种中西合璧的新颖建筑来,中国要实现社会转型也只能靠他。
设计巧妙,施工未必过硬。王老先生从青岛返乡任教后,忽一日,一声巨响,教室的屋顶整个塌了下来。幸亏当时刚刚下课,师生都在室外,因此无人受伤。屋顶坍塌,乃是因为伪劣假冒的大梁折断了。当初建造袁宅时,工匠们用寸把厚的木板,将又细又弯、连树皮都没刮掉的树干,包装成房梁,下面钉上天花板,自然也就不会被人看出马脚来。过了两三天,学生食堂的房顶也塌了一座,吓得学生都成了惊弓之鸟,稍有风吹草动就没命地向外逃。
这种事在今日见惯不惊——正如汶川地震表明的,学校的建筑要不是豆腐渣那就反常了。可那是袁世凯的豪宅啊!据王老先生说,当初老袁还时时光临现场亲自督造涅。谁能设想我党高干的豪宅是豆腐渣?包工头就是有吃雷的胆子,也不敢去太岁头上动土啊。
此事让我震惊不已:我还真没想到原来豆腐渣工程古已有之,总还觉得传统社会的人比较朴实淳厚,童叟无欺。从我知道的老前辈来看,也确实如此,想不到照样有拆这种惊天烂污的烂人。
当然这只是个极端例子,并不能由此导出传统社会普遍道德低下的结论来。最主要的还是上面说的那条:包工头怎敢打袁宫保的主意?难道就不怕房顶垮下来,压死老袁或是公子或是姨太太们,闯下泼天大祸?敢拆这种烂污,是不是反映了当时百姓对官府的敬畏远远不如今日水平?要么,那阵子的人自由度很大,可以打个枪换个地方,专干砂锅捣蒜的一锤子买卖。即使压死了老袁,包工头也早就跑到天涯海角难以寻觅了。那阵子又没户口,更没有公安国安等强大专政机器,上哪儿抓去?
王老先生在彰德中学任教不久,抗战就爆发了。因为战祸迫近,敌机日日狂轰滥炸安阳城(据林思云考证,日本飞机从未轰炸过中国民事目标,因此这话可能是共党为了破坏伟大的中日友谊捏造出来的),校长只好召集全校教职员工,宣布学校解散,痛哭流涕地说:“十年心血毁于一旦!”王老先生难过地想:学校一撤,当地人就会把校产哄抢一空,房舍花园都会变成废墟(冯土匪抢劫前,袁宅一直有卫队看管。老冯缴了卫队的械,把他们驱散了,接着又把袁宅改成了中学,因此当地人一直没有发动人民战争的机会)。
此后老先生流亡各地,仍忘不了他的母校。他在流亡途中听说,因日军修建机场,袁宅已夷为平地。但直到93年他回乡寻踪,才得知日军虽然修建了机场,但并未平毁袁宅。袁宅是在后继的内战中才彻底毁于炮火的。
所以,最能毁灭中国文化遗产的,还是中国人自己。
作者:
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看來还是韶山的滴水洞结实,据说还能防御原子弹,何况飞机。
--
minsheng
- (0 Byte) 2009-2-11 周三, 下午1:29
(110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16763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