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我(没)看色戒和集结号 |
 |
铁木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385
经验值: 23611
|
|
|
作者:铁木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色戒和集结号这两部电影我都没看过。手头有色戒的dvd,但不知怎么,懒得看,可能是评论看多了,倒胃口了。我听过李安讲话,这个人给人的感觉是有文化,有涵养,也很低调。相比之下,大陆的导演们,但凡有点成就,往往nb得不成人样了。
许多批评色戒的评论,都像是原子弹扔到茅坑里 --- 太激愤。一个主要的批评点是在作品的动机方面,说色戒这种作品同反华势力/阴谋合流,试图颠覆中国历史的某种正统解释。从文艺作品为经济社会基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角度看,似乎也不错。中国的社会已经从经济层面作了180度转弯,文艺作品转向是必然的,这也是中国给此类作品开绿灯的原因,因为这就是新的主旋律。
但说李安有那么高的政治觉悟,以至于刻意去创作一种反华,颠覆历史的作品,就未必了。 资产阶级文艺大概不用像无产阶级文艺那样,去刻意把握历史“方向”, “脉搏”,不仅要反映现实,还要用文艺作品去改造世界,推进历史。资产阶级文艺只要有钱,随意,就够了。因为人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一般地只要放开了随意性写感性的东西,写风花雪月,不刻意去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就是资产阶级的文艺,比如这里大部分网友的的创作。
其实这就是两种文艺,两种世界观的分歧所在。革命的文艺历试图用一种结构的东西揭示历史,解释社会的本质。而西方社会在有了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之后,时髦的是尽量避免用结构,宏大系统来解释历史和社会。他们强调从个人体验出发作价值判断。注意,这个个人不是一般的我行我素,而是一种世界观上的“成就”。这是一种反对任何集体主义,一种不苟合“主流”的精神境界。自然而然,这种个人主义的东西同用“民族”和“阶级”来解释的历史格格不入(抗日史,革命史)。
可问题是,刻意反对随大流,刻意标新立异,不等于创意。如果创意(originality)如此容易,就不是创意了。李安显然是要搞创意,但效果并不理想。在西方他的东西在存在主义和后现代的东西存在百年后拿出来,不能算有创意。在中国,反过去的主流,其实已经不是主流的“主流”(阶级,革命之类),也不能算有创意。标新立异已经成为潮流,标新立异其实也就是俗套。
李安就好比在西方品牌林立的世界中试图创造自己的名牌。冯小钢这个人没有李安有文化,他是靠对市场和钱的直觉作模仿,就像中国商贩模仿法国什么名牌提包一样。
作者:铁木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