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和敌人睡觉”的悲剧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和敌人睡觉”的悲剧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和敌人睡觉”的悲剧 (1440 reads)      时间: 2008-1-11 周五, 下午11:33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和敌人睡觉”的悲剧


芦笛


说来惭愧,我虽然奢谈并比较现代戏和传统戏,其实自己根本就没怎么看过旧戏,都是纸上谈兵,靠30多年前看过的一点旧戏剧本和有关书籍演“空城计”。原因我已经说过了:小时能看到时不喜欢,青年时代便再也看不到了,改革开放后又没什么兴趣——进来的洋货还来不及看呢,顾得上去看那些复活的“咿咿呀呀”?

党的教育培养让我害了终生不愈的“恐共症”和“疑共症”,既怕我党入骨,又绝不相信我党,此乃在那黑暗社会中存活的前提。我党更培养出了我的悲观天性。说来大家可能难以想象,我进了大学后,长期内都不相信自己竟会熬到了解冻的那一天。此后一直在等变天,等毛派大举卷土重来,把祖国大地再度浸泡在血海中。幸亏这一直没发生,直到我出了国,才把那悬在会厌的心放回了腔子中。《热血汉奸》上有人说他出国时心里只有两个字:“越狱”,老实说,这也是我的感觉。

在这种变天心理支配下,当“大洋古”再度出现在屏幕上时,我当然要逮住洋货死看,能看一部是一部,“我撂倒一个俘虏一个,撂倒一个俘虏一个,缴获他几只美国枪”再说。等以后政府再禁,也好有点东西回忆回忆,哪还顾得上去看国产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那心理跟文革时偷学校图书馆的封资修黑货也差不多,乃是尽一己之能抢救文化。

所以那天老金谈起旧戏来,令我不胜惭愧——我以己度人,在无意中假定大家都如我一样没有看旧戏的机会,却忽略了这些年来国内电视必然充斥着传统戏剧,肯定会培育出许多爱好者和内行来。老金就是其中一个,我却还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整个是做无本生意,殊为可笑。

因此之故,自发现了网上有许多视频节目之后,我便在重温旧革命文艺作品时也顺带看了点旧戏。看了一阵子,还是那个感觉:没文化。

我在旧作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不如人,乃是因为知识分子基本没有介入。读书人从头到尾游离在文化圈外,除了弄点词章出来,便只知道上“修齐治平”的政治课,刻苦改造思想,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科学技术以及文学艺术的大部分分支,诸如小说、戏剧、音乐、雕塑、建筑等等全留给了大老粗们。毛共认为文化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这在中国倒也在很大程度上成立。让体力劳动者去从事脑力劳动,其成就可想而知,殊难怪要创造出没多少文化可言的文明来。

旧戏就是这样,三个字足以蔽之:没文化,毫无艺术需要的含蓄蕴籍可言。《四郎探母》就是个典型例子。

《四郎探母》可是如雷贯耳了。老帮菜都该记得,这四个字相当于“叛国投敌”,是若干老共干的罪名。敬爱的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同志犯下的罪行之一,是说《清宫秘史》是“爱国主义的影片”(光美同志在她老公被毛活活整死后出来辟谣,说没有这回事,少奇同志也是辣手摧残文化的屠夫,并不亚于伟大领袖本人),而土匪元帅贺龙同志的罪名则是不顾党的禁令,为他自己调演这出反动的叛国投敌汉奸戏。

不难想象我发现这剧目竟然开禁时的惊讶,当下赶快打开看了一阵子,可惜只能找到片段。以我这门外汉的判断,它大概可算旧戏精华了,难怪屡禁不止。它的唱腔设计非常特殊,演员唱得也相当不错,那《坐宫》似乎从头到尾是西皮,无论男女都这样,但听上去一点不单调。

这里给比我还盲的同志讲解一下:所谓“西皮”和“二黄”,乃是京剧的两种主要曲式,所以京剧又称“皮黄戏”。两者的区别有点类似西洋音乐的“大调”和“小调”。二黄多以“哆嗦”(1,5)作为乐句结尾,而西皮多以“拉米”(6,3)结尾。西皮据说来自北方的梆子腔,听上去比较高亢悲壮,而二黄据说来自南方,比较缠绵婉转。《四郎探母》说的是北方的事,当然用高亢悲壮的北方曲式比较对口些。难得之处在于通场使用同一曲式,却照样能起伏跌宕,毫无雷同之感。

