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关于小稀的财会报表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关于小稀的财会报表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关于小稀的财会报表 (558 reads)      时间: 2008-12-20 周六, 上午1:40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刚才才看见小稀作出的巨大表格,看得我头昏脑胀。我说小稀,你不能如此简单倍增各种杂合子和纯合子的比例,因为温伯格定律的成立前提是个体可以自由交配,因此可以按数学上的排列组合来计算概率。所以,如果某个体是wy,它既可以与yy交配,也可以与wy交配,还可以与ww交配,至于各自概率有多高,则由各基因型的发生频率决定,如果种群中yy发生频率最高,那与之交配的概率也就越高。因此,要算出各代的基因型频率来,计算将非常繁复。

但如我理解不错,你那每代的基因型比例都是按简单的倍增数算出来的,所以第三代的wy杂合子个数是4,因为每代倍增系数是2,所以下一代当然就是8。其实并不能这么算,因为wy可以与ww交配,也可以与yy交配,还可以与wy交配,无论是那种情形,wy的倍增悉数都不是2。

这错误之所以产生,还是怪我没说清楚,现在再来看我那段话:

“现在这个w卵细胞遇到了y精子,生出来的后代就是wy的杂合子。假定猴群总数为100,其中含有199个y基因,1个w基因,后者占等位基因总数1/200。该猴群以每代倍增系数为2的繁殖速率增长,下一代总数为200,那杂合子和一个猿猴交配,生下了4个孩子,其基因型有如下4种组合:

wy x yy: wy, wy, yy, yy

其中w基因携带者有2名,其他98个猿猴产下的196个后代都是yy,因此,w基因在400个等位基因总数中占的比例还是1/200。如果这些wy再和yy交配,生下第三代来,同理可得w基因携带者增加为4,而等位基因总数为400,比例还是1/200。由此可见,如果wy只与yy交配,则无论繁殖多少代,w基因的比例都不会改变,永远是等位基因总数的1/200。

如果第二代的两个wy交配,生下4个后代,其概率均等的组合如下:

wy x wy: ww, wy, wy, yy

从表面看,这降低了w基因携带者的比例,然而 w基因的数量还是4,只是有两个配成了纯合子ww,造成了携带者数字下降。但若ww与yy交配,其后代的w携带者就会是wy与yy交配的两倍,因此,若只看w基因的增长速率,它仍然从2倍增到了4,在等位基因总数中的比例还是1/200。

由此可知,无论是wy与yy交配,还是wy与wy交配,无论传多少代,w基因在等位基因总数中所占的比例都不会改变,永远是原来的1/200。因此,要无尾基因席卷全体猴群,使得所有猿猴都变成ww,靠自然繁殖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所谓哈代-温伯格定律。”

其实我根本不用说这么多,只需告诉读者,哈代-温伯格定律的意思是,在自然繁殖条件下,若假定每个个体自由交配机会均等,则任意一个基因的倍增数也就等于繁殖倍增率,所以,若每代倍增系数为2,那么w基因在第一代为一个,第二代就变为4个,第三代变为8个,第四代为16个,不管它是与y形成杂合子,还是与w形成纯合子,这倍增率都是2。其他基因也如此,所以,无论繁衍多少代,基因的相对比例都不会改变。

以上例来看,第一代100个猿猴中有199个y基因,1个w基因。第二代种群数量倍增为200个,y基因倍增为398,w基因倍增为2。第三代种群数量倍增为400个,y基因倍增为796,w基因倍增为4。不管w基因以纯合子的方式存在,还是以杂合子的方式存在,它的倍增比例不变,因而占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也不变,始终是1/200。

例如在ww纯合子出现后,无论是它与哪种基因型交配,其基因倍增系数都等于每代繁殖倍增数:

ww x yy: wy wy wy wy

ww x wy: ww wy ww wy

ww x ww: ww ww ww ww

第一种情况,w 从2变到4,倍增数为2;第二种情况,w从3变到6,倍增数为2;第三种情况,w 从4变到8,倍增数为2。

这情形发生于所有的基因,于是所有的基因都以相同的倍增系数增长,因此彼此的相对比例不会随繁殖而改变。此所以教科书上要引入“没有自然选择”作为该定律成立前提,那是因为达尔文假想的自然选择使得新基因的倍增系数高过了旧基因。但我已经指出了,如此就必须假定每个新基因的出现都得带来生存或繁殖优势,使得它的倍增系数高于旧基因。这在我看来不可思议,也不符合事实。就连现代达尔文主义者都承认大多数突变即使不是有害的或致死的,起码也是中性的,既不有害也不有利于生存。既然如此,获得新性状也就不可能提高新基因的相对增长率,使之最后成为主旋律。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36804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