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荆楚们,别混扯,请深思!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荆楚们,别混扯,请深思!   
东海一枭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280

经验值: 24050


文章标题: 荆楚们,别混扯,请深思! (176 reads)      时间: 2007-5-14 周一, 下午1:44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荆楚们,别混扯,请深思!

荆楚最近在做某件公益时,受到了一些质疑和嘲弄。他在某论坛叹道:

“生活在这样一个坑盟拐骗肆虐,假冒伪劣横行的世界里。人们身处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人们心之中充满了罪恶和邪念,也没有一点信任感,这本来可以理解的!但想做点有益于社会的事情,竟然是如此艰难,竟然被人以最坏的恶意来猜疑揣度,来侮辱这些做事情的人的人格,确实让人感到寒心。也确实证明了这个民族的劣根性。我只能做到问心无愧、良心所安而已。我都懒得说什么话啦!”

我觉得荆楚反应过当。做的即是公益事业,受到一些质疑很正常。可以耐心解释,也可以实际行动自证清白和真诚,而不宜怨恨质疑、批评者。但具体问题是非对错这里不论。这里仅指出,把“人们心之中充满了罪恶和邪念,也没有一点信任感”归咎于“民族的劣根性”,实在是大而无当、无的放矢的混扯!

我早已指出,这个现象或结果(指“人们心之中充满了罪恶和邪念,也没有一点信任感”),正是性恶论、利己说、反儒主义的逻辑之必然。近作《本体三论》对人性问题将有深入阐述,先重发这篇旧作,望引起荆楚及广大同道的深思!
一枭2007.5.14

一言性恶真成谬!-----性恶论的肤浅和流弊

许多人喜欢把人往“小”里看,往“小”里度,我想,这与崇奉西学或信仰基教、主张或相信性恶论有关。我在《任不寐批判》中曾严厉指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少中式基教徒及西学迷都长了一付小眉眼和一颗小心眼!

“著名”反儒派学者綦彦臣,断言“老枭参加自由文化运动,多半是为多得些稿费,或者争取个出国的机会。所以,他突然把我的小文拾到身上,多少有些儿童向老师打小报告换表扬的意味。”连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的道理都不懂,把老枭看成受稿费之类外物驱使的奴隶,把众多参加自由文化运动者视为借义谋利、唯利是图的家伙了。

“著名自由主义者”、“中州大侠”黄喝楼主,认为我所做的一切包括对他的批评,目的都是为了“压别人抬自己”,斥我的专业干的就是“压别人抬自己的活”,所以他为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而致“书”于我(见黄喝楼主《东海一枭,你反躬自省过吗?》)。居然理直气壮地承认自己在“争风吃醋”,真亏老先生出口!

黄喝楼主之“小”,由来已久。jiang898网友居然记得一件“陈年旧事”,在枭文《为文化流民及文化嫖客画像-----答黄喝楼主“与东海一枭兄书”》后跟帖道:“杜导斌向来有思维胡乱迹象:当年在大地网的一段趣闻:杜被国安询问,老枭声援说我比杜骂的、说的多,我才应当是被国安抓的对象…。这种以身嗣虎的救援方式却被杜歪解为争功劳、小看他,争吵不休最终伤了和气。和他一样的糊涂蛋好像还不少那”。

以身饲虎,过奖过奖,不过一番好心善意,天日可鉴,却被黄喝楼主风马牛不相及地从中理解出恶意来,令我倍加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勾通之难,认识到当今国人的心性被污染遮蔽的程度之严重,令我想起多年前某前辈老人的告诫:在中国,你做事和对人都要悠着点,不然,别人会怀疑你另有目的的。但堂堂“自由大侠”,“小”眼看人、“恶”意度人到了这样不识好歹的地步,仍堪称当代奇观!

此一“事件”让我开始省思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及性恶论的弊端。思想问题不解决,“眉眼心眼”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君不见,好几年过去了,黄喝楼主小小依然----我认为这不是本性问题(例如天性凉薄)而是认识问题,文化问题。

綦彦臣黄喝楼主的小眉眼小心眼绝非个例。类似的“小”,在党用文奴及中国人中更是普遍的存在,在不少自由知识分子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而性恶论乃是重要的致“小”因素之一,“小”家伙们多数相信性恶论并受其影响和误导。


性恶论者对人性进行“有恶推定”,在现实生活中容易变成本能的和彻底的怀疑主义者。他们不相信任何公开表述的言辞,甚至不相信自己眼晴所见耳朵所闻,认为任何人的言行都是别有用心、另有目的,都是为了一己私利。

他们不知返己之学,不懂存养之道,不能明见自己心性本然之善,所以也不相信他人的善意,更不相信“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华严经》),“圣与贤,可驯致”(《弟子规》),自然不容易信任他人。同时,性恶论让世俗之人更加容易被功利所诱,作欲望俘虏,促使人心术变坏品德恶化,如王艮所说,“今人只为自幼便将功利诱坏心术,所以夹带病根,终身无出头处,日用间毫厘不察,便入于功利而不自知,盖功利陷溺人心久矣。”

