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再谈基督教在欧洲的勃兴与经典文明的衰落(一) |
 |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gif)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0
经验值: 519081
|
|
|
作者: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再谈基督教在欧洲的勃兴与经典文明的衰落(一)
芦笛
基甸网友将拙作转贴到他的论坛后,我看到了一些教友的批判,至感荣幸。我已在转贴按语中指出,批评者们水平颇高,风度难得,堪称网上辩难典范,因此有必要作个回复。当然,这争论涉及到信仰问题,因此绝无可能达成共识,我也毫无说服在教网友们的雄心。当初之所以谈起这问题,乃是因为不同意某教外网友“基督教产生了科学与民主”的说道,而现在作回应,无非是出于对批评者们的尊重罢了。因为我对这问题并无持久兴趣,若再度蒙教,恕我不能再答。
一、自释
我觉得讨论之先,有必要澄清几个问题,免得鸡同鸭讲,首先必须澄清自己的立场,以免误会。
思鹏先生批判我:
1)对西方历史不熟悉;
2以偏概全,知其一,不知其二;
3)成见太深,以至于妄下结论。
第一条信有之,本人不是干人文学科的,当然对西方历史谈不上熟悉,即使是,也绝不可能如西方学者那样熟悉。不过好在在西方也混了二十多年,耳濡目染,不会杀猪,猪是怎么跑的也见多了,倒不完全是信口开河。
第二条也很可能,谈的话题如此之大,即使是博士论文都嫌大,片面自然难免。
第三条则是思鹏先生自己“成见太深,妄下结论”了。我对基督教没什么成见,本人并非无神论者。而且一度积极靠拢组织,争取入教。到西方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了本那时在国内看不到的《圣经》。只是我实在无法接受《旧约》里的耶和华才放弃了。我对基督教实在说不上什么成见,更无任何敌意,相反,我多次说,在四大宗教中,我认为现代基督教的伦理学价值最高,如果我能信教,绝对只会选择它。
还有的网友说我以感情代替论证,不是这么回事,慢说我对现代基督教相当赞赏,并无任何敌意,即使有,我也不至于将个人感情夹带入网文,这是我最忌讳的。例如从个人感情而言,我非常讨厌回回,甚至比右派们还讨厌(我们贫民窟所在是回回聚居地,我小时没少和他们打架,当年小学班上欺负我最厉害的头名好汉中队长就是个回回,因此从小对回回没好感),但我仍能超脱出个人感情来看中东纠纷,为巴勒斯坦回回说话。
希望以上解释足可消除可能存在的误会,以后诸位要批判我,尚请扣紧文字中的软硬伤,不必琢磨我的知识水平以及态度立场,谢谢!
二、辩论方法
这是我想澄清的第二个问题。说实在的,在教同志给我的一个印象,就是他们擅长于思鹏网友指责我的“以偏概全”,专拣支持自己的主张的事例,而且不惜使用诡辩。
例如您若举出罗马教廷在中世纪干的烂事来,他们就要说那是天主教干的,与他们毫无相干,似乎别人说这些事是追究个人责任,所以必须赖到别家头上。其实谁都知道,教会的分裂是后来的事,在新教出现以前罗马教廷留下的罪恶遗产,当然只能由现代基督教的各教派共同承担,是不是?
又如他们最拿手的一招,就是历数过去的大科学家与民主政治家,说这些人都是基督徒,以此论证科学和民主是从基督教产生的。如果这种论证能成立,则咱们也可以说斯大林主义促进了苏联科学研究了,盖苏联的科学家都是党员,其中还有诺奖获主。
其实大陆人应该都知道,活在那种时代,您要不入教(党),只怕要给活活烧死(去古拉格),还搞什么研究?而且,所有的教育系统都控制在教会(党)手中,您不入教(党),能指望受教育么?
思鹏先生走得更远,竟然断言:
“十七世纪「皇家科学院」创立时,95%的成员都是清教徒(牛顿、波义耳都是会员)!而且那是民间的科学组织,不是官方的。所以,清教徒只是宗教狂热份子?基督教推动科学发展是夸大的话吗?”
我不知道思鹏先生是从哪儿得到的这数据,据我这不懂历史的人看来太不可思议。皇家学会好像是1660年成立的,恰在是年发生了英国复辟(English Restoration),英国教会(the Church of England)又恢复了内战前的安立甘宗教义(Anglican),在内战期间一度得势的清教徒于1662年悉数被驱逐出英国教会(所谓the Great Rejection),安立甘宗从此变为再未动摇的英国国教,至今仍然如此。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皇家学会的绝大多数会员怎么可能是清教徒?
