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中美的好日子过到头了? |
 |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gif)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
|
|
作者: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美的好日子过到头了?
芦笛
最近热衷谈论我丝毫不懂的经济问题,原因很简单:老明这家伙不轻易露面,而在网上找个真懂经济学的专业人士更不容易。好不容易他来了,此时不易门弄斧,更待何时?何况这小子欺负我这绝对外行,竟然点名要我谈论经济,我又岂能示弱?本人的本事就是专门讲外行话,运气好时还能把内行驳倒了,嘿嘿。
无耻自吹归自吹,大敌当前,我不能不去恶补一番,昨晚先看了老明的那个系列,然后又去反复攻读了bystander的《滞胀时代》,获益匪浅。
首先必须声明,我前些天告诉老明bystander是宋鸿兵一派的,整个胡说八道。我过去其实很少看帖子,老by要是不在标题里点我的名,我一般不打开,所以他的《滞胀世代》也就是只看过标题。不知怎的竟把别人的“饱食鹰扬”论栽到老by名下了,以为他也同意“货币战争”的阴谋论,当真是罪该万死。
在此特地向他以及可能被我误导的读者道歉,并向读者推荐他那个系列。虽然术语密度太高,像我这种外行看上去很痛苦,但他的思想却很明确,是否成立我这外行当然不知道,只知道by理论似乎可以自圆其说,而且其预言似乎正在应验。
下面简介一下我阅读该系列而产生的一些想法,敬请内行指教,外行砸砖。
1) 金融本来只能是辅助的经济手段,经济的脊梁必须是产业。金融只能作为集资、融资等辅助手段,本身不能成为一种产业。用大白话来说,也就是把钱倒来倒去,本身并不能创造财富,只有制造业才能创造出财富来。
2) 但如今发生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个普遍趋势是,发达国家如美国和英国扔掉了许多产业,把它们留给中国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去干,自己却在那儿炒钱,使得金融竟然变成了所谓“金融产业”。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产业资本主义”变成了“金融资本主义”。
3) 这么做的结果,是使得产业空洞化,欧美都丧失了相当大份量的工业生产能力,而这些才是真正创造财富的“造钱机”。金融行业成了收入最高的行业,而科技人员无法获得高薪。在这种强大的物质刺激下,大众对金融行业趋之若鹜,科技创新能力下降。
这转型在英国似乎比美国还更明显,美国好歹还保留了强大的飞机制造业与若干高科技制造业,而英国现在似乎连工业都没有了。老英的制造业原来非常发达,诸如造船、纺织等等一度都是龙头产业,50年代的飞机制造也在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著名的斯佩发动机就是英国人设计的,他们还和法国联合设计制造了世上第一批超音速客机协和式,火箭技术也相当先进。但现在这些看家本领统统让他们扔了。曾经在上世纪初造出“铁达尼”那种庞然大物的国家现在连造船的know-how都忘记了,真成了“造船不如买船”。如今国民经济主要靠所谓的“金融产业”和信息产业。这金融产业怎么会产生出财富来,本人迟钝,死也不懂。
4) 之所以出现这种怪现状,是因为废除了金本位。所谓金本位制度,就是国家必须根据库存的黄金量严格发行货币。例如金价若是35美元1盎司。国家全部藏金量为1亿盎司,那么全国货币就只能有35亿美元,不能多印,否则纸币含金量就要下跌。这种制度,等于是借用本身没有多少使用价值、但比较难得又容易保存的物质,来作为货币发行量的客观标准,限制了钞票发行量。
因为黄金产量总比不上生产力增长,因此货币的发行速度总是赶不上财富的创造速度,这结果就是“良性通缩”,亦即东西越来越便宜,手中的票子的购买力越来越高。
但在两次大战期间,各国为了打仗便滥印票子,弄得经济一塌糊涂。二战后西方各国在某森林开了个会(似乎是布莱顿森林,懒得查了。老了,过目就忘),签订了个协议,亦即西方世界实行金本位,而这黄金则与美元挂钩。任何时候你只需交给银行35美元,人家就立即给你1盎司黄金。但60年代老美不自量力,又在越南打仗,又在国内“向贫穷宣战”,建设福利社会(亦即约翰逊总统的“伟大社会”号召),过度透支国力,便只好滥印票子。到1967年,尼克松便赖账,宣布黄金与美元脱钩(这事干的真不要脸,不知道那森林协议是否有规定不许单方面撕毁合同),黄金和美元就此脱钩,而金本位也就成了历史名词。从此,各国的汇率就不再是固定的了,成了浮动汇率。票子的价格反映的不再是含金量而是信用,其实也就是其他国家的人对该国货币的信心。