但好的似乎也就只有唱腔的优美,从全局来看似乎乏善可陈,可惜大老粗们糟蹋了这绝佳题材。

《四郎探母》和如今轰动全国的《色•戒》一样,讲的都是“和敌人睡觉”的悲剧,其情节比《色•戒》结棍多了。不知道爱国壮士们为何放过了它,却去和李安过不去,这岂不是放过老虎拍苍蝇?

该剧讲的是杨家将中唯一的叛徒杨四郎杨延辉的叛变史。辽主定下毒计,邀请宋朝皇帝去某地会见,开个所谓的“双龙会”。宋朝奸细潘仁美(历史原型乃是潘美,乃是人民制造的冤案之一,如陈世美然)撺掇宋主去参加,结果中了埋伏,杨家将护主突围,杨业的八个儿子有一个冒充宋主丧命,其他两人死得惨不可言。杨五郎受此事刺激,万念俱灰,去五台山出家做了和尚。杨家只剩下了杨六郎杨延昭,和他母亲佘老太君以及儿子杨宗保一道充当保卫大宋的国防主力。

在这场恶战中,杨四郎力战被擒。当下改名为“穆易”,隐瞒了真实身份,因而活了下来。不仅如此,辽国萧太后看他仪表堂堂,武艺出众,便把自己的女儿铁镜公主许配给他,让他做了安富尊荣的堂堂驸马爷。

15年后,驸马爷和公主(京剧韵白乃南方口音,“公主”念如“公zhi”,“白”念“be”,“个”念“过”,“盟”念“明”,听上去特别亲切,比普通话好听百倍)已经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公彘”怀里抱着的布娃娃,此乃京剧特有的“代数艺术”)。某日,他听说佘太君押粮草到了前线,思母情深,遂向公主和盘托出,说出了自己的身世,请求公主帮他盗令箭出关,前往敌营探望他老母一面,天亮后就立即回来。

公主怕他放了鹞子,要他立下毒誓,见过母亲后立刻回来。四郎当即跪倒在地,发毒誓曰:我若背叛公雉,去而不回,死后黄沙盖脸,尸骨不全!公主这才为他进宫去盗来令箭。他骑上马,过了关,被宋营当成奸细抓到大营里去,他吐露身份,当即会见了母亲、弟弟杨六郎以及发妻X夫人(忘记姓名了,似乎是孟夫人吧。古人以女方娘家的姓作为夫人的姓。如红楼贾府王夫人娘家姓王,邢夫人娘家则是邢国鑫的同宗)。

按西方戏剧术语,此时到了戏剧高潮,诸位不妨想想佘太君、孟夫人和杨六郎在乍见到久无音信的六郎时的内心风暴。

爱你喂,杨六郎痛斥了他哥卖国求荣,老太君则因为那孽子毕竟是娘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又是怜惜又是痛心,守活寡的孟夫人遭受的晴天霹雳就更不用说了。在传统戏目中,我还真想不出有哪出的戏剧冲突有如此结棍。便最善于制造戏剧冲突的维克多•雨果,恐怕也想不出这精彩情节来。

最令人丧气的是,四郎明明可以就此留下来,留在他阔别15载的老母和弟弟身边,和被他抛弃15载的发妻白首偕老,以赎罪衍,可这家伙却严守对公主的承诺,在宋营里过了一夜就立即赶回去了。如果说他第一次背叛朝廷和家庭是迫不得已,第二次则完全是自己作出的选择。

回去后萧太后得知真相后大怒,当下命令把四郎捆起来打入天牢,准备开刀问斩。铁镜公主当即哭告母亲,说您老人家斩了女婿不要紧,女儿的终身依靠谁涅?老太太想想也是,只好又把四郎放了。

