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改名 |
 |
鱼丈人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6/05/03 文章: 606
经验值: 12441
|
|
|
作者:鱼丈人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改名
忘了在哪里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姓齐的学生,总嫌自己的名字不够响亮,便央求塾师为其改名。塾师思忖片刻,建议学生改名“古隆”,字“东昌”。学生蹙眉曰:“此名字雅则雅矣,只是仍不响亮,奈何?”先生笑曰:“不妨,待为师念与尔听:齐古隆,齐东昌,齐古隆东昌!”这么一念,简直就象一套锣鼓,焉得不响亮?学生大喜,再拜而去。
这虽然是个笑话,从中也可以看出,取名、改名均非易事,有许多机巧在里边。偏偏这世界上就有人专爱给别人改名字,全然不顾其后果。远的不说,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有这个瘾。
那年,北京师大女附中的一个学生,在天安门上为伟大领袖戴上“红卫兵”袖章。毛主席得知她叫“彬彬”后便说:文质彬彬不好。要武么!这下子热闹了:小将感激涕零立刻改名,后来就当了什么“司令”,威风八面。更多的小将深刻领会伟大领袖“要武”的真意,在“红八月”里把“黑五类”分子打得鬼哭狼嚎。后来,文革被彻底否定,改了名字的人忙不迭地把名字改回去;打死过人的人即使不忏悔,想起来梦里都怕。你说,这名字可是随便改得的么?
其实,毛主席给你起个新名字,也许只是有感而发,改不改是你自己的事。可是在那个年代里,主席赐名乃是皇恩浩荡,即使这新名字非常奇怪甚至可笑,你也会诚惶诚恐,照改不误。在毛主席的晚年,有一位姓韩的护士随侍身边。有一次看京剧《海港》,主席对小韩说:你不要做韩小强,要做“韩小弱”。大概主席的意思,是要韩姑娘“拒腐蚀,永不沾”,千万不要象剧中的韩小强那样被资产阶级分子拐了去。韩姑娘受宠若惊,立即改名明志,全然不顾“韩小弱”这名字有多么荒唐。
很少有人知道,毛主席还给小平改过名。那是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工作人员同主席谈起小平的问题。主席说:什么邓小平?是“邓水平”!小平有水平。张秘书趁机劝主席:既然有水平,您就别批判他了。主席笑而不答。可惜,小平不象韩姑娘那样受宠若惊,居然硬是不改名,不然将来一个“水平”,一个“水扁”,岂不相映成趣?
俗话说,夫唱妻随。毛主席爱给人改名字,毛夫人自然也不甘落后。夫人在抓“样板戏”时,嫌演李玉和的演员名字不响亮,于是赐名“浩亮”。异哉此名!它先给该同志带来一份官运,后来却令其身败名裂,让人们用“没羞没臊脸皮厚,一边一块疙瘩肉”这样难听的话来糟蹋他,可见此名之大不吉也。无独有偶,继“浩亮”之后,为他伴奏的钢琴家也改了名,叫做“诚忠”。只不知他的名字是“钦赐”的还是自己改的。
主席给人家改名字,总是引经据典,颇有深意。对比之下,夫人改名就肤浅得多,属于急功好利型。例如,夫人对总理有意见,在巡幸小靳庄时便为一位妇女改名“周克周”,说是“要用咱们这个周去克他那个周”,简直就象小孩子打架。更可笑的是,夫人改名字上了瘾,不仅为演员改名,而且还为剧中人改名。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里的人物从共军到土匪,名字曾被她改了个遍:杨子荣变成梁志彤,栾超家变成罗长江,孙达得变成申德华......改便改了,新名字却都象是老名字的谐音,可见夫人的才华有限。幸亏那个年代还没有风行“挟洋科学真理教”,不然一个“剽窃”的恶名大概是逃不脱的。
子曰:必欲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一个人的名字不好轻率更改,一个政党改名就更要慎重。近闻党内元老建议我党改名“人民党”或“社会党”,以适应当前国情。观我党之现名,确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改了也好。只是,这两个新名称仍然不甚妥当。“人民党”恐怕只有讽刺意义;“社会党”呢?“社会”二字又语焉不详。在下不才,谨建议我党正名为“中国执政党”。此名虽略输文采,却说明我党过去是,现在是,而且将来永远是执政的拿摩温[注],却不快哉?
——————————————————————————————
[注]领头人、工头(上海话,出自英语 number one)。
作者:鱼丈人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鱼丈人于2008-7-20 周日, 上午9:13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