当然,思鹏先生可能会说,皇家学会是民间组织,所以其绝大多数成员可以是为主流教会不容的异端。对此我只能引用敬爱的江总的话: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牛顿生前就成了科学界的西霸天,把皇家学会变成了他个人独裁的宫廷,跟黑手党的教父也差不多,可他到死也不敢公开他真实的宗教信仰(他拒绝三位一体教义,热衷于搞巫术,埋在西敏寺完全违反了他的宗教信仰)。他老人家尚且怕成这样,那95%的会员们敢公开加入反动组织么?
其实牛顿之所以成了科学巨人,与基督教毫不相干,其灵感反而来自于为基督教严禁的巫术,具体来说也就是害得布鲁诺被烧死的赫尔墨斯主义,对此我已经在旧作中介绍过了:
http://www.hjclub.info/bbs/viewtopic.php?p=2703176&highlight=%E7%89%9B%E9%A1%BF#2703176)
思鹏先生甚至断言:
“十七、十八世纪的啟蒙运动,是延续宗教改革的「思想解放路线」的结果。固然没有人认为法国的伏尔太是今天狭义的基督徒(或篤信圣经的福音派基督徒),但是也没有人可以把他列为是无神论者。他及那个时代的许多知识份子(如美国的富兰克林、杰佛逊、英国的洛克等等),都被称为是「自然神论者」(关於其定义,请查考维基网页)。”
鄙人无知(当然还不至于无知到必须查维基才知道什么是“自然神论”),还实在不知道启蒙运动原来是宗教改革的余脉,更不知道Deism原来是基督教的异端或流派。姑不说类似Deism的教义也能在其他宗教中找到,它和基督教的传承关系还不如回教与基督教的传承关系,而且就是一个无神论者也可能转变为Deist,并不需要任何基督教熏陶。我年轻时对基督教一无所知(现在也所知甚少),最先蒙党的教育是个无神论者,在文革初期变成自发的Deist,稍后又变成狄德罗、罗素式的怀疑论者,到最后变成不可知论者直至今天。
这种思想转变非常自然,根本不需要任何基督教的启迪(我年青时也不可能受到任何基督教启迪)。我在楼下说了,其实宗教是人类自我中心意识的极端表现,乃是人类这种具有智能的特殊动物的自怜自爱,这才会以为自己是宇宙中心,时时处于某个或某群大慈大悲的主的关爱之下,而上帝他/她(们)老人家的价值观恰好跟人类的基本善恶观一致,因此人必然要在下意识中期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当这种错觉被现实生活无情打破之后,人自然要怀疑其实并无一个专管人类闲事的上帝。与此同时,他们又不能无视大自然表现出来的有序性甚至apparent的目的性,因此倾向于接受有一个不管人类闲事的造物主。这结果就必然导致Deism。这其实就是我的心路历程。
17、18世纪Deism之所以在欧洲成为思想界的主旋律,恰是因为思想家们发现基督教那套基本教义太缺乏可信度(特别是奇迹一类把戏),甚至引起强烈反感乃至憎恶(伏尔泰曾在其著作中臭骂教士们)。如果硬要说是基督教对催生Deism起了什么作用,那也只能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说的“反面教员”的作用,正如文革中目击的大量惨剧和绝望无助感使我一度成了Deist一般。如果可以把伏尔泰等人归结于基督教产物,则我那个一度的Deist也是无神论的产物了。这是不是过分荒唐了些啊?
思鹏先生对我说清教徒是宗教狂热分子似乎很反感,说:
“某些清教徒的确曾在宗教的宽容上,有过分偏激的行动,这是不容否认的。但是总的来说,美国歷史课本都会告诉你,美国的政教分离观念,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还有许多美国民主制度的雏型,都发源於清教徒的教会(后来称之为「公理会」,即Congregational Church)。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清教徒,你不能否认他们是民主制度的推动者!他们是有宽容的概念的一群人。”
可惜我是有证据的:
http://www.hjclub.info/bbs/viewtopic.php?p=2703082&highlight=%E6%B8%85%E6%95%99%E5%BE%92#2703082
这当然可能是以偏概全,不过恕我直言,我看思鹏先生对此道比我更娴熟——他似乎把美国历史当成了世界历史。原来,政教分离、一人一票是美国清教徒发明的?我还以为政教合一并非古已有之,是康斯坦丁大帝的发明,而学术界公认首先提出政教分离主张的乃是英国思想家洛克,而他又直接启迪了法国启蒙运动以及北美独立建国。随便看一眼美国国父杰斐逊和富兰克林的著作,立即就能看出洛克为他们的基本思想打下了何等深重的痕迹。至于一人一票,好像在古希腊的城邦国家就有了吧?莫非世界真的起于洛杉矶,止于波士顿?
