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原创]面对地震的同情心从哪里来? |
 |
北徙

加入时间: 2007/10/26 文章: 707
经验值: 20161
|
|
|
作者:北徙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面对地震的同情心从哪里来?
由于习惯了中国人的冷漠和自私,5.12之后社会各界涌现出空前同情心的确让我有些吃惊。
分析起来,我觉得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信息的揭露。必须承认,人的情感受所接受信息的左右。所以对比以往灾害,官方媒体在此次地震中及时且真实的报道,是大陆人、全球华人甚至全人类同情心空前泛滥的前提。再严重的灾害,假如得不到信息,或者仅仅是事过境迁之后获知一个死亡数字,如唐山大地震,对同情心激发的效果是大打折扣的。虽然官媒连篇累牍的地震报道依然有“地震不是新闻,抗震才是新闻”的味道,但是其间毕竟流露出不少天崩地裂,生离死别的画面,这些场景就是催泪剂。当然,当局能做出的些许进步,多半还是得归功于时代的进步。
如果第一个方面是同情心产生的前提,第二个方面来看看同情心产生的机制。我觉得同情心大概源于一种“己所不欲”的情感推理活动。就是说在意识中虚拟假如我遭受这样的经历,我会陷于一定程度的生理和心理痛感,那么我对遭受此种经历的他人就产生了同情。
而面对此次地震有三个特点容易激发同情,一是灾害力量之强大,十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房屋损坏大半,这种强大的破坏力让人心生恐惧,不寒而栗。面对如此强大的自然力,人可能会产生一种意为平衡内心挫败感和恐惧感的心理。而捐款或者救灾正是这种心理的物化。二是受害者的无辜。举个例子,对被医院驱逐的病人,我也同情,但同时我会猜测他为什么不缴费,是故意赖帐还是本身好逸恶劳。地震的灾害就完全不同,除了宗教话语中的原罪或者业力,世俗概念中,这些受害者是无辜的,落到谁身上都非常委屈和冤枉。三是受害的普适合性。比如,女性生产时的疼痛,听很多人说过这种疼痛非常严重,但我是男性,没有直接体验,同情的产生需要借助很多额外的途径,比如理解力、想象能力等等,但女性,特别是生过孩子的妇女就完全不一样,特别容易对产妇生成同情。又比如,据说数学家中自杀的比例特别高,但他们的痛苦是常人无法理解的,不容易产生同情。而地震造成的伤害是非常普适的,殒命,肢残,失亲,流离.....都是极容易虚拟感受的悲惨处境。
第三个方面大概是同情心的表达。由于自然灾害不存在责任认定的麻烦,同情心的表达限制比较少。比如我在路上见到一个人被车撞了,我同情他,可是我未必敢去救他,因为我怕摊上一堆麻烦。但地震就不同,地震的责任人是老天,赖不到我头上,我可以放心大胆的救人。想到让人无奈到失语“彭宇”案,在一个黑白颠倒,惩善扬恶的社会中,大概也只有老天来充当恶人,民众的同情本能才会少一点束缚。
除去第二方面的原因关乎人的本性,第一和第三都和社会制度、社会人文生态有相当大的关系。如果同情是一种善,由此似乎也可以看出,制度与善恶是相互关联的。要制度进步、要民主,必须恩赐,必须要强势集团让利,恩赐与让利都是一种善;反过来,良好的制度,能够最大限度的释放人性中的善。而我希望地震就是这样一个让中国开始转变的契机。
作者:北徙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