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货币战争》错在哪了?(一) |
 |
易明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039
经验值: 12663
|
|
|
作者:易明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货币战争》错在哪了?(一)
易明
《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据说是海外的专业人士,曾在美国学习和工作过,所以他写的这本书比起以前的那些土产的先生们写的《第三只眼睛看中国》《中国可以说不》等要好看一些。再加上该书题目生猛,观点出位,旁证博引,文笔流畅,在中国大陆成为畅销书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该书共10章,前8章主要讲欧美金融资本家在近代历史上的作用,后两章是分析结论和建议。其核心论点可以简略地归纳如下:自从1815 年6 月的滑铁卢战役之后,迄今为止的所有战争包括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中东战争,以及从林肯到里根的七位曾被暗杀过的美国总统,其实都是国际银行家 “罗斯切尔德”(Rothschild)家族为了废除金本位所实施的阴谋。这个阴谋的核心是用私有的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并进而通过通货膨胀的方法搜刮人民的财富,用通货紧缩的方法掠夺穷国的资产。而这些国际金融家目前正虎视眈眈,试图夺取中国的货币发行权,并把中国纳入他们实现国际新秩序的罗网。作为对策,他建议中国政府用手中的1.5万亿外汇储备从国际市场上购买黄金,并以此为基础,将中国的货币改为金本位的货币体制,从而对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
按说这么义正词严,有理有据的畅销书应该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吹捧才是啊,但除了个别文盲官员曾经有所推崇之外,学界似乎普遍采取了“晾干”的政策。即使是民间,近来似乎对该书的批评也逐渐多起来了。那么,《货币战争》是否错了?若然,又错在哪里了呢?
第一种意见认为,该书畅销,其实是因为抄袭了美国1995年推出的长达三个小时的纪录片《The Money Monsters》,因为两者重合的内容达到了七八成之多。但我认为这充其量属于掠人之美,应该算不得什么大错。再说,人家书皮上不是写着“编著”了么?这“编著”的含义,似乎只在大陆通用,乃是连编带著之意,就算有九成重合了,那人家好歹也是用中文写出来的啊!即使是能够用流畅的中文翻译介绍过来,那也算是功德一件嘛。回想当年《第三只眼睛看中国》刚出版时,倒说是德国人写的,不也畅销了吗?那次是咱们自己人写书署德国人的名,这次是用美国人提供的原材料用中文出版,这就叫“扯平”了,谁也不欠谁的了。
第二种意见认为,“编著”可以,但还是要注明原出处,否则就是侵权。比如我国最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动辄就会将弗里德曼(Friedman)和科斯(Coase)挂在嘴上,就显得很有学者风度,还透着有学问。但我觉得作为普通人,要学张教授这种做派恐怕不容易。张教授虽然言必扯上名人,毕竟是因为教授和这些名人有过几年同袍之谊。再说了,即使嘴上引证一下他们的话,也就是给他们个面子而已,并不用将版税或稿费分一半给他们。但宋鸿兵先生就不一样了。如果让人发现重合率在七八成以上,那必然会引起版权纠纷,书再畅销也没嘛经济效益了。倒不如象现在这样,闷声发大财,人不知鬼不觉地名利双收,“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呀,何乐不为呢?
第三种意见认为,这种明显的“阴谋论”,通篇充满了对国际银行家的恶意猜测和仇视,似乎是借鉴了八卦小报记者的手法,应该为正经的学问家所不齿。但我觉得如此对那些有钱人进行一下“没有证据的虚构式猜测”也没什么不可以,反正这些人也不看中文书,更不会现身说法,出来给大家演一出三堂会审。咱们大家掏钱买本书,即使没有学术价值,至少还可以当小说看嘛!好歹总比整天爬网看些无厘头的网文好多了啊。
不过我听说该书成书前最早也是在网上贴出来的,那就连我自己都应该站出来表示一下歉意了。盖因为我去年因为家里揭不开锅,戒网打工挣钱去了,没有能够象对各位的文章那样,及时跟贴提出批评建议,才使得宋先生一时糊涂,匆忙成书,如今白纸黑字,大错铸成,悔之晚矣,想改都不成了。说来说去,千错万错,应该也是我的错。
那位说了,您罗嗦了这么半天,那到底这本书错在哪儿啦?
要说错在哪儿,错误太多,“很多很严重”,哪儿都是。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手边没有教科书,等找到查查再接着写)
作者:易明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