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东海为何永不死?----从中道说起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东海为何永不死?----从中道说起   
东海一枭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280

经验值: 24050


文章标题: 东海为何永不死?----从中道说起 (331 reads)      时间: 2008-7-15 周二, 下午1:00

作者:东海一枭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东海为何永不死?----从中道说起


佛坛萧镜玄萧老版作《三教顶峰》小说,颇堪一读,广转共赏。同时我也指出,其中以东海仁圣之大道为魔道,可谓有眼不识东海也。萧老版自辨道:

东海兄,世间人,往往不是落空,就是落有。因此凡人不是落于圣,便是落于魔。对于不落两边之中道,反而不能安忍,因而视之为魔道,这种事情,在世界上到处都是。

同时jiang898也提醒老枭:仁本主义佐料中庸思想,混不好就是一锅粥,少许即可。

两位一是佛门高人,二是东海友人,却都对中道理解有偏。


儒佛两家,皆有中道之说,都有远离二边、不走极端之意,还有如实如理、正确真实之意,是“最高真理”的代名词或形容词(儒称仁、天理、良知,佛称真如、实相、如如、实际、法界等)。在儒佛两家,中道既是价值观,又是方法论。

但两家中道的义蕴又有小异。

原始佛教最初的中道是离苦乐二边的中道,以后相继开出:无常是中道、无我是中道、缘起是中道、心识的本质是中道、离有无二边的中道、默然不答的中道、四谛八正道是中道等种种中道之说,唯识有三时教中道、中论里有八不中道,禅宗有教外别传、以心传心的中道观,都属于佛教的中道理论。

萧老版视“不落空有两边”为中道,这是不错的,但不落于圣、不落于魔,则非中道,既不符佛教中道观,更不合儒家的中庸之道。

不落于魔,儒佛两家当然都认可。但“不落于圣”则须细辨。

佛教二乘果位如阿罗汉,亦可称圣,但成佛才是佛教最高境界,佛教可以说不落于圣,但不能说佛教不落于佛;圣在儒家,是生命最高境界。“不落于圣”之言大违儒家根本义理。

所以,佛教可以说非圣非魔,但不许说非佛非魔,不许认“不落于佛、不落于魔”为中道,佛就是佛教的中道;儒家则不可以说“不落于圣、不落于魔”,圣就儒家是的至中之道。关于中庸之道,详见枭文《人天正道是中庸》。


萧老版“不落空有两边”之言,合乎佛教中道观。执空执有皆误,只有远离空有之见,契入中道实相。佛法不执空有,也叫不落空有,兹代萧老版略予阐解。

佛教讲四大皆空,尽破我执与法执,但不许落入空见,认为“空见”比执有见更可怕,所谓“宁执有如须弥,不执空如芥子”。《坛经》告诫:“世人妙性本空,无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善知识!莫闻我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见《般若品》)

且借憨山老人《示颜福坚》中一段话以明此理。憨山老人曰:

佛说世间无一法可坚固者。谓无常苦空无我等法。如梦幻泡影。速起速灭。无常生死败坏之法。皆如是也。唯有佛性种子。虽在生死之中。历劫不坏。是真坚固。世人错认无常为常。是以不坚为坚。名颠倒见。(憨山老人梦游集)

天地间万物万象都无自性,“无一法可坚固者”,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不落有”;“唯有佛性种子。虽在生死之中。历劫不坏。是真坚固”,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不落空”----否则就成了空见和断灭见。


“佛性种子”非肉眼可见,非思议可及,只能证悟,不可示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性种子作为历劫不坏的存在,当然是远离一切相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个“佛性种子”,在大易为乾元,在老子为道、为一,在孔子为仁、为天,在程朱为天理,在阳良为良知。所证略异,所指则一。中道的中,作为价值观理解时,所指的就是“这个东西”。

人类乃至所有生命体的最高道德是“得道”、即得到“这个东西”,把它“整”得明明白白了。其中,与佛教证悟真如、道家彻悟玄玄相比,致得良知的境界又更为殊胜些。曾有体制内友人笑说我如一颗钻石,不知是指我顽固不化还是坚强不迁?呵呵。其实钻石金刚作为有形之物,纵然坚固,到了这一期宇宙坏灭之时也是要“没”掉的(一切有形无形,包括头顶无形顽空也要“没”掉),唯东海良知才是历劫不坏的“真坚固”,这一期宇宙坏灭,又会开“成”下一期宇宙,终而复始,无终无尽,任何譬喻算数所不能及。

只是这个问题可共知者言,难与昧者语。所谓:茶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献诗也。我讲一、二、三,懂得人挺多,讲到五以上,大多数人双眼茫然矣。论道论到高处,别说天下芸芸轻浮巧利之徒,便是历代高僧大德,智慧深妙聪明利根之人,亦难免有所昧也,呜呼。2008-6-30
东海老人首发《民主论坛》http://asiademo.org/gb

作者:东海一枭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东海一枭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801187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