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领导讲话: 启动粮食应急预案,调剂大米和面条26吨,全县22个乡镇全部开仓供应救济粮 |
 |
邢国鑫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20 文章: 7501
经验值: 206975
|
|
|
作者:邢国鑫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三是及时启动粮食应急预案,调剂大米和面条26吨,实行开仓平价出售,全县22个乡镇全部开仓供应救济粮,对粮食紧缺的乡镇采取送粮下乡的办法,确保了群众生活需要。 ...
www.yanhe.gov.cn/jh7.htm - 21k - 网页快照 - 类似网页
在全县抗灾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县委书记 安启洪
(2008年2月10日)
同志们:
今年我们打破惯例,将上班时间提前到今天,并及时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全面通报自元月11日以来我县遭受历史上罕见的雪凝灾害情况,总结这次抗灾救灾工作,表彰抗灾救灾先进单位和个人,安排部署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刚才,珍强同志宣读了地委《关于向陈斌同志学习的决定》,席宁同志宣读了县委《关于向陈斌同志学习的决定》,源清同志宣读《关于追授陈斌同志为“抗灾救灾模范”荣誉称号的决定》,冉敏同志宣读中共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委、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表彰抗灾救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决定》,表彰了在灾难发生的危急关头、困难时期涌现出来的抗灾救灾先进典型个人和单位,土地坳镇、供电局和巡警队负责人发了言。在此,我代表县委政府对战斗在抗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要学习他们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的精神,团结带领全县58万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进,夺取我县灾后恢复重建全面胜利。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正确对待灾害损失,坚定夺取恢复重建新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1月12日以来,我县遭受了罕见的雪凝灾害,全县22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尤其是1月21日以来出现的严重雪凝灾害气候,造成全县几乎所有公路无法通行、供电中断、农作物大面积受灾,部分乡镇通讯中断。到1月29日,全县所有乡镇全部凝冻,县城主街道结冰厚度达到0. 5厘米以上,石油、煤炭、粮食、食用油、自来水等重要物资供应短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房屋受损严重,给我县经济和群众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这次灾害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灾害极其罕见,缺乏准备和经验。二是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凝冻天气灾害持续20多天,全县22个乡镇均不同程度遭受损失。三是灾害程度深,影响波及大。各项设施损毁严重,特别是电力和陆路交通,几乎陷入瘫痪状态。生产停止,恢复重建和安全稳定压力大。
截止2月3日,雪凝灾害共造成全县22个乡镇、395个村(居)、3703个村民组、14. 7万户54. 115万人口不同程度受灾,需紧急转移安置人口4. 42万人,此次灾害预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279. 5万元。损失主要包括:一是农作物方面,直接经济损失7758万元,烤烟生产损失较严重,生产进度受到很大影响。二是畜牧业方面,冻死大牲畜1610头只,冻坏(死)人工种草9700余亩,直接经济损失876万元。三是供水、通信基础设施方面,乡镇共有输水管道82. 125千米被损坏,县城自来水输水管道15. 55千米受损,两项合计损失543. 21万元;电信通信受损本地网光缆2皮长公里、受损本地网电缆100皮长公里、杆路0. 5杆公里、受损电源设备3台、蓄电池29支(500AH ),一度造成中寨、泉坝两地通信中断。四是公路交通方面,1月26日至31日全县所有道路交通全部中断,造成1012辆车和5844人滞留在县境内,因道路运输不畅,使得粮食、煤炭、石油、液化气等物资供应紧张。五是电力供应方面,倒塌、断裂供电电杆172杆,损坏线路52650米,直接经济损失659万元;乡镇已全面停止供电,县城仅靠小水电发电实行分片短期供电,群众急需的粮食、煤炭、食用油、自来水无法生产加工,金融税务部门运行不正常。六是工程建设方面,全县所有工程已全部停工,所有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开展。
