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论遍江湖觅上流---兼答网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论遍江湖觅上流---兼答网友   
东海一枭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280

经验值: 24050


文章标题: 论遍江湖觅上流---兼答网友 (109 reads)      时间: 2008-7-21 周一, 下午6:08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论遍江湖觅上流---兼答网友


在《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的文后,有人如是留言:

“辩论的真正目地是为了“悟道”,为了真正的了悟真理,而不是搞什么口舌之争、文字游戏!真正善辩的智者,其说辞至少让大多数人能理解、认同。长篇阔论却让人不知所云,这算怎么回事……最可悲的就是别人明确的点到他的问题了,他还是逃避,还是不去真正的“悟”!还是那样的自以为是,自以为聪明、自以为真理在握!”云云。

我倒是真希望有人能在理上明确的点到我的问题。可是并没有,从来没有。除了泛泛地斥对方为“口舌之争、文字游戏”,就是大话废话,还有骂人的话,则往往正好给作者自画像。就是一些友好的提示,在“道理”上也是天地悬殊。

道理道理,理是道的基础。佛法讲信解行证,如果误解错解,就谈不上正确的行和证了。奈何当今天下滔滔,诸公衮衮,出口尽胡话,下笔皆妄语。不仅各种神教(神本宗教)教徒,佛门道门中也多是假把式,拿不出什么真功夫,讲不成什么真道理。


道不是语言文字,但不排斥语言文字,道不是理论又不离理论。道得其真,自然大智大慧,辩才无碍,并富有文字般若。故明知无效,仍想奉劝那些瓜子一句:

如果满嘴胡柴或嘴笨舌拙,如果理都说不对、说不通、说不圆,就不要谈什么“真正的了悟真理”,不要“自以为是,自以为聪明、自以为真理在握!”,不要装出一付高人的样子、摆出一付大师的架式了。蒙谁呢?蒙人乎蒙天乎蒙自己乎?

我不认同萧平实居士所说的“法”(有“神我”色彩且极为小家子气,有失佛门广大、佛法圆通之旨。)不认同他对佛门各派的“高标”批判,但认同他关于法义辨正、摧邪显正与论人我是非性质不同的观点。

据萧居士介绍,印光大师曾说过: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但理论争鸣与“论人是非”不同性质。若有人弘法说法悖于佛旨,佛必立即唤来训斥,直至彼人改正方止。如是典故,散见于阿含诸经,不胜枚举,处处可稽,大乘经中亦复如是处处可见。

释尊得道之后,亲身遍至各大城市,一一破斥六师外道;提婆、如来贤等人,遍历各大城破邪显正;玄奘菩萨遍历天竺诸国,于各国召开无遮大会,开展法义辨正;荷泽、神会禅师北上独抗北宗,厘定禅宗真旨,屡遭北宗谮言而贬谪迁徙,依旧奋力不息。中国自达摩祖师以降,六祖慧能、黄檗希运、南泉普愿、石头希迁、长沙招贤、玄沙师备、赵州从谂、德山宣鉴、睦州道明、普化禅师,近者如克勤圜悟、大慧宗杲、无门慧开等各大禅师,都有种种破邪显正之举。乡愿之人所不敢为,未悟之人所不能为也。

别看那些拿不出实在功夫、讲不成真正道理的人摆出一付“不屑为”的破样子,其实乃不敢为、不能为也。


某网友表示,“我对东海一枭是很敬重的,这里的人不了解这个人,如果你了解了,我相信你也一定会敬重他。”但认为:

“东海兄如此执迷于在理论上说服别人,说到底也是一种执著,执著就是修炼的大忌,更何况别人并不理解呢。”

谢谢某君的敬重,可某君对我的了解仍浅而偏。对东海之道,我“在理论上说”,也只限于“在理论上说”,别人服不服,多少人能理解,那不是我考虑的。在“道理”面前,不能那么功利的-----“道理”自摄功利,但讲理传道不能那么急功近利。孔子不会因为各国君主的短视颟顸而放弃他的原则、他的努力。