剧情大概就是这样。必须说明,我没有找到全剧,只看了《坐宫》、《过关》两场以及《一见娇儿泪满腮》的选段。杨宗保见他四伯那场,我刚听了杨宗保以女声唱了两句,立即连指甲上都起了鸡皮疙瘩,再没能坚持下去。

不过愚以为,光有上面那点介绍似乎也就足以看出这题材该有多少文章可作,它反映了人性中固有的内在冲突。杨四郎与大辽有国仇家恨,全家人几乎都死在番兵手下,然而他在被俘后不效法他爹杨业撞死在李陵碑上(真实的历史是,杨业和他儿子杨延玉力战不屈,延玉阵亡,杨业被俘,绝食而死。其余杨家将除杨延昭、杨文广外都是虚构的。而且,杨业本人也是投降过来的番将),却叛国投敌,卖国求荣,当上了杀父大仇辽主的驸马爷。在他好不容易脱离敌营回到母亲发妻身边时,又再度主动选择回去。

这主题与儒家的忠孝观格格不入,儒家不但把忠君当成最高道德原则,对孝也极度强调,孔子本人就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姑不说君父之仇不报,去和敌人的女儿结婚,而且慈母高堂尚在,他又抛家弃国远走他乡,为的不过是金堂玉马的驸马爷快活生涯,仅此一端就足够判他的道德死刑。

四郎此举不光为中国传统道德不容,在西方也这样。电视的《历史》频道上就有个《和敌人睡觉》(Sleep With the Enemy)的文献片。该片采访了若干当年和德国占领军军官恋爱的法国女郎,在法国光复后如何遭到革命群众自发的凌辱和歧视。那血泪斑斑的回忆,让我听来好不惨然。有位老太太的话更令我至今难忘,她的德国情郎和她分别后,从此杳无音信,老太太在讲述了如何带着女儿离开家乡,隐性埋名过日子的凄惨经历后,断然说道,和我的情郎要好是我一生最美好的时刻,我不管他是德国人还是法国人,是敌人还是自己人,我知道的就是,我爱他!

四郎为什么要这么干?这里面大有开掘的余地。所有的角色的内心风暴都可以写成长诗。哪怕是那用令指甲牙齿起鸡皮疙瘩的女声歌唱的小生杨宗保也有一部长诗好写——如果是我来写那剧本,我就要让他以为四郎是献身沙场的英雄父辈,是他从小的崇拜对象,不料偶像竟然turn out是个贪生怕死的懦夫,卖国求荣的奸臣,那瞬间内发生的戏剧性突变,必然要让他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先是拒绝相信,在实在无法否认后又因幻灭而不胜愤慨,破口大骂,甚至拔刀要斩了那懦夫四伯,等等,等等。

大老粗们的优点是受传统道德的约束没有读书人的严重,这才敢去碰如此敏感的题材。可惜他们的内心世界太粗糙,没有发掘人性支配下的复杂心理活动的能力,所以如此绝佳题材就给他们糟蹋了,当真可惜。

上面已经声明过,我看的不多,但那点也就足够下此判断了。《坐宫》那段,四郎以大段唱段回忆了他家的血泪身世,然后铁镜公主抱着布娃娃上场,问夫君为何怏怏不乐。接着就猜测四郎的心事,一条条猜过来,都没有猜中。猜的都是无聊的事,毫无必要地浪费笔墨去说那些P话。最后总算猜中了,四郎说出了他的真实身份,但公主听说嫁了15年的夫君竟是赫赫有名的杨家将,居然毫无震动,只是说“失敬失敬”,TMD跟生人也差不多。四郎则答以“不知者不罪”,表示宽容,接着便请她去盗令箭。公主便要四郎发誓,四郎应命发了毒誓,公主这才心满意足,假惺惺地说道“言重了~~~~~~~”。

在以上情节展开时,无论是公主还是杨延辉都毫无表情变化,也不可能有表情变化,盖两人的眉毛根都给高高吊了起来,面部肌肉再也无法运动了也。公主本是小旦,却例外地用普通话发言,而不用我们南方话,如同小丑一般十分轻佻。她是京剧里很少见到的“旗装旦”,身穿旗袍,头戴牌坊,脚踏花盆底,没有水袖可抖,便只好拿着条手绢充数。从头到尾笑呵呵的,似乎在戏弄她老公。待她老公发出“黄沙盖脸,尸骨不全”的毒誓时也毫无震动感,真TMD马戏班的干活。