从以上的统计数据来看,此次雪凝灾害给我县造成的1. 1279亿元损失是空前的,而且一些后续和间接的损失还在收集统计中,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重大,当前存在的困难也很多,我们必须正确对待。从全区看,其他区县也有受灾,沿河因地理条件影响,损失可能比其他县市区要大一些,相信地区会大力支持沿河的;从全省看,铜仁受灾比较严重,是省上重点关注的地市之一,就在抗灾救灾期间,习近平同志率中央有关部委到贵州视察时还专程到铜仁查看灾情,带来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与支持,使我们从精神上得到了鼓励,从物资上得到帮助;从全国看,比沿河更为严重的地方大有存在。纵向比,我县灾害历史罕见;横向看,我县并非最严重,损失并非大。我们在高度重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们正处于抗灾重建的有利因素,一是有省、地大力支持沿河,尤其在电力设施恢复方面,地区电力系统的技术力量在最困难时刻就到了沿河帮助抗灾救灾。二是干群努力。全县干部群众思想认识统一,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的积极性很高。三是气候开始转变。根据气象预测,雨雪天气已基本结束,天气已恢复正常,前阶段时间的抗灾救灾已见成效,煤、电、油、运等涉及民生的问题逐步得到恢复。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一定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发扬团结奋斗、务实拼搏的沿河精神,切实做好抗灾重建工作。
二、抗灾措施有力成效显著,抗灾救灾精神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了杭灾救灾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灾害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抗灾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积极应对,采取果断措施,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抗灾救灾工作,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确保人民群众有序生活,社会安定有序。我虽远在贵阳出席省人大会议,但时刻与县内保持着联系,关注、了解沿河灾情,指导抗灾救灾工作,省人代会刚结束,就赶回了沿河。回来的当晚,就紧急召开常委会,深入分析灾情,安排部署抗灾救灾工作,并深入乡镇慰问受灾群众,到抗灾救灾现场调查指导。在沿的翊皓等同志坚持白天深入一线指导工作,晚上召开会议,处理抗灾救灾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健全组织机构。为切实加强对抗灾救灾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了由翊皓同志任组长的低温冷冻天气应急处置指挥部,分组具体开展工作。还建立了县几大班子领导联系乡镇和县政府班子成员包片责任制,做到职责明确,任务到人。三是积极组织干部群众参与。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和乡镇民兵应急分队,对境内主要交通干线和通乡公路的险要路段进行除冰抢险、对冰毁线路进行抢修、帮助受灾群众。
(二)加强物资调运,确保了市场供给需求。针对因灾造成的粮食、石油、煤炭、电力等物资紧缺情况,为保证市场供给需求,尽可能地满足群众生活需要,县委、县政府切实加强与县内外协调,争取支持,保障供应。一是与乌江水电开发公司沙沱水电站建设公司协调,调剂柴油5吨、汽油3吨,统一调配用于保障重点部门运转、粮食加工、道路保畅、紧急物资调运和疏散滞留人员等工作。二是到重庆彭水采购紧缺物品,调运了10吨柴油、10吨汽油、10吨大米等紧缺物资,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下按调运价向群众出售。三是及时启动粮食应急预案,调剂大米和面条26吨,实行开仓平价出售,全县22个乡镇全部开仓供应救济粮,对粮食紧缺的乡镇采取送粮下乡的办法,确保了群众生活需要。四是全力抢修县内小水电,积极协调酉阳电力支援,基本解决了县城照明用电,并调剂到乡镇用于粮食加工。五是分别从遵义、秀山紧急调运资金和液化气,保障群众现金支取和生活安排。同时,为杜绝因雪凝持续灾害气候影响而导致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县政府及时采取临时价格干预,切实加强了对产品源头质量、流通领域商品运行及市场物价的监管控制,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三)加强社会救助,确保了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得到保障。一是及时下拔救灾物资,在认真做好查灾核灾工作的基础上,下拔救灾粮、救灾棉被、衣物等,实施生活救助、衣被救助,发放灾害期间应急救助粮食、救助金、救助衣被和药品,保证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二是深入开展走访慰问。县四大班子领导分别到各自联系点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各帮扶单位和乡镇干部也积极尽其所能捐献钱物,对受灾群众予以帮助。开展了对临时过渡安置移民群众的慰问和生活救助,送去了大米和食用油等物资。三是抓好滞留人员的救助工作。在土地坳、谯家、沙子和县城设立了4个救助站(点),免费为滞留人员提供住宿、取暖、医疗救助等服务.
