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货币战争》错在哪了?(二)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货币战争》错在哪了?(二)   
易明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039

经验值: 12663


文章标题: 《货币战争》错在哪了?(二) (1049 reads)      时间: 2008-1-21 周一, 下午7:06

作者:易明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货币战争》错在哪了?(二)

易明


我在这两天似乎正在经历“金融战败”,汇市夜夜愁,股市翻跟头,买房要砍价,卖房得装修,不留神还慢待了不能得罪的女朋友,早把什么评论《货币战争》的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今天忙里偷闲一上网,好嘛,老芦居然以外行的身份,谈起连内行都不敢涉及的经济形势预测来了,连专业人士Bystander先生都出来发言,不尽令人大喜过望。而且我的这种喜悦乃是发自内心,产生于一种对“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期盼。我一向认为,虽然专业人士的意见不一定都对,但即使是错的理论,对于有心的读者,认真领会消化之后,也往往会得到一定的启发。

其实《货币战争》也有这样的功能,更何况该书的最后两章,还对美国经济的高度债务化,贵金属的牛市和金融市场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都作出了十分准确的分析和预测,堪称全书的精华所在。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该书有些亮点,就对它所包含的错处视而不见。相反,正因为该书已经畅销,一个有良知的读者,更应该把可能引起的误导和偏差指出来,以消除它的负面影响。当然,这样做需要有深厚的经济学其中特别是货币金融学的知识,包括对近代经济史的透彻了解。我虽然目前还不还具备这些完备的知识,而且由于瞎忙连恶补一下的时间都没有,本来需要的参考书也找不到,但还是认为应该将自己的一些初步的看法谈出来,以就教于真正的专业人士。

其实我在总结《货币战争》的要点时,就已经表示了我对所谓“阴谋论”不以为然的态度。所以这里也不准备就所谓阴谋论本身展开讨论,而是侧重于其中所涉及的具体的经济理论漫谈一下。当然我的知识也还是限于我以前残留的对于一些基本经济概念的印象而已。

首先,《货币战争》的核心论点是:欧美国际银行家试图用私有的中央银行,垄断全世界的货币发行,并进而通过通货膨胀的方法搜刮本国人民的财富,以及用通货紧缩的方法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产。但在我看来,这种阴谋论似乎是建筑在对银行功能的错误的理解之上的。

众所周知,银行最基本的职能是筹集和合理地配置资金。除了吸收大众的存款之外,银行还要有一定的自有资金,才能正常运转。而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由于货币贬值所引起的购买力的下降,就使得包括银行在内的债权人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银行本身实际上是反通胀的。

与之相反,债务人,其中特别是政府(而不是银行),将是通货膨胀的最大受益者。由于通胀可能造成的隐形的税收提高和债券贬值,政府不仅可以变相地增加税收,而且可以在实际上减轻债务负担。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央银行的私有,恰恰是制约政府通过通胀而掠夺国民财富的可能性的一个较好的办法。正如胡祖六在其文章《货币战争子虚乌有》所指出的那样,美联储(俗称Fed)的筹备与立法,由于采用了一套较为精细 的权力制衡机制,其实比象中国这样的完全国有的中央银行体制,更能有效地抑制通胀。

其次,自1930年代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之后,通缩一般很少发生。即使通缩在目前的日本和金融危机之后的亚洲曾经一度死灰复燃,但这也主要是由于各国本身的经济问题所引起的,与国际银行家的所谓阴谋不甚相干。现在一般认为,通缩几乎就是衰退的同义语,其引起的问题其实比通胀还要命。其中最主要的,是会引起投资意愿的下降以及与之相关的失业扩大。而其对世界经济的长期损害,已经有1929年的大萧条为证,令人至今心有余悸,自不待言。

再次,金本位的货币制度,尽管有其明显的优点,但由于其弊病也很多,似乎不太可能成为未来的主要货币形态。一般的看法,是认为贵金属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所以其增长速度无疑会落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因此在金本位制度下,就会使通缩成为常态而引起各种资源其中特别是劳动力在利用上的浪费(即失业)。此外,由于金本位的采用,实际上是要恢复固定汇率制度,因此会使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作为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失去功效。

最后,如前所述,由于政府最有可能成为通货膨胀的获益者,因此只要中国还实行国有银行制度,中国就永远也不会使用金属货币来作为自己的通货。退一步说,即使中国如《货币战争》作者所建议的那样,在不远的将来实现了金本位,人民币也不会成为如美元,欧元或日元那样的硬通货。原因很简单,由于现代货币的币值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之上的,要使人民币成为硬通货,就要使人们对中国的长期经济发展具有充分的信心。中国近30年经济的发展,虽然已经使世界对之刮目相看,但由于这种增长(如我一直所强调的),是建立在具有更多的人为因素在内的二元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其增长模式是否可持续,似乎还在未知之数。


作者:易明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易明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42001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