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蒋介石为何不对中共斩尽杀绝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蒋介石为何不对中共斩尽杀绝
芦笛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1
经验值: 519107
标题:
蒋介石为何不对中共斩尽杀绝
(2378 reads)
时间:
2007-12-02 周日, 上午3:44
作者:
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蒋介石为何不对中共斩尽杀绝
芦笛
昨天老战在拙作《如果西安事变不爆发》之后跟贴说:
“还有一个是蒋介石对共产党打得不狠,恐怕还有蒋经国在苏联的原因。1936年中德断交之际,蒋介石的3个德式武装师精华已经早已训练出来了,可是就是不肯用在对付共产党上。”
愚以为,此话是受了张戎的误导。所谓“蒋介石因为斯大林扣住了蒋经国便故意放走红军”之说,不但只是个猜测,不能当成事实,而且还是个破绽百出的猜测,连逻辑证伪都无法通过,对此我早在与张朴先生切磋的旧作中详细论证过了。此后我才看到更有力的反驳,那是国内研究蒋介石的专家杨天石教授作出的。
据杨教授介绍,一九三一年,共产国际远东局联络部特务牛兰夫妇被上海警备司令部逮捕,一年后被江苏高等法院判处死刑。苏联红军总参谋部通过宋庆龄向蒋介石建议释放牛兰夫妇,以放回蒋经国作为交换条件。蒋断然拒绝了这一交易,并在日记中写下:“余宁使经国投荒,或任苏俄残杀,而决不愿以害国之罪犯交换亲儿……但求法不由我毁,国不为我所卖……区区嗣胤,不足撄吾怀也。”
连以牛兰夫妇换回蒋经国都不干,能设想老蒋为此放走红军么?更何况我早就指出,国际邦交不是男女谈恋爱,只须“目成心通”,靠眉来眼去,达成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就能进行(就算是谈恋爱都不能只靠这个,最后还是得明说,多数人还需去领取官方发的性交执照才能正式挂牌营业)。请问老蒋如何才能让斯大林相信,红军逃出生天确实不是他的部队作战失败,而是他故意放走?
你说德械师已经训练出来,为何不拿去打红军,我觉得是不熟悉当时的国情。其时老蒋只是个名义上的国家领袖,根本不是独裁者。不但地方军阀保持事实上的割据状态,就是国民党内部倒蒋明潮暗流也此起彼伏。为了削减军阀部队,曾经数度激起军阀大战,诸如中原大战,福建事变,两广事变等等。
因此,历史在中华民族面临最深重的危机时,把蒋介石放到了一个很可悲的地位。一方面他是名义上的国家最高领袖,必须为中国的一切灾难特别是外患负责,另一方面他又没有实力履行国家最高领袖的职责。这在绥远抗战中显示得最明显。绥远抗战他坚决主张主动出击,趁机平息伪蒙叛乱,以此震慑日本侵略者。但处于前线的乃是绥远的傅作义,直接后方乃山西的阎锡山。傅作义只想防守,不想出击,阎锡山更是顾虑重重,既怕惹恼日本人,又怕红军趁机抄自己后路。无论蒋怎么劝说敦促甚至亲飞太原游说都不行。一直等到伪蒙军队发起攻击了,傅作义才放弃了他的消极防御计划,采纳了蒋一直在兜销的奇袭百灵庙计划,并取得大捷,这就是我们知道的“百灵庙大捷”。
百灵庙大捷后,蒋坚决主张继续发动进攻,扩大战果,但阎锡山生怕关东军介入,竟然去电要傅作义按兵不动。蒋指挥不动阎,只能在日记中大骂,非但不能公开内幕,甚至还得为他们在自己的嫡系将领面前辩护。本来可以取得大胜的绥远抗战就这样无疾而终,傅作义成了英雄,而蒋介石则成了消极避战的罪魁(请参考杨奎松教授有关文章)。
所以,国民政府的军事委员会并不是中共中央军委,想往哪儿调部队只须一纸命令。各省军阀生怕老蒋吃了他们,害怕中央军比害怕红军更甚。蒋必须照顾这些人的恐惧心理,逼急了人家就会联合起来造反,上文所举的那些大战就是先例。
于是“保境安民”就成了各省自己的事,只有地方政府无力解决、需请中央军来帮忙时,蒋才能名正言顺地调动部队入境。这情景倒有点像后来南韩和南越请老美来打仗一般。一个国家弄成这鸟样,全是辛亥革命造的孽,这就是如今某些人歌颂的“美国式联邦宪政”。
红军东征山西就是这样。开头阎老西并不想请中央军,但后来红军节节胜利,夺取了几个县城,阎无奈只好请中央军来帮助剿匪,一边埋怨红军其实是帮蒋介石的忙,专门把中央军引进来消灭地方军阀。
