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猫杀死好奇心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猫杀死好奇心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猫杀死好奇心 (1126 reads)      时间: 2008-7-30 周三, 下午12:03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猫杀死好奇心


芦笛


顷见老河放出来的洪水滔天,“美哉水,汤汤乎!丘不济此,命也夫!”问题太多且大,答不胜答,择其易而答之,择其难者而避之:)因为民国逸事还没写完,所以只好化整为零,用短文对付,此文先谈好奇心问题。

所谓好奇心,似乎可以定义为“人对未知事物渴求寻得答案的欲望”。它是不是遗传性状,我不知道,具有好奇心是否更有利于物种保存,我也说不上来。动物似乎也有好奇心,英语成语有云:好奇心杀死猫(Curiosity kills the cat),当然不过是民间俗话,并非学术结论。动物的好奇心对生存有无好处,我还真不知道,只记得我家当年养的鸡喜欢照镜子,看着镜子里的鸡呆呆出神,甚至用嘴去啄,而远比鸟类高级的猫又对二维的镜像毫无反应。

既然是未知事物,当然无比庞杂,笼统来分,可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两大类。所谓“学术好奇心”,我指的是对大自然奥秘的求知欲,例如潮汐的发生机制是什么,地球和太阳的关系究竟如何,白色光到底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等等,等等。此类好奇既以why表达,也以how 表达。

所谓“人事好奇心”,指的是拥挤社会中对周围人群互动中发生的事件的好奇心。例如某某跟谁通奸,某某不是某某的亲生子,某某小时做过贼,现在手脚也不干净,前两天桥头当铺被窃可能就是某某干的。这就是中国人的好奇心,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可能也如此。此类好奇心追寻的主要是how而不是why。此所以传教士明恩溥要在《中国人的素质》( http://www.yifan.net/novels/zatan/zgrdsz/zgr.html )指出中国人不会回答“为什么”一类问题。

这当然是相对而言,西方也有人事好奇心,所谓gossip者。但远没有中国发达。我曾指出中国人的“阴人”气质比较重,说难听点也就是娘们气足。娘们对家长里短最有旺盛的求知欲,男人就没有多少兴趣。外国娘们也有娘们气,但要比中国的大老爷们还要淡薄得多。反过来,娘们一般缺乏学术好奇心,具有很大的智力惰性,不愿意思考比较抽象深奥的问题。中国男人也就这德行。

之所以如此,我觉得那是传统造成的。而某种传统的养成是多元函数,包括自然、地理、气候、物产、人口密度、生产方式、文化、历史等等多种因素。中国历来是拥挤的农耕社会,人事关系历来是最重要的问题,关系学从来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学问,而洞悉他人隐私有利于个体生存。在我看来,这就是中国人只有娘们好奇心,并无学术好奇心的传统原因所在。

当然远古也未必如此,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人还是表现过“阳人好奇心”的。《庄子-天下篇》就记载过一个学术好奇心特别发达的怪人黄缭:

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
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
为寡,益之以怪。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
弱于德,强于物,其涂隩矣。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
虻之劳者也。其于物也何庸!夫充一尚可,曰愈贵道,几矣!惠施
不能以此自宁,散于万物而不厌,卒以善辩为名。惜乎!惠施之才,
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也。悲夫!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涅?庄子是说,南方有个怪人名叫黄缭,问庄子的好友惠施为什么天不会垮下来,大地不会陷落下去,惠施不假思索立即回答,解释了万物的原理,说得没完没了,还觉得没说够,益发说出稀奇古怪的怪论来,他专干反驳别人的事,以压倒别人出名,结果是与大众格格不入。不去修炼道德,却去钻研物体,完全走错了路。从天地的大视野来看惠施,他的全部努力如同一只蚊子一个牛虻的劳作一般无聊,又有什么用处!他那些奇谈怪论聊备一家之说也倒罢了,若要当成正道,殆矣!惠施煎熬得自己不得安宁,成天分析琢磨万物而不知道厌倦,最后只落得个善辩的名声,可惜啊!惠施之才放荡不羁,没有约束,因而毫无所获,追逐万物而不知道返回,正是用回声去研究声音,如同用身体去与影子赛跑一般,可悲啊!

这就是中文版的“猫杀死好奇心”。孔孟老庄全这德行,诸子百家众说纷纭,归根结蒂就是一句话:“功利主义”,根据这个道理,于是就修身,就“全真”,就干专制主义。他们的分歧,只在于各人对“功利”的理解不同而已,但根本目标就是调节人际关系,无非是“关系学”那大领域里的小分支。

至于芦箫我已经说过几次了,如果他活在传统社会,不等长大成人,他的好奇心也早就给杀死了。即使是活在“新”社会,他的好奇心也是他小时饱受捶楚的重要原因之一。咱们没有珍视并培养孩子好奇心的传统,不知道那是宝贵的萌芽,却要千方百计把它掐了,唯独对左邻右舍的隐私的好奇心不加抑制。这结果便是无论男女老少,统统给培育成了娘们。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974329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