(四)加强设施抢修,确保群众正常生产生活。为尽早恢复设施正常,我县组织了强有力的队伍,千方百计加快设施抢修进度。一是组织干部职工上路除冰撒盐,打通了411县道淇滩至谯家路段、326国道官舟至土地坳路段和李溪至甘龙路段等三条出口通道,以及县内通乡公路部分路段,使外出务工人员、学生和探亲人员尽快返乡,方便了群众生活物资的快捷调运,为夺取抗灾救灾全面胜利打下了坚实墓础。二是得到了地区供电局的大力支持,组织供电局职工加快抢修印沿输变电线路,抢修工作已结束,大网恢复供电。三是加强供水管道的抢修,对居住地势较高的城镇居民采取送水的方式,保证了群众的生活用水。
(五)加强安全监管,确保了社会安定有序.从1月12日至22日,先后对部分重点危险路段实行交通管制和封闭管理,交警、安监、运管全警(员)上路巡逻执勤,严查车辆违规行驶行为。在突出抓好道路交通、水上交通和消防安全工作的同时,加强了治安巡查力度。在县城主要区域和场所设置6个巡查点实行24小时巡查,加强 110值班巡逻和巡防队执勤力度。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保证了全县无安全事故发生,群众思想稳定,生活有序.
(六)加强督查,严肃纪律,确保了工作实效。一是加强了重点督查。县委专门召开督办工作会,对县委、县政府安排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办。县委、县政府领导经常深入乡镇、部门、抗灾救灾点,采取明查或暗访的形式,督查干部职工到岗情况、值班情况、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有效推进了抗灾救灾工作的开展。二是加强了面上督查。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应急办公室加强了对县委、县政府部署的抗灾减灾工作督查,采取电话督查、抽查和不定时督查等方式开展督促检查工作,同时还组织6个督查工作组赴各乡镇开展以抗灾减灾工作为重点的督促检查。三是突出督查重点。以督查各乡镇困难群众生活安排、加强安全监管、确保交通畅通、疏散滞留车辆和人员、保障市场供应等方面工作开展情况为重点,实行每日一次督查和每日一次通报制度。四是严肃工作纪律。县纪委专门印发了严肃抗灾救灾工作纪律的规定,加强对救灾物资和资金管理的审计。对不按县委、县政府的规定办理,延误了抗灾救灾工作,造成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严肃查处。
回顾这次抗灾救灾斗争,我们深深感到,有四个方面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思想武器。在灾害面前,各级党组织和厂大十邵时刻把灾区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和指导除冰应急实浅,用忠实实践三个代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行动,凝聚了人心,团结了群众,成功地经受住了一场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在今后的前进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但只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一定能够从容应对,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第二,具有坚强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有力组织保证。这次抗灾救灾斗争,是对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的一次最全面、最直接的检验。基层党组织在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面前,带领群众抢险救灾,动员群众重建家园,发挥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起到了主心骨作用.有了这样一个个坚不可摧的基层党组织,我们的各项工作就有了牢固的基础。
第三,人民群众是我们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受灾群众是这场抗灾救灾斗争的主力军,人民群众在这场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的高尚精神,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尊重科学、战胜天灾的聪明才智,是我县加快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强大动力。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只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和发挥起来,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
第四,大局意识、协作精神是我们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政治优势。全县各乡镇、各部门顾全大局,发扬大团结、大协作精神,社会各界群众不分县内县外、不分男女长幼,踊跃支援沿河,表现出扶贫济困、团结友善的高尚情怀,聚集起战胜雪凝灾害的磅礴力量。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忘记和丢掉这一政治优势.