阎老西这么说也不是毫无道理。老蒋确实想借剿红军之便顺带收拾地方军阀。张戎所说的蒋把红军蓄意赶到西南去,以便中央军能借此进入西南,使得那儿能变成未来的抗战基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是事实。但经过远不是她说的那么简单。放走红军的不光有蒋介石,也有各怀鬼胎的军阀。近年国内对此研究已经很透彻了。我这里扼要转述一下钱文军先生的文章。
中央红军从中央苏区突围而出,首先是广东军阀陈济棠卖放。1934年9月,中共得知两广军队密谋反蒋,遂由朱德致函陈济棠,提出抗日反蒋五项建议(见《朱德选集》第17-19页)。陈立即密电周、朱约派代表密谈。此后双方达成五项协议:1)就地停战,取消敌对局面;2)互通情报,用有线电路通报;3)两广军解除封锁;4)互相通商,必要时红军可以利用陈的防区作后方,建立医院;5)必要时可以相互借道,红军有行动事先告知陈,陈部撤退40华里,红军人员进入陈部防区可用陈部护照(见何长工:《难忘的岁月》,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32页)。
1934年10月18日,红一方面军从江西雩都出发,开始长征。陈济棠命令他的少将以上军官:“敌不向我袭击不准出击,敌不向我射击不准开枪。”让开一条通道,使红军经过他的防区信丰、大庾顺利进入湖南汝城;红军也依约沿湘粤边境西去,不进入广东。
此时桂系派到蒋介石机要系统的间谍王建平密报桂系军阀:政学系干将杨永泰提议蒋“一举除三害”,压迫红军进入广西东部和广东西南部,中央军乘机跟进,在消灭红军同时,也解决桂系与粤系,并称蒋已经采纳杨的建议(参见《广西文史资料》第17辑)。
11月13日,蒋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率薛岳、周浑元部等30万大军追剿,又电令贵州王家烈部及广西白崇禧部协助追剿,还要求广西配合湖南的何键与中央军周浑元、薛岳部在湘江以东利用有利地形夹击红军。桂系派飞机侦察,发现中央军在湖南道县、新宁间停止不前已经七日,任由红军开向广西方向。桂系接连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商讨对策,认定防共不如防蒋。李、白接连致电蒋,称桂系完全有能力拒红军于广西境外,暗示希望中央军不要进入广西。蒋复电称,不到万不得已,中央军不进入广西。(参见《学术论坛》1986年第6期。黄启汉:《国民党桂系见闻录》)
为达到既防共又防蒋并避免两线作战的目的,李、白决定放弃原来拒红军于境外的策略,改为开放桂东北通道,让路并促使红军尽快过境。其相应部署是:19师防守桂林;43、45师防守恭城、富川、贺县及龙虎关要隘,坚决堵死红军进入广西腹地的必经之路;44、24师防全州、灌阳,但必须对红军开放,采取占领侧面阵地,只作监视行动,对其后卫部队可以侧击和追击,决不能迎击。白称其为“打尾不打头”,促使红军快走。(参见《红军长征过广西》之“刘斐谈话记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由于桂系在11月21日从兴安、全州、灌阳等地撤兵,使原定由湘桂军阀联合防守的湘江防线出现了一个宽达130里的缺口。但红军并不知道桂系已经让出走廊,南攻江华县,失去3天宝贵时间。23日,何键得知湘江无兵防守,急调湘军刘建绪部四个师下全州,企图堵住湘江防线的缺口。而中央军委也于25日获悉走廊情况,下令挺进湘江。红1军团先头部队于11月27日赶到湘江边,占领了未设防的界首渡口,并迅速控制了界首以北同样未设防的60华里的湘江两岸。29日,步态蹒跚的中央军委纵队才赶到。同日湘军赶到,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进攻。中共领导“竟使用大军作甬道式的两侧掩护”(刘伯承语,见《回顾长征》),以军队为“血肉长城”保护自己过江,造成惨重伤亡,使得8.6万人的红军只剩3万。即使如此,因桂军卖放,红军总算避免了全军覆灭,转向贵州(芦注:此段部分据中国广播网《湘江战役》一文补充改写)。
在这过程中,桂军44师和24师始终按照白崇禧的命令,稍有接触即撤退。待红军主力通过后,他们才回师文市、石塘圩等地,搜捕湘江战役被打散的红军及老弱病残、随军百姓数百人,却大肆宣传,报蒋称“俘虏七千”。相反,尾追红军进入广西的中央军周浑元、万耀煌各一部,却都被桂系军队包围缴械,经保证不再进入广西以后才驱逐出境然后发还武器。
