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 作者 | 
		 刮目相看“Made  in  China” | 
		    
  | 
	 
		
		 
		九哥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209
  经验值: 0 
 		 | 
		
		
					  
					  
  | 
					   
			
			
			 
			 
				
  | 
			 
			
				
					
					  
					  
					    作者:九哥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今天,孤独的九哥独自一人头一次去了东京电器城秋原叶买陪我入睡的携带式DVD  player  with  TV。问了好多店看了好多日本品牌,却基本上都是“Made  in  China”。我最后问了个马路边的小摊贩,“什么地方可以买到Made  in  Japan的。”他的回答令人振奋,“现在哪里还有什么100%  Made  in  Japan的电器,即使外壳印有Made  in  Japan的字样,那也仅仅只能说明那外壳是在日本印刷的,里面的东西吗,就很难说了。绝大部分Made  in  China是不会错的。”那小贩的回答,迫使我改变了决不买“Made  in  China”的习惯。于是,我从他手里购买了一架中国制造无名品牌的DVD  player  with  TV。我买中国货,决定从此开始。 
 
 
然而,我为什么对中国货抱有如此大的成见呢?那是因为它使我有过极其痛苦的经历。 
 
 
下面是我几年前写的一篇小文章,标题为《九哥“Made  in  China”的遭遇》 
 
 
        8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虽然是私费留学去了澳大利亚,但也学着大多数因公出国人员一样,也为自己制了套西装,皮鞋。虽用不着最上等的,还是花了两个月的工资,出血买了应当是比“大路货”“小路”一点的。 
 
 
试衣服的时候正好是中国的夏天,站在镜子前,上衣敞开,露出领带皮带,嘿!笔挺的一个小伙子。 
 
 
上了飞机,开始有点冷。坐着扣不上衣扣,我便站起来扣上。再坐下来,两粒扣子就一颗接一颗地弹了出来。坐在旁边的妇女像个很朴实的革命老太太。她爬到地上帮我在不知谁的鞋子里找出一粒,递给我时还下意识地闻了闻。还有一颗,动员了左右前后的邻居,又惊动了两位空妹。看着大家为我如此忙乎,只好撒谎说找到了。 
 
 
革命老太太从座椅底下的包里拿出个针线包来:“这是我的传家宝,出门时同志们还笑我,这不、还没下飞机就派上了用场。”她十分得意地帮我缝起扣子来。边缝还边教我:“现在做衣服,都不兴人工钉扣子了,用机器胡乱一扎,只是告诉你扣子应该在这里,回去,都得自己再加工一次。知道扣子容易丢,有些工厂,还在衣角的反面加了两颗备用的。”  我的西装衣角的反面,没有备用扣子。大概是因为不是大路货。 
 
 
到了墨尔本,三谢了革命老太太,我推着大箱子下滑梯。后面的人一推,我脚一滑,右脚脚趾们就冲了出去,三cm的鞋跟也跟着获得了自由。(为了让自己看上去高大一点,我特意选了这双带三cm跟的皮鞋)鞋跟像只小皮球随着滑梯滚了下去,到了平地、被两个孩子像我们平时在马路上踢空可乐罐一样,一来、一去。 
 
 
虽然、那鞋跟是机场的垃圾,但是我的财产,怎么说也想捡回来看个究竟,再说,还想看看有不有得修。手离开箱子又不放心,只好沉重地推着追。很巧妙地利用健在的左鞋,眼看就要到手,不料箱子的前左轱辘骨折,箱子翻了个跟头,“啪”地倒在地上,箱子像打苞米花一样涨开。于是,方便面、辣椒瓶、饼干类的干粮,随着七七八八的秘密,统统兜了出来。那两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还有和他们父母相干不相干的人,围了上来。这时来了个清洁工,通知我“这里不适合摆地摊”。 
 