三、以抗灾救灾精神为动力,切实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灾害过后,我们的当务之急是组织和帮助受灾群众、受灾企业认真开展灾后重建工作。这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是受灾人民群众摆脱困境的迫切需要,是保证我县和谐稳定的客观要求。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真为民、保平安的高度,以对党、对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切实把恢复重建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实、抓好。
(一)强化宣传,形成合力
这次凝冻天气灾害给全县各行各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给广大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虽然我们在抗灾救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由于电力、通讯中断,广大群众不了解各级政府的决策和工作情况,一些群众面对灾情或怨天尤人,或束手无策,或听之任之,或产生等、靠、要的思想。鉴于此,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方式,立即进行全方位、高密度、滚动式的抗灾自救和恢复重建宣传工作,实行乡自为战、村自为战、人自为战,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形成强大的抗灾重建工作合力。
(二)明确原则,互济共建
根据国家“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救灾方针,我县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工作要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在灾民生活上,坚持灾民生产自救为主、政府救济为辅的原则。二是在灾后重建上,坚持灾民自力更生为主、政府救助为辅的原则。三是在组织救灾上,坚持乡镇和村(居)发动为主,部门联系指导为辅的原则。坚决克服等、靠、要思想和畏难怕苦行为,一定要相信群众,集智汇力,互济共建。
(三)突出重点,保障投入
一是拓宽渠道, 千方百计筹措抗灾重建资金。各部门要加大汇报力度,积极争取省、地救灾专项资县、乡两级政府和部门、单位要通过筹、捐、贷等方式,最大限度整合各种救灾资金和物资。各乡歌镇要积极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全力重建家园。二是突出重点,统筹安排救灾资金。县、乡财政要准确把握灾情,分清轻重缓急,科学安排,合理使用各项救灾重建资金,确保效益最大化。要优先保障电力、交通、通讯、供水等重点设施抢修的投入,优先保障燃煤、蜡烛、煤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四)创新举措,高效重建
一是要分清主次。各乡镇、各部门要抓住重点,优化安排,全面恢复重建.种烟乡镇当前要重点抓紧做好烤烟育苗和前期准备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县分配任务;相关乡镇和农业局要抓好损毁茶园的恢复重建工作,确保今年的1.2万亩茶园建设面积不能少;对越冬农作物,受损的要采取补救措施,绝收的要抓紧改种;畜牧局要尽快核实冻死大牲畜和损毁种草情况,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春耕生产和畜牧养殖不受影响。民政部门要进一步抓好查灾核灾工作,对房屋倒塌、生活困难的群众,要及时抓紧实施救助,确保其不受冻、不挨饿.供电局在确保主干线正常通电之外,还必须加快对乡村电网的抢修恢复。自来水公司要抓紧抢修县城损坏供水管道,尽快实现县城正常供水,水利局要加大力度统筹解决好全县老百姓的饮水问题,加快三小工程兴修进度,如期完成冬修水利任务.其他部门单位要根据自身职能职责,紧密联系灾情实际,主动出击积极协助做好恢复重建工作。二是要明确主体。有业主的,由业主承担主体责任;有单位的,由单位承担主体责任;没有业主和单位的,所在地乡镇、村为责任主体。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全面推进.三是要强化激励。在谁受益、谁主体、谁负担的墓础上,针对电力、信息、供水等重点,建立完善抗灾自救激励机制.首先是各责任主体立即想办法筹措重建资金,做好各种抢修和重建物资准备.参与商业保险的,各保险机构要加快理赔速度,提前预付理赔款。资金特别困难的,由乡镇作出偿还承诺,县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农发行、信用联社发放紧急救灾贷款。此项工作,金融机构要作为政治任务来落实。要按照县领导联系乡镇的规定,加强对灾后恢复重建的指导。一是各位县领导要深入联系乡镇指导和督查恢复重建工作,帮助解决具体困难。二是县级部门要由领导带队,抽调精干得力人员进驻联系村,出力出资,帮助恢复重建。三是恢复重建期间,部门和乡镇的正职领导离岗特别是离开县境,必须经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批准,凡是未经批准离岗或离境的,一律按违纪论处。四是乡镇、村组干部要深入一线,整体联动,形成县帮乡、乡帮村、村帮户、无灾帮有灾,轻灾帮重灾、邻里之间相互帮助的抗灾重建工作格局,任务完不成决不收兵。
同志们,经过这次雪凝灾害战斗的洗礼,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各级党政组织是有战斗力的,我们的干部队伍是一支能战斗的队伍,我们的人民不愧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勤劳勇敢的人民,是任何困难、任何艰难险阻都压不垮的。战胜自然灾难,确保我县今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今后几年的发展赢得主动,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也是58万沿河人民的殷切希望。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拼搏奋进,努力夺取恢复重建和加快发展的全面胜利!