这里必须说明。我看的《坐宫》有两段,一段是于魁智演的,一段是李崇善演的。跟李配戏的那位女角还有点水平,在听到这毒誓后似乎害怕起来,情不自禁地要去掩四郎的口。这处理就非常高明。传统女性非常迷信,以为诅咒会应验,必然要被那毒誓吓得后悔。可和于魁智配戏的那位女角就完全是搞笑了。

总而言之,《坐宫》本来是一系列的戏剧冲突的第一个。无论是四郎吐露身世,还是他决心回去探母,都必然会在铁镜公主心中引起巨大风暴。而四郎在这么做之前也一定会有重重顾虑。可惜剧作者乃是老粗,不懂如何探索人物内心世界,反倒舍本逐末,专门在无关紧要的P事上下功夫。例如铁镜公主盗来令箭后,照样乐呵呵轻飘飘地上场,还要逗弄四郎一番,说她忘记此事了。面临着可能的生离死别,竟然还有这种闲情逸致和丈夫调笑,整个全无心肝。这种脚本,也只有大老粗会想出来。

唱词的写作就更不必说了,整个是扫盲班的毕业论文。通篇是“哎呀呀,我好不惨然”的直白,一点含蓄蕴藉都没有。

就连唱腔的设计都透着没文化,专在无聊处下大笔墨。例如公主进宫盗令箭后,四郎下令小厮备马,唱道:“叫小番~~~~~~~备爷的战马扣连环”。那“小番”乃是用高八度的假嗓,非人类所能为,当场便激起戏迷们如雷的掌声(喝彩倒是免掉了,毕竟有进步)。那或许唱得很好,so what?有必要为叫唤小番备马这种枝节P事下偌大功夫么?人雷刚也用高八度的假嗓唱过,不过那是为了哭战友田大江:“大江哪~~~~~~~”,听上去跟痛哭失嗓一般,相当动人,那才是功夫使对了地方。

总之,文学是人学,戏剧冲突来源于人性冲突,戏剧表演就是要表演人性冲突。《四郎探母》本来提供了一个演员发掘并表现人性冲突的绝佳题材,可惜大老粗剧作家们没那本事处理,留给表演家们可作的事,也就是抖水袖,迈台步,晃脑袋,摸胡子,抖指头,吊假嗓,打跟斗了。这当然也是表演,也是功夫,可惜和戏剧要素没什么相干,无非是杂耍一类,透出了跑江湖卖解的寒酸来历。

这或许也能称艺术,不过是和杨柳青年画一个档次的艺术,与样板戏根本无法相比。后者有大批才子介入,有西洋歌剧可借鉴。《杜鹃山》基本上用的都是西洋歌剧手法,柯湘都有特定的出场曲,效果自然也就截然两样了。它的艺术价值不在于动用国家财力配备昂贵设备,而是整个剧本创作以及演员表演的高明——演员起码不用再人为固定面部肌肉,可以作出类似话剧演员的面部表情来了。须生也不用为避免口裂在髯口上方露出来,而被迫固定上唇说话唱戏了(BTW,是哪个混帐东西想出那挂髯口的尴尬位置来的?为何恰要挂在口裂的水平线上,不能挂高一点?)。内容的邪恶并不能否定它在艺术形式上作出的重大突破。

勿过,这杂耍艺术倒让我有点感喟。上面已经说过,文盲作者们让大辽的官民一律穿上满清服装。铁镜公主使用小丑才用的京白发言,毫无公主应有的雍容富贵气派,而且全戏通篇是“番邦”、“小番”等涉嫌种族歧视的话语,但这却没给戏子们带来任何政治麻烦。相反,该剧乃是慈禧老佛爷比较喜欢的一出,经常召进宫去演唱。比起来,后来的国府实在缺乏宽容,文化屠户中共就更不必说了。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66987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