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事实认知,价值辨别,感情认同? 孺子可教,朽木不可雕也?(1)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事实认知,价值辨别,感情认同? 孺子可教,朽木不可雕也?(1)   
越南人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7096

经验值: 97883


文章标题: 事实认知,价值辨别,感情认同? 孺子可教,朽木不可雕也?(1) (638 reads)      时间: 2008-5-01 周四, 上午9:36

作者:越南人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以为,对于较熟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理性人来讲,
“事实认知,价值辨别,感情认同”这样 过程基本上靠得住的。


那么“孺子可教,朽木不可雕也”又反映了什么呢?
以下先讲两个动物试验。


1)草原上毒草种类很多,大多数羊为什么会不中毒而死?

有动物学家的实现表明:成年的羊对草很挑剔,大多只吃
幼年时羊妈妈让它吃过的几种草。这虽然导致羊儿一生中
无法享受许多美味,但毕竟有效地保护了种群的延续。


2)我儿子养的几只鹦鹉,性格各异。

有一只是从出身几个月养起,我们喂它的食物种类很丰富,
除了主食的小米外,还有饼干面包水果蔬菜。这只小鸟养成了爱吃
甜食的习惯,也很聪明。 另一只典型的苯鹦鹉是别人给我小孩的,
大约两岁,到我家前除了小米啥也没吃过。这只鸟在我家养了6年,
到现在拿饼干给它,它都躲得远远的。有时偶尔尝试一下,但显然不
对“胃口”。

为什么会有“孺子可教,朽木不可雕也”的现象较普遍地出现呢?
这里简单地探讨一下。

“元宵是白的”,“元宵是黑的”。拿这样两个矛盾的命题让人工
神经元网络去同时学习,那么学习的结果是网络根本无法给出一个正确的识别。

而人脑会是什样子的呢?假如一个幼儿老师告诉从未吃过见过元宵的
小朋友:“元宵是黑的”,以后再有另外的吃过元宵的小朋友的告诉他“元宵是白的”,
由于两种信息相互矛盾,小孩一般都会较相信老师,那个小孩就极有可能不接受
“元宵是白的”的说法。
人类相信权威的心理,导致了太多的以讹传讹,比如我外婆就就相信瞎子算命。

另一个原因是即便是:再简单的一件客观事物,也会包含着无限的“事实”,
而这种无限会让人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极易产生“从众心理”及“从圣心理”,
脑子里装了太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就导致了人难以接受新鲜事物,“朽木不可雕也”。

老共在中国少年们的一张白纸般的脑神经网路上,轻易地留下了太多的
偏激偏叵的初期的“标准说法”,对大多数没有能力或没有时间再思考的人来讲,
会烙印般地影响他们的一生。

作者:越南人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越南人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73584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