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再话六四 |
 |
盖晓天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六四这个话题每到一年的这个时节就开始逐渐升温。岁月变,人不变,学运领袖与居住海外的大部分参与者还是愤慨大于反思。
我对六四的看法出国后转变很大。如果说从当初的血灌前额到现在的审时度势经历了至少十年,那么十年后考虑最多的还是为什么六四期间双方都表现那么不明智。倘若有一方精明,恐怕结局就会两样。
王军涛说过:从后来看如果当时的学生领袖真能掌控整个学运﹐此次运动应当是能够和平解決僵局並成为大规模改革的契机。
我对此愿进一步做出解释:如果当初学生一方明智,抓住一定时机出牌,在出牌扼腕时局时见好就收,那么除了可以走到王军涛说的“能够和平解決僵局並成为大规模改革的契机”那步,赵紫阳不会下台,改革的步伐不会停滞,自由、民主进程也不会出现倒退。
既然学运的最早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不是恭请中共下台,更不是借此推翻中共(这点不但学运领袖承认,很多当时作为学运支持者的党内著名理论家,社会活动家们都承认),那么策略的灵活性就应是学运领袖的明智之处。
另一方面,当时的中共政府也不明智。中共第一步错在没有诚意和学生谈判,错过了和解时机。而错过时机是出于不愿付出代价,岂不知最后的代价更大;而没有诚意则是出于他们两次错误地估计了形势。第一次是没意识到此次学运并不象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既仅仅是“一帮娃娃闹事”;第二次是高估了学运对中共政权的危机力度。倘若追究责任,那么第一个错误估计形势的是赵紫阳,这里也有赵紫阳的私心作崇(赵的私心在于,当学生跪拜大会堂前要求中共承诺严惩腐败时,他没有胆量向学生表达惩处腐败的决心和意志,因为他自己就不干净,担心惩治他人后引火烧身),第二个错误估计形势的是邓小平。
第二步错在不该以硬碰硬,这表现在戒严令的颁布。而戒严令起到的作用不是控制局面而是激化矛盾(不懂得怀柔与收买,这点做的连曹锟、段琪瑞的军阀政府还不如)。
第三步错在出兵。倘若六四不出兵,共产党也绝对不会垮台。惩办几个贪官,推出几个替罪羔羊,一样可以扭转时局。
有人说中共开枪是必然的。这种以“必然”为出发点论证其“必然性”,起到的负面作用就是堵死总结、反思、改进、提高的系统思维程序及通道,这是六四事件最严重的后遗症之一。
现在国内腐败的势头要比二十年前更严重,但是国内学生已经不再有六四时期的热情。尽管他们仍具有对政治的敏锐洞察,但对实际利益的诉求已经替代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他们宁愿为住宿条件、学费、个人自由权益、毕业分配据理力争,而不准备为与自己实际利益无关的任何事喋血。
而当今中共,也渐渐冷却了“稳定压倒一切”的强硬政策,喊出了“重视民生”、“和谐社会”的口号。表明了政府其实如学生一样在进行着反思。我这些话要说的一个意思就是:学生们不会再轻易走向街头;而即便学生再次走向街头,这届政府也不会轻易开枪。
国内政府和学生都在长进,最不长进要算是一些流亡海外的六四组织者与参与者。这些人走不出六四还可以理解,不能理解的是:这些人在把赵紫阳捧为人道主义者,党内政治改革派的同时,对自己当年葬送了赵紫阳,葬送了政治改革的机遇,使民主进程造成倒退事实中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只字不提。
有人说六四唤醒了民众,我看倒不如说六四唤醒了邓小平和党内一帮保守主义势力,使得他们更加敏感和警觉起来。
不过我看六四的案早晚会被翻过来。这不等于说六四完全正确,而是由于历史往往这样。而在六四一案被翻过来后,邓小平也会被彻底否定。不过再过一些年,邓小平还会再被重新竖起来。这不等于邓小平镇压六四是正确的,而是由于历史往往这样。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