金本位制的解体,意味着印刷货币失去了一个比较客观的上限,使得所谓“金融产业”得以从经济生活中独立出来,变成游离于制造业之外的一种伪产业,能在表象上生出钱来,而且利润之高乃是制造行业或其他实业无法企及的。这主要是因为没有一个客观参考标准,商业就只能靠信心来运作,于是一个企业的上市价格可以严重偏离它的经营状况。例如美国通用汽车濒临破产,但股价却暴涨。其所以如此,似乎主要是因为美联储滥发票子,滥给信贷,造成了大众的虚假信心。
因为金融行业变成了获利最高的“产业”,许多实业家便扔下实业不干,转而去捞这种快钱(quick money)。如鄙人最爱的银幕情人“大嘴姐姐”Julia Roberts 在《漂亮女人》(Pretty Woman)爱上的那个大款一样,自己不造东西,专门把人家的工厂收购了拆开卖。这种勾当如同大嘴姐姐骂的那样,其实是偷车来拆零卖。这趋势进一步打击了实业特别是科技的发展更新。
另一个问题是滞胀的出现。这可能是信奉凯恩斯主义的结果。凯恩斯主张在经济萧条时滥印钞票,放宽信贷,而不是紧缩银根,以此去刺激企业家的投资热情,并挽救那些濒临破产的企业。于是在遇到不景气时政府便滥印票子,却非但没有刺激起经济来,反而引出了物价上涨。过去通货膨胀总是伴随投资增加、经济快速成长(所谓“经济过热”)出现的,如今却可以在经济萧条时出现,这就是所谓“滞胀”——经济成长停滞时发生的通胀,可谓雪上加霜,双斧伐木。
5) 环球一体化,使得欧美资本家纷纷把剩下来的实业搬迁到成本低廉的中国或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去,使得中国成了世界工厂。这结果是造成了欧美本国内的两极分化:资本家获得了在国内无法获得的高额利润,但为本国工人阶级制造了就业问题,更使得美国连年入超,负债累累,也动摇了欧洲高福利国家的基础。
而且,因为废除了金本位滥发货币导致滞胀,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美国人民便不愿意存钱,转而把钱用在物业增值上(例如购房就是有效的保值手段),导致美国连年出现零储蓄率甚至负储蓄率。但所谓“物业增值”其实不过反映了消费者的信心上升,因此容易导致房地产泡沫,最终信心一旦丧失时便要爆破。
由此可见,环球一体化对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其实没有什么好处,获利者只是资本家而已。但老by似乎没有明确地指出这一点,他强调中国乃是受害人,而且似乎是受了老美的害。
中国怎么受害涅?老by那意思似乎是,中国借鸡生蛋,利用鬼子的资本以及本国低廉的劳动力,代替老美的普罗大众干制造业,干出来的成品廉价卖往美国,于是便消解了美国的通货膨胀,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不得不增加货币发行量来吸纳换回来的美元,自然要引起货币贬值,造成本国内通货膨胀。于是这交易便成了美国向中国输出通胀,中国向美国输出良性通缩(所谓通胀是指货币贬值,物价上升;通缩是指货币增值,物价下降),似乎吃亏的是中国一方。
不仅如此,中国挣到了美元后,只把GDP的一半化在支出上,其余的一半统统存起来,大部分用来买美国债卷,于是这些美元又流回美国去,美国政府便将从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借来的钱用去在国外打仗,在国内搞福利预算,发放信贷等等,制造繁荣假象。这完全是靠举债挥霍,而受害人据说就是中国,中国人傻不啦叽地把钱借给人家挥霍后,却只换回空洞的还债承诺,乃是十足的冤大头。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这似乎就是老by的意思,苟如此,则我认为中国即使受害,也是自找的——何不效法美国,把GDP的100%全花光了?如果真那么做,那还需要多印人民币去“吸纳”进来的美元么?所谓“吸纳”,不就是出口单位无权接受美元,并把它当成自己的钱去国外使用,只能换成人民币在国内使用么?而政府接受了美元又不把它花掉,却拿去放高利贷,当然只好靠多印人民币来还给创汇企业。由此引出的通胀,能赖到老美头上么?如果政府让创汇企业拥有美元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那又何必多印票子?就算要把美元收归国营,若政府用美元向美国大量购买物资改善人民生活,不也就能免去让印钞机加班工作了么?就连老by自己,不也曾提出中国应该用美元去买黄金或其他战略物资么?政府不这么干,却要省下钱来去国外放印子钱,由此引起的通胀还能赖到老美头上去么?