 
在广州费了好大劲才把这些东西挤进箱子,一散开,怎么也再塞不进。急中生智从箱子里拿出两条裤子、、、、、、忙碌了好一阵最后只剩下那个鞋跟,正要去检,那仁慈的清洁工“Let  me  do  it.”(这个我来)很专业地一扫把进了撮箕。 
 
 
我又thank了那个清洁工,西装的左肩挎着两条塞满干粮的裤子,撕了条浴巾把箱子捆起来,再利用那三个幸存的轮子,一高一低我来到厕所。插上大便间的门,我好像到了家,终于松了口气。诊断着那只右鞋,看来是已经牺牲,但左鞋简直还是新品,浪费岂不可惜?脑子里重演着刚才发生的喜剧,发了一阵呆,不禁又觉得有些冷起来,(中国的夏天,正好是澳洲的冬天)无可奈何再次打开箱子,拿出条白色的厚长内裤。穿上内裤,再套上本来很合身的西裤,却一下子扣不上腰勾。我做了个深呼吸,终于勾上,再一口气放松,一屁股蹲下坐在马桶上,哈哈、、、喜剧又出了新篇章。 
 
 
我按约定的时间夹着双腿上下移动到公共电话处,给初次见面来接我的夏女士打了电话。 
 
 
“Hello,  我是丹尼尔,我已经到了机场。” 
 
 
“OK,我马上就来接你,你在机场的什么地方?” 
 
 
“我在电话处,等你。” 
 
 
“那好,你就呆在电话处,千万不要走开。” 
 
 
“放心,我不走开,也走不开。” 
 
 
“那好,对了,电话处有好多人,怎么认出你来?” 
 
 
“啊,非常好认,我就是那个西装缺粒扣子、西裤开了中缝、只穿了一只新鞋、肩上挂着两条裤子,对了、还推着个用浴巾捆起来的大箱子的人。” 
 
 
“慢点慢点、、、扣子、中缝、鞋子、裤子、浴巾,那很好,这样我准不会认错人了、、、”  
 
 
夏女士是位高雅的中年妇人,那天穿着双红色的高跟鞋,很入时的白色套装,还戴了顶半透明的粉红帽。 
 
 
她一眼就认出我来,用澳洲的礼节伸开双臂向我走来。我在接受她的拥抱时,为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努力夹紧双腿,还要顾着把右脚藏在左脚后面,猴着腰,左肩的裤袋碍事只能伸出半个右臂,那副只有杂技演员才能做出的奇妙体态,那副只有电影演员才能做出的狼狈表情,九哥实在没有勇气再描叙下去、、、、、、看着我尴尬的样子,夏女士说即使是为了好认,也没有必要把自己弄成这么特殊。 
 
 
听了我说得很好笑的故事,她不但没有笑话,反而安慰我:“Never  mind,  they  are  made  in  Chin.”  (别往心里去,大陆货嘛)听了这句话,比我的那身打扮还伤心,无地自容得宁愿脱光了跟着她去。真能那样,也不管用,因为即使把Made  in  China的衣服都扒光,剩下的我那身肥膘,也还是Made  in  China的“大陆货”。 
 
 
从那以后,无论到哪里,只要一听到“Made  in  China”,夏女士的“别往心里去,大陆货嘛”的声音就会再度在脑子里共鸣。为了摆脱自己也“Made  in  China”这个无法改变的、残酷的既成事实,决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再沾“Made  in  China”的大陆货,尤其在变成了正宗假洋鬼子以后。就是为了省钱,也宁可买“Made  in莫桑比克”或“Made  in  毛里求丝”什么的。 
 
 
直到最近,在日本发生的一件事,使我对“大陆货”的成见有了改变。我在名古屋一家颇人气的大商店买了个便宜电器。(为了保护商家,免提名)买时还特别确认了外壳上的“Made  in  Japan”。不久那电器就坏了,拿回商店去换。商店说此货已经脱销,要等下一批从中国进货后,才能换。我顿时觉得受骗上当,拿着那店主论理:“