ZT 全球将面临粮食紧缺
2007-12-04 07:19:39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4bcfddcd01000dfa [查看原文]
吃饭是人们生活中的最大事情。联合国(UN)在10月16日举行年度“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庆祝活动,提醒人们关注全球还有8.54亿营养不良人口。联合国警告“还有太多人在挨饿”。而这一警告似乎比以往更为焦虑。
随着小麦、玉米和大米等主食需求日益上升,推动粮食价格上涨,为挨饿人口寻找粮食正成为一项日益艰巨的任务。这导致所有国家(无论富国还是穷国)都在竞相争夺粮食供应。
对于那些已经在与政治动荡、干旱或战争相抗争的国家而言,粮食安全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自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全球粮食短缺以来,这是较为稳定的国家首次也在为粮食安全感到担忧。英国商业农民团体(Commercial Farmers Group)主席亨利•费尔(Henry Fell)表示:“全球局势正在传递这样的信号:我们正在走出粮食供应丰富期,进入一个粮食供应更为短缺的时期。”
能否养活本国人民
随着农业大宗商品价格达到创纪录高位,食品生产商们也相继抬高价格。法国奶制品集团达能(Danone)本月就表示将提价10%,成为最新一家反映成本上升严峻态势的公司。随着这种现象的出现,世界各国开始质疑它们能否养活自己。
小麦和牛奶价格已飙升至历史新高,而玉米和大豆的价格也维持在20世纪90年代平均水平之上。大米和咖啡的价格跃升至10年高点,某些国家的肉类价格最近上涨了50%。
世界正在逐渐丧失以往用来抵御(市场)严重动荡的缓冲器,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sation)粮食贸易司司长阿普杜勒礼萨•阿巴斯安(Abdolreza Abbassian)表示:“现在有一种恐慌的苗头。”
有些粮食价格上涨是由于暂时性问题或动植物疫情所致,如澳大利亚的干旱和中国的猪蓝耳病。但随着中国和印度日益富裕的人口需要更多的蛋白质,亚洲存在更为持久的需求增长;生物燃料业也一样。这些进展将在中期内对价格起到支撑作用。到2010年,生物燃料业将有望消耗美国玉米产量的30%左右。
世界粮农组织估计,在下一个10年内,那些结构性新趋势将会把农业大宗商品价格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向上推升20%至50%。
谁获利,谁失利
对于那些粮食在总进口中占较大比例的经济体而言,这是个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粮价的上升伤害了贝宁和尼日尔等非洲较贫穷国家的利益,同时也伤害了从孟加拉到中国自身等众多亚洲国家以及中东部分国家的利益。
这些难题非常复杂,因为在消费者总支出中,粮食的重要性与收入水平负相关。例如,IMF称,根据经济学家的计算,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消费篮子”中,粮食比例占60%以上,在中国为30%,而在美国仅为10%。
对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阿根廷和纳米比亚等出口粮食和其它大宗商品的国家而言,价格上涨在宏观经济层面十分有利可图,对于参与其中的企业和农民也很有利。但那里的消费者却要遭殃。意大利所需硬小麦的一半左右需要进口,因而在今年夏天,人们就走上街头,抗议意大利面、面包和牛奶涨价。
限制粮食出口
因此,有些粮食出口国已开始限制出口数量,推迟出口销售,或对某些农产品征收限制性出口关税,以保证当地市场供应,避免粮食价格上涨带来政治影响。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曾表示,他“很担心物价上涨,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而俄罗斯政府已引入了小麦和大麦出口税,并正在探讨进一步提高关税。同时,在俄罗斯政府的压力下,俄罗斯食品零售商已同意冻结某些基本食品的价格,帮助抑制通货膨胀。
邻国乌克兰正在考虑针对玉米、大麦和小麦实行出口配额制。
同时,粮食进口国已开始设法提高国内产量,或者设立紧急储备,作为抵御粮价大幅上涨或粮食短缺的缓冲器。例如,巴基斯坦计划进口比往常更多的小麦,以保证有足够的粮食满足本国人民的需求。印度也购买了高于必要水平的粮食,以建立自己的储备。