说清教徒“是有宽容的概念的一群人”才真是神来之笔。恐怕连他们的老祖宗都不会同意。所谓Puritans 的原意就反映了这是一群彻底与宗教宽容绝缘的狂热份子。他们认为英国当时的教会(安立甘宗)腐败了,需要他们去purify。这结果就是英国革命和内战,直到英国人把他们purify到美洲去为止。
老芦无知,恍惚听说宗教自由的主张最先是穆罕默德提出来的。他自己做得怎么样,我不知道,知道的就是比起早期的基督教来,早期的伊斯兰教要远远宽容得多。我在旧作中说过(记不得是哪篇了,无法作出链接,抱歉),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之后,表现出来的宗教容忍精神绝对是当时的基督教无法望其项背的。东正教照样可在该城传教,而且照样有主教。这种事,能在多次发动十字军东征的欧洲国家想象么?
基督教不但热衷于屠杀异教徒,同室操戈更是拿手好戏,表现出与共党的惊人相似度。宗教容忍之所以首次在英国实现,恰是因为伊丽莎白一世的姐姐“血腥玛丽”痛杀Protestants的结果。等到伊丽莎白侥天之幸意外当上女王后,实在厌倦了屠杀,这才首次开始实行宗教容忍。所以,基督教被迫实行宗教容忍,乃是其基本教义缺乏容忍精神导致的反复屠杀的backfire(也就是伟大领袖说的“反面教员作用”)。饶是如此,等到她死后,新旧教的血腥绞杀又再度开始,最终酿成英国革命。到最后双方杀到手软,这才不得已和平共处,这在新大陆那个各教杂居之地就更有必要。这当然是愿意妥协的大智慧,但不过是针对基督教内在的不宽容教义的一种补救而已,实在没什么可吹嘘的。人佛教就没什么宗教战争,也不曾吹到天上去。
以上所说,只是想指出一个比较文明的辩论方式。我想,如果大家都尽量避免有意挑选论据的做法,辩论可能要文明得多。即使做不到这点,起码也应该避免把Deism强行与Christianity 嫁接在一起,把伏尔泰等人愣说成是基督教产出的宁馨儿。
三、所谓基督教
所谓 “基督教”(Christianity)是个非常笼统含混的名称,包括了新旧教东正教等等一切教派,这是从横的维度说。从纵的维度来说,它包括原始基督教、中世纪基督教以及现代基督教。
无论是纵是横,它都不是一个东西。我个人认为,在教同志们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刻舟求剑,用现代基督教去类推古代的基督教,所以见到我说“基督教的普及伴随着黑暗的降临”,自然就要跳起来。
其实我已经在旧作里反复说过了,我个人认为,基督教走了黑格尔说的所谓“正题——反题——合题”的之字拐(或曰“螺旋式上升”)。原始基督教确实是大慈大悲的光明正教,因为它是民间宗教,与权力无缘,因此保持了质朴的善良与慈悲。可惜康斯坦丁看到了它在政治上的潜在威力,将它变成罗马国教,自任圣徒,使得一个淳朴的民间宗教就此与污浊的权力联姻。在日耳曼蛮族倾覆了西罗马帝国之后(这问题我还要在后面详谈),教会趁机崛起,罗马主教先变成教皇,最后竟然成了全欧的最高精神权威。教会不但操纵各国政治,而且疯狂聚敛财产。最后引来世俗世界的强烈反弹,这结果就是宗教改革与法国大革命。我在旧作中说过,宗教改革和法国大革命其实是一回事,都是世俗力量推翻神权,乃是“反教廷,分上帝”,与教廷争夺精神和物质资源(http://www.hjclub.info/bbs/viewtopic.php?p=2703192&highlight=%E5%AE%97%E6%95%99%E6%94%B9%E9%9D%A9&sid=f1700b797e847a12564f3ce71912368f#2703192 )。在此之后才逐渐实现政教分离,使得上帝归上帝,红尘归红尘。全靠世俗力量的反击,基督教才逐渐磨合成现代基督教,改恶从善,归真返璞,从千年血海中爬出来,向原来善良慈爱的正大宗教回归。
所以,我既说基督教压制科学,造成文明断层,又说基督教反对迷信,提倡科学,这两者一点都不矛盾,盖我说的不是一个宗教,压制科学的是中世纪那个基督邪教,提倡科学的则是启蒙运动+宗教改革后的现代基督教。我之所以不同意“民主和科学起源于基督教”,不过是为了尊重事实。正因为本人没有什么感情掺入,所以我自认为能够比较平心静气地正视基督教的历史,既不会忽略它在近现代的正面作用,像方舟子那样骂出“极毒教”的无知话语来,也不会忘记它在历史上犯下的罪恶。
(未完待续)
作者: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芦笛于2009-1-12 周一, 下午2:33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