在民主社会,有良法良制的规范,肤浅的性恶论危害有限;而在后极权国家,其危害性就极为严重了。它毒害世人心灵社会风气,促使道德败坏诚信沦亡,加剧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在追求民主自由的历史性进程中,民主同道之间互相猜疑抨击不休,大大小小内讧不断,甚者在同道口水战中,反对中共是为了成名成家、抗议暴行是往自己脸上贴金、温和维权是向中共卖好谋个人利益、激进维权是为了争夺政治资源或民运领导权等等戏论不断出笼。这一切怪象奇谈,在某种意义上说,拜性恶论之赐不浅。

不排除有些人存在类似不良动机,但一则许多行为的动机往往错综复杂,并不单纯,二则动机个人性极强,他人殊难猜度,三则世间永远有一类高尚分子,如鲁迅所言的“筋骨和脊梁”,如高智晟所说的圣人情怀,如甘地式的圣雄人格圣徒情怀、宋明理学推崇的圣贤气象,等等,这类人物的行为动机非经济人的角度和性恶论的层面可以把握。这些不友好非善意而又缺乏事实根据的动机猜度,极不利于同道团结,对当事人、对民主事业都是严重的伤害。

很多时候猜疑者本身也是被猜疑者,互相抨击的双方都成了立足于性恶论、从经济人的角度出发的不友好非善意猜疑的受害者。


不可否认,在世俗生活中,特别是在当今中国,人性中的假恶丑泛滥成灾,性恶说能够得到更多的事实支持,性善论者对他人“无罪推定”,把人看得太好了,往往犯错和吃亏。象我,就常常“把人想象得太好”。很多人的伪劣,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超乎我的想象!但这不是性善论的错,而是制度造成的恶果,而性恶论又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浪的极坏作用。

在中共治下的中国,大多数中国人严格意义上已经丧本失性而小人化非人化了(丧本失性是形容之词。其实本性不会丧失,只会受污受蔽。)所以,功利小眼看人,一看一个准,阴暗小心度人,一度一个对。但中国毕竟还有充实光辉的大人在,有具有“为生民立命”的某种“圣雄”人格者。小心眼一用到大人、用到愿为建立自由社会而奋斗而牺牲的仁人志士身上,就谬以千里了。

性恶论没有错,只不过它仅触及人性中的生理、动物的层面,仅“看见了自己是如何的黑暗不洁,根本不配在神面前站立”却没看到人性更深处善的光辉,所以说它肤浅。正如荀子所说“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德)。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意为宋钘和慎到只知欲望和刑法的重要性,眼晴被它们遮住了,看不见道德的存在和圣贤的价值。(《荀子-解蔽》)

从哲学层面而言,性恶说不是穷源彻底最“究竟”的理论。它无法让人认识真正的澄明本心高贵本性,只能让人停留在习心习性的层面,让人变得多疑多虑小眉小眼,以为所有人都是唯利是图经济动物,以为“义”全都是用来包装一己私利的,他人的一切善言善行必定动机可疑,居心叵测,必伪非真。许多中性之民本非小人伪人,却由于灵魂无根文化失本,便在性恶论的潜移默化之下变“小”变伪了。这种“性恶论综合症”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不论表面如何堂皇激昂,其实内心信奉的是丛林法则。于是中囯社会乃至民运队伍就真的丛林化了。

性善论才是从根本处认识、把握人性的理论。仅从理论上认识性善是不够的,心得其正,意得其诚,然后知性之善,用心印证,此论精确不移。程颐说得好:不知性善不可以言學,知性之善而以忠信為本,是曰先立乎其大者也。(《二程粹言》)对于性善之说,熊十力、钱穆、唐君毅、徐复观等新儒家各有阐述,这里特别要隆重推荐牟宗三《道德的理想主义与人性论》一文。

该文结尾写道:“一般人常说,马克思主义确是牵连到了人性问题,遂发问说:它是否能改变人性呢?我现在告诉大家:它不是改变人性﹐它乃是根本否决人性,不是人类全毁灭,就是奉行它的人先毁灭。人性终于要胜利。我现在郑重告诉大家:这个时代是道德比赛的时代,一切社会问题都要解决,都要正面去接触,丝毫不能回避或躲闪。你们的道德实践若不比共党高,你就不能克服他。”(关于性善论,另见拙文《一言性善发天心!》、《一切人类,悉有善性!》等)。

牟宗三这一段话,值得人们特别是自由派同道深长思!任何事业都不是靠一群贼眉鼠眼鼠肚鸡肠的猥琐家伙可以做大的,不是靠一批只有小我投机成性、大处愚蠢小处也不精明的犬儒人物可以成功的,何况为建立自由社会而奋斗的民运大业?它离不开众多中性庸众为了利益而支持,也离不开一些着眼于公众和民族利益、具有大气大量大仁大慈的大丈夫好“领袖”的启动、激励和引导。