欧盟(EU)已经暂停“休耕补助”(set-aside)规定:即禁止农民在其10%的土地上种植谷物。制定这些规定是为了防止生产过剩,但欧盟委员会现在担心会出现谷物供应不足。然而,在美国,农业部(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却反对过早允许从保护与储备计划(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中释放土地。这个计划类似欧盟的休耕补助规定:向农民提供补助,要求其不在其耕地上进行农业种植。
分析师和交易员们表示,在2008种植季,农民可能放弃种植棉花,转而种植更多的小麦,并减少种植玉米、大麦和大豆。这意味着虽然小麦价格可能会在明年下降,但棉花、玉米等农作物的价格可能会由于供应减少而跃升。
如何应对“粮食赤字”
国家财政也可能受到影响,因为大量进口粮食的国家已开始提高其支付给粮食生产者的补贴,以弥补较高的成本,并取消进口关税。华盛顿智库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补贴问题专家阿赫塔"艾哈迈德(Akhter Ahmed)表示,国际农产品价格与粮食进口国的补贴成本直接相关。他警告称:“最近的价格上涨将耗尽政府预算。”
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低收入“粮食赤字”国明年将花费280亿美元用于进口谷物,较2002年增加了一倍。该组织在其最近发布的《粮食前景与食品局势》(Crop Prospects and Food Situation)报告中表示:“出口价格上涨加上运费飙升,正在推高发展中国家面包和其它基本食品的价格,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了社会动荡。”
埃及政府曾于1977年提高面包价格,引发了“面包暴动”。埃及政府上月表示,鉴于目前全球小麦价格不断上涨,它将增加对面包制造商的补贴。
诚然,许多发展中国家目前降低补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的阿巴•奥丰(Abah Ofon)表示,对摩洛哥等大部分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上下的国家而言,小麦是人们的主要粮食,因此“现阶段取消补贴就等于政治自杀”。
在中国,政府正在加大对农民的补贴,以增加农业产量。由于去年中国的猪肉和牛奶价格大幅上升,这两个领域获得的补贴力度尤其大。中国政府还计划增加对城市低收入居民和学生的伙食补贴,并削减了大豆的进口关税,以压低价格。
中印将更加依赖粮食进口
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之前粮食自给自足的国家开始增加粮食进口量,全球市场对农业原材料的需求有可能进一步上升,从而增加全球在吃饭问题上面临的挑战。世界银行(World Bank)经济学家唐•米歇尔(Don Mitchell)表示:“尽管中国和印度相对能够粮食自给,但一些经济学家怀疑,随着居民收入增长,这一局面是否能够持续。他们认为,中国和印度对进口的依赖度将大幅上升。”
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印度将进口更多小麦,而中国将增加粗粮进口,以便为牲畜饲养业提供饲料。预计这两个国家还将增加食品生产所需的油料进口,如棕榈油。世界银行预计,2000年至2030年,要想满足预期的全球需求,谷物产量需要增加近50%,肉类产量需要增加85%。
发达国家也不能幸免。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署(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 Food and Rural Affairs)在去年12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承认,食品安全正在成为“令人担忧的问题”。
伦敦智库Chatham House的凯特•贝利表示,由于全球贸易格局发生变化,英国的食品供应正在面临“巨大转变”。她补充道,政策制定者或许需要重新将食品视为一项“战略资产”——甚至在这个自工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以来一直无法粮食自给自足的国家也是如此。
作者:邢国鑫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