所以,愚以为,中国对外开放,确实向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输出了良性通缩,但并未从那些国家输入通胀,国内的通胀是自己操作失误引起的,须赖不得别人。若贸易顺差就意味着通胀,则大家都去效法老美搞赤字贸易算了。赚了老美的钱反而成了老美的罪,人家要实行保护主义,压人民币升值也是老美的罪,这到底还讲不讲理阿?
6) 无论是中美都面临着深重的经济危机,处于病态的互相依赖状态,只要走错一步,就会两败俱伤同归于尽。
如上所述,美国靠借钱过日子,国内储蓄率为零甚至为负数,而多年连续入超,贸易赤字累累,债台高筑,过去那繁荣完全是靠借钱营造了虚幻的信心,拉动物业增值,导致房地产价格高企,实质上是一种泡沫经济。当泡沫爆破时,房价就会急剧下跌,美元大幅度贬值(这预言非常准确,这正是刻下在美国发生的事)。为了扭转贸易逆差,美国势必限制中国产品进口量,手段是要么提高关税,要么逼迫人民币升值。
但老美其实不会这么做,因为他们原来一直在从中国进口廉价消费品,抵消了部分通胀(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输入良性通缩”)。这么做势必提高进口商品价格,恶化已有的通胀,而老美自己的制造业早就空洞化了,又无法以国产货来代替进口货,经济只会更糟糕。
简言之,老美贪便宜,吞下了中国的鱼饵,现在进退维谷:要扭转贸易赤字,必须限制中国产品输入,但这么做又会恶化通胀,造成经济危机。
中国这边也因为贪便宜,吞下了老美的鱼饵,吐不出来也吞不下去,同样是进退维谷。据老明说,现在中国的GDP有30%来自于出口,老美就是大头,而国内产业已经有产能过剩趋势(也就是生产能力超过了需求能力)。如果老美以提高关税方式限制中国产品进口,或如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乔良少将所说,“天下围攻人民币”,人民币被迫升值,则国内立刻就要出现生产过剩危机,而放给老美的印子钱也要大量蒸发。但如果见死不救,坐视美元一路滑下去,即使老美不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进口能力也要锐减,因此中国的出口业同样要遭受打击;更别说美元狂泻必然使得中国外汇储备蒸发了。
因此,东亚病夫和北美病夫已经成了相依为命的难兄难弟,被病态的互相依赖锁在一起了。若老美头一个栽下去,中国就是第二个栽下去的受害人。若中国第一个栽下去,则老美即使不栽倒,也要承受沉重打击。
现在看来,老美可能是第一个栽倒。麻烦先从物业泡沫爆破开始,接着便是美元一路狂泻,至今还没有“解放军同志你停一停”的模样,前两天竟然还爆出了花旗银行要倒闭的传闻,可见这金融危机的势头不是一般的猛烈。
这也不难理解:废除金本位那个客观度量后,钞票的价格就完全是信心的反映了,而信心乃是主观感觉,可以在旦夕之间轰毁,日本人在90年代不就是这么跳下去的么?现在轮到老美了,而老美的今天很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
明白了这道理,则立刻可以洞见,所谓“货币战争”,所谓“天下围攻人民币”等等,全都是受迫害妄想诱发的阴谋论,无法成立。咱们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同病相怜共度危机的问题,不是如何互相暗算的问题。
再强调一遍:以上所说,乃是我这经济学的绝对外行阅读bystander网友所著《滞胀世代》之后产生的一些感想,很可能错误或不全面,敬请内行特别是老by老明等人赐教,谢谢!
作者: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