我相信,真理自有它的力量。一时一地别人不服、没人理解,又有什么要紧呢?天下大着呢,后世长着呢。我相信我的“说辞一定能让大多数人能理解、认同”,只是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以常人眼光看或许很漫长,非我这一期生命所能见到。这又有什么要紧呢?高度的真理不可能一传就开、就天下响应。耐得住寂寞、孤独是一个大文化人必备的修养。

何况“别人并不理解”也不可一概而论。有些事,君不能见、常人不能见而巳。东海弘道才多久,能理解的虽不多亦不少矣,反儒、蔑儒队伍略有名头者纷纷避遁矣。至于我的表现,是一种执著还是自我“修练”的法门与道援天下的方便,见仁见智吧。不要认为闭关静坐就是修练修心,那不过是小小法门之一。


某君还有一段话是对我说的,这里一并略答之。他说:

“你反复地向别人宣讲你的东海之道,那是你自己证悟的结果,向人宣讲没有什么错,但你不能自认为就是真理了。不同层次有不同层次的法,你说的可能在你所在的层次是对的,在另一层次中就不对了。”云云。

正因为是“自己证悟的结果”,所以“自认为就是真理”。自心实证的东西,自然自肯自信,谁又能让我动摇呢?哪怕有一点点信之不坚,却去向人宣讲,那就是妄言,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都不是负责任的态度。

“不同层次有不同层次的法”,对。但只要这个“法”是真正的真理,在任何层次都相通相融的,就象东海之道,不是佛法但可以在纠偏斥小的前提下涵盖贯通之。又比如佛教三乘,大乘是中小乘的发展而不是悖离,大乘摄尽中小乘,小中乘通向大乘。

佛骂一些小乘人焦牙败种,不是说小乘法不对,而是因为他们学小乘法而自我局限停滞于小乘,不再求进。


我说过:“以仁本主义标准衡量,古今中外,任何思想、学说和义理都是有漏、有限、有涯岸的,不仅基教教义、自由主义学说大有缺漏,便穷高极深的佛学和道学也难免偏差。”

指出一些影响较大的学说之错误、狭隘、缺漏,以免它们误人误世,是我的文化责任,也是我的言论自由。至于它们及它们的信奉者愿不愿意改邪归正、回小向大、补缺成圆,那不是我管得了的,也不是我有兴趣管的。

终我此生,能不能够摧其邪、辟其小、明其漏,能不能够将东海的正理、大理、圆理普遍地彰明,殊难逆料,任之可也。很多事勉强不来的,既有待于外缘的成熟,也与自己的福德、世人的福德如何有关。男儿当努力,尽心就无憾。钱穆在《中国思想通俗讲话》中论到“气运”时有一段话非常精彩,谨录于此与志士智士、“上流”人士共勉。钱穆曰:

当知一切新风气之创辟,其开始必然在少数,而在此少数人身上,又必然有其永久价值的本质美,内在美,而此种具有永久价值之本质美,内在美,又必早巳埋伏在绝大多数人心里,因此仍必在多数人心上显现在。即如美女之美,也即是多数人所欣赏之美,一切美之型式之出现,不能不说是先在多数欣赏者之心里早埋下了根。品德之美亦然,故孟子说,圣人先得吾心之所同然。一代大师,在学术思想上有创辟,彼必具有一番济世救世淑世教世心,而又高赡远瞩,深思密虑,能补偏救弊,推陈出新,发掘出人人心中所蕴藏所要求之一个新局面与新花样。他一面是挽风气,救风气,一面是开风气,辟风气。其发掘愈深,则影响衣被愈广。但此种美,并不如女性之形体美,风度美,可以一映即显,随照即明。 因此一代大师在学术思想上之创辟与成就,往往举世莫知,而且招来同时人之诽笑与排斥,只有少数聪明远见人,才能追随景从。如是积渐逐步展开,往往隔历相当岁月,经过相当时期,此项本质内在之美,始可获得多数人之同喻共晓。
2008-7-19东海老人
东海老人首发《民主论坛》http://asiademo.org/gb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东海一枭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3.797812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