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厕所与文明 |
 |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gif)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798
经验值: 518981
|
|
|
作者: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厕所与文明
芦笛
人常说“文明”这个词,出国前我还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出国后才恍悟,其实厕所就是文明,就是区分人类和野兽的分水岭(这个词久违了,它好像是我党最爱用的行话,当年《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里此词出现频度远远高于其他词汇)。
《黑崽子》第二章乃是《贫民窟里的童年》,乃是介绍咱们贫民窟的日常生活的,但我没翻译出来,等以后有空再说。这儿只说厕所。
50年代那阵子,咱们那个贫民窟里还有个中式室内厕所,极小的一间密室,没有窗户,全靠一只15瓦的白炽灯照明。室内就是地板,上面挖了个洞,下面就是粪坑。大便时必须使出“青蛙功”来,不断地蹲着跳。最邪门的是电灯开关(那时叫“闭火”)。其时拉线开关尚未发明出来,厕所门框上装了个手按开关,进门前先开开关。那墙和门都极度潮湿,开关漏电漏到按钮上,一摸上去就让你跳得比倪志钦还高。我受了多次电刑,小哥哥才将秘诀传授给我——按开关时千万别使指肚,得翻过指头来,用指甲去按。他那时也不过七八岁,究竟是怎么无师自通发现角质层乃绝缘体的,我到现在都不明白。合着我从小让他骂傻子,一直骂到上次回去探亲。智商本来就不如人(家人),所以日后要到外人头上去加倍找补回来:)
厕所里的粪坑满了,农民就来舀到粪桶里去挑走。那并不是定员定时工作。人家是来当自家的肥料挑走的,当然没有什么固定时程。有时许多天都没人来,夏日消融,江河横溢,开门后连下脚处都没有,只好到公共厕所去解决。
58年公社化后,我党乃毅然决定把世上所有的企业事业都收归国有。于是那小小的私人厕所也就如同自留地一样被无情铲除了。上厕所和人类所有活动一样,都纳入我党万能的计划经济管理。每条街就一个公厕。男人问题倒不是太大,女厕所门口就常常排着长龙。那阵子上街若看见有人排队,第一个反应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排上再说。有一次我和母亲去看电影,在街上看见一条长龙。母亲立刻加入队伍,命我到前头去看人家是卖什么。我顺藤摸瓜,沿着队伍走上去,走进旁边的一条街,走了大约30多米,才非常狼狈地发现那队伍其实通向女厕所。
当然男人的优越性也有限。那阵子的人没什么“晨运”一说。若你看见有人在街上疾奔,多半是闹肚子。我自己就不时开展这种“晨运”。从家里跑到公厕大约有二百米左右,这本身就需要几分钟的坚持。最令人肠断的是到了那儿嘉宾满座,于是短跑便只好改为跳跃运动。
最糟糕的还是厕所坏了,给政府封了。此时短跑改为长跑不说,几条街的人共用一个厕所,难免出现供求关系紧张。我一位同学家住在厕所隔壁。某个雨季隔墙倒了,于是他家便与厕所浑然一体。我上他家去玩时空间顿时宽敞了许多,在新增加的室内运动场内嬉逐笑闹,飞跃过一个个蹲坑时,那兴奋感也和跨栏赛跑差不多。这快乐光景持续了大概一年多。在此期间,他们街道的住户受尽了长跑的折磨,反复向人民政府呼吁,政府才派人来,把那隔墙砌好(革命歌曲:“毛主席啊派人来,雪山点头笑啰彩云把路开,一道白色的隔墙,把公厕和私宅分开”)。
后来出国,开头很不习惯洋厕所,总觉得发力机制不同,十分别扭。但呆了几年再回去,就再也无法忍受东方文明了。光那芥子气,只怕戴上防毒面具都受不了。更何况“人老腿先老”,似乎再也蹲不动了。
就那种烂地方也如风景名胜一样,需要交钱买票。那阵子(90年代初)我有位老同学仍住在贫民窟中,用的仍是公厕。他家里就有一大叠厕所门票。我在他家喝饱了茶,需要方便了,他就撕下两张来,陪我一道上厕所公园。我问道:何以不买月票?答曰:那就真成逛公园了,就得贴相片上去,而且还得打钢印,以防他人借用。管厕所的人大概还没到有制造钢印的行政资格吧。又问:这门票是计件还是计时?大小便有无区别?答曰:一视同仁。再问:何故?答:不知道,大概是共产风还在刮吧。
这大概就是所谓东方文明吧。在北京时参观过前清王府,似乎那厕所也不是在主卧室,乃是在一个矮小的偏厦中,而且也就是司空见惯的粪坑,必须时时掏空,并没有自流装置。即使是在故宫养心殿内(那大概是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也不见有厕所。大约皇帝和我辈平民在这上头也是平等的,都需要练短跑和蹲功。
80年代末有事途经苏联,坐了图-154。机舱内的文字说明一律是俄文。我中学学过,还知道怎么拼读,当下拼出“厕所”的发音来,发现和英文的toilet差不多,顿时无限鄙视:NND,连“厕所”一词都是外来语,老毛子真是野蛮人。
后来去庞贝古城玩,我才愕然发现,原来toilet乃是罗马人发明的。除了意大利,这个词在全世界其实都是外来语。Toilet并不是“厕所”的等价物,那其实是装在居室内,下有自流装置,上面能冲水的方便处,与东方那种远离主要居室的粪坑完全是两回事。两千年前罗马人就发明了这玩艺,后来英国人作的改进不过是加了个贮水槽罢了。但这实在谈不上太大改进。庞贝城不但条条街上有自来水龙头,而且有非常完备的下水道系统,厕所的管道直接连通下水道。多出来的一点活无非就是自己用水冲而已,可谓“冲水马桶”。这玩艺古代中国从来没有过。所以,toilet还真不该翻译成“厕所”,两者并非等价物。
当然,恐怕没有哪个中国人会愿意承认今日中国普遍使用的厕所乃是外来货。这也可以理解。赫鲁晓夫在其回忆录里指控毛泽东是“民族主义者”(这在马列行话里约等于“罪犯”),证据就是毛曾非常骄傲地对他说,中国文化与全球不同,例如“电”这个词,全世界的发音都差不多,唯有中文的不一样。大概在毛的心目中,那就是咱们老祖宗独立发现了电的证据吧。真要这么算,恐怕电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发现的,哪怕是原始人大概也有“闪电”这个词。早在富兰克林诞生几千年前,英语大概就有lightning这个词了。可惜英国人太无知,不知道傲然地说:lightning这个词乃是俺村特有的!
文革期间,我曾经代父母接待过一家从遥远山沟里出来的远亲,节目之一就是带他们去火车站看火车。那家亲戚带着一个八九岁的男孩,脾气特别倔,自尊心超强。买了站台票进到月台上后,我好心指着火车对他说:“志强,你看,那就是火车。”不料这竟然得罪了他,他头一扭,不屑地说:“这有什么稀罕?!俺们村里有的是!”说完便一扭头愤愤地跑了,吓得我立刻追上去,打躬作揖地请他回去,不要一个人乱跑。他刚刚有点纡尊降贵回心转意的模样,我一不留神又得罪了他:“这大城市可不比农村,你刚来一不小心就会走丢……”话音未落,但见他扭头再度绝尘而去,我足足追了半里地,才死说活说把他拽了回来。
“这有什么稀罕?!俺们村里有的是!”
作者:芦笛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