蒋介石接到何键、周浑元等密报,得知桂系让路使红军顺利进入贵州,电斥李、白“无异放虎归山”。白反唇相讥。蒋无可奈何,只能严令桂军急速追剿西去贵州的红军,自己亲赴贵阳督战。桂系廖磊奉命率领第七军尾追红军,却始终与红军后卫部队保持两天行程,追到贵州都匀、独山一带便干脆不追了。红军摆出进攻贵阳的姿态,蒋急电廖磊星夜来援。却不料廖磊复电:“容请示白副总司令允许,才能前进。”蒋只好叹息道:“这真是外国的军队了。”白崇禧的真实心思是希望蒋永远被剿共拖住,他在桂系明说:“蒋一天剿共未了,就一天不来搞我们。”(参见:《广西文史资料》第17辑)此乃中国军人又一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名曰“养寇自重”。
其实中央军在贵州也并不积极与红军作战,红军在贵州打的都是王家烈的黔军。例如1935年3月5日,毛、朱制定《关于消灭肖(致平)、谢(溥福)两师的部署》,下令打中央军,结果周浑元命令部队不动,此计划告吹。15日毛指挥红军主动进攻鲁班场的周浑元部,结果进攻失败。周部也不追,听凭红军“以消灭黔敌王家烈为主要目标”。王家烈顶不住,黔军溃败,并从此销声匿迹。中央军控制了贵州。
接着红军进入云南,龙云只得听凭中央军进入云南。再接着又进了四川,刘湘也只得听任中央军进入他的地盘。蒋飞贵阳、昆明、重庆,不打只追便控制了他原先插不进去的云、贵、川,只有桂系拒中央军入桂。两广军阀保持了自己的实力与地盘,这才有可能在1936年6月发动“两广事变”(钱文军:《从红军长征过广西到“两广事变”》,《南方周末》)。
由此可见真实图景和张戎介绍的相差甚远。红军是蒋介石和地方军阀联合放走的。他们各怀异志,都想借红军之手消耗对方,到最后谁都没有好果子吃,逃走的逃走,斗死的斗死。不过蒋这么干可以原谅——为了抗战,中央政府不能不真正统一全国军政。此前张学良无视中央政府严令,擅自从锦州撤回关内就是前车,此后阎锡山抗命放弃绥远抗战则是后辙。
当然,要说蒋从头到尾都在卖放红军,那也不是事实。红军流窜到陕北后,他就停止了这种做法(也没有什么必要了,因为中央政府已经如意进入西南,有了未来的抗战基地)。当国军(还不完全是中央军)开始认真围剿中共时,我党立即就岌岌乎危哉。由此可见,如果当初两广军阀不让路,或是中央军认真追剿,则中央红军早就给消灭了。
总而言之,在当时的中国,红军其实是地方军阀的事实盟军,经常联手对抗中央政府。各地军阀即使没像陈济棠那样与红军签订协议,也普遍采取“防共不如防蒋”的态度。谁都没意识到中共勃兴的潜能,更没预见到中共一旦掌权将给国家民族带来何等可怕的灾难。就连蒋介石都是这样,否则他也不会在西安事变后停止剿共平叛战争了。
如我在前文所说,蒋介石始终对共祸没有足够深入的理性认识,其反共态度主要还是对其主子试图控制中国的痛恨的折射,缺乏坚实的理性基础。他虽然在青年时代思想左倾,但毕竟深受儒家仁爱思想熏陶,不曾受过我党那种灭绝人性的“阶级斗争”训练,缺乏“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以及“对敌人像严冬一般残酷无情”的“高度阶级觉悟”。这“性格缺陷”使得他心慈手软,甚至幻想能将共产党纳入旗下,让那些他在黄埔军校时代就认识的奋发有为、朝气蓬勃的革命家们为国家民族效力。这致命错误使得他在和我党的生死斗争中败下阵来,最后只能亡命海岛。
对中国人民来说的一大不幸乃是,蒋暴露的这些“性格弱点”,被我党当成了反面教训,在执政后牢牢记住了他们赖以成功的“性格优势”,不但对稍有不满者以及疑为不满者痛下杀手,斩尽杀绝,斗倒斗臭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而且把这种灭绝人性的野兽情怀拼命灌输给全国人民。毛到晚年还忘不了反复告诫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千万不要书生气十足,把复杂的阶级斗争看得太简单了”,终于把全国成功地改造成了豺狼之邦。或许就是出于这种教育的遗毒,我们今日评论蒋公,才会痛恨他不够心狠手辣,以致养虎贻患,祸害苍生吧。
作者:
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深刻、全面。不仅老蒋,就连共党创党领袖,也没能
--
战争与和平
- (127 Byte) 2007-12-02 周日, 上午5:48
(636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85005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