刘晓波在《维权面对利益党的自我调整》指出了“民间维权运动”存在的诸多问题,“民间更不能低估民间力量自身的分散、薄弱和不成熟,不能低估民间所浸染的独裁遗传--惟我独尊、急功近利和烈士情怀…”、“被某些境外中文媒体奉为民间英雄的人士,也大都是舆论热闹而现实冷清,海外关注而国内却没有多少追随者,甚至在民间内部都找不到众望所归的道义凝聚点。”、“即便现在真有智勇双全的民间勇士,也找不到多少铁干追随者。”这都是客观冷静的评估。

不过,除了时代环境和社会现实的原因,我认为民间力量、民间人物的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性和品格也是造成“民间维权运动”如此现状的有害因素之一。这种不良习性和品格不在于“烈士情怀”,不在于“陷于自恋式的受难综合症之中而无力自拔”,而在于性恶论的余风流蔽带来的上述诸多恶习。不仅圣雄人格、圣贤气象、烈士情怀,连稍微高尚一点稍微大我一点的言行都受到怀疑、猜测乃至嘲笑。

如果民主事业的参与者和领导者“陷于性恶论综合症之中而无力自拔”,中国民主化的道路将更为艰难。伯夷网友说得好,国内维权,海外民运最大的优势就是道德上的优势(大意)。要是在道德上对自己和他人都缺乏基本信任,一个个“两眼”(眉眼和心眼)俱小,一味地“自小小人”、“自恶恶人”(自已小也把别人往小里看,自己动机不纯也把别人往坏里猜),还有什么可做的?就象我曾批评黄喝楼主的话:这样小这样瓜的小脑瓜,别说搞民主了,连个小妞儿都未必搞得定呵。


中西方学者普遍以为只有性恶论才能导出、必定导出自由平等博爱人权观念和现代的权利制衡制度。其实这是想当然的错觉。性恶论照样可以导向极端严酷的专制。法家反对礼治、德治的理论依据就是性恶论。法家认为在“好利恶害”的人性论面前,仁义德教无济于事,只有严刑酷法才能奏效。秦朝的暴政,就是法家造的孽;历代王朝的苛酷政治,也是外儒内法、阳儒阴法所致。

性恶论出自儒家外王学大师荀子。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荀子把人性定义为人的自然属性,孟子则把仁义礼智等与生俱来的善端定义为人性,等于各取“性”之一端(性字由心、生二字组成)。荀子的性恶与孟子人性论有相异亦有相通,孟子说“人人可以为尧舜”,荀子也说“涂之人可以为禹”。双方追求“善”方面是一致的。

但荀子论性恶是指放纵人性所出现的“犯分乱性”、“偏险悖乱”的结果而非人性本身。“善”具原初性,恶是派生的。荀子之恶与孟子之善不是同一层面上的范畴。所以荀子并未穷源彻底把握人性本身,性恶论是荀学的肤浅。这一“肤浅”,可谓遗蔽无穷。荀子本身之学虽已出偏,尚能以“礼”自持,不违仁道,但其徒子徒孙则不免叛出儒门、自成法家矣。宋徐钧有诗咏荀子曰:

老废兰陵已可悲,著书强欲晓当时。
一言性恶真成谬,读者何云但小疵。

儒学及性善论(儒家人性论的主流)与宗法制等级制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就象基督教在历史上维护过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我们不能把“原罪说”“性恶论”与奴隶制“必然”在一起一样。民主制度不能苛求于古代。把古代帝王专制怪罪于儒学及性善论是没有理的。有网友问得好:毛泽东谭嗣同都说,百代皆行秦政制。没有儒家,秦政治就不专制了?是更加暴虐了吧?现在相当多的人不反对那个赤裸裸专制的秦政治,反而反对给秦政治带来了一定的人性、爱和温情的儒家,其见识岂非连一百年前的谭嗣同都不如!

儒学及其性善论同样可以导出先进的制度。它未能导出民主宪政,是因为儒学的发展之路过于坎坷,最后在五四运动中被強行中断。中国近现代制度的落后,原因错综复杂,不能把责任推给儒家。恰恰相反,是马列主义的阶级斗争暴力革命学说,压倒了康梁改良运动,毁灭了传统儒家文化,才阻断了制度改良社会进步之路。

人之“性善”在于人有了为善的能动性、自主性和方向性,有了为善之“本”而已。对芸芸众生而言,导善制恶,仅靠个人修养和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良法的强制和良制的引导。老枭正在研创的儒家新外王学认为,内在的道德良知和外在的法律和制度相辅相成,道德的弘扬和制度的建设两者缺一不可,而且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制度比道德更重要。


其实,基督教的原罪说接近、却并不简单等同于性恶论。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这种看法类似“性恶”,但作为上帝的创造物,所有的自然物本质是善的,人的本性尤其如此,因为人是上帝依照自己公义和慈爱的形像而造的,这又类似“性善说”了。许多中国式基督徒的肤浅就在于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以致在原罪说与性恶论之间简单划等号,流弊乃不可胜言。加上专制社会缺乏良法良制的规范,性恶论的流弊就显得特别严重!
东海一枭2006-12-2 12.10改定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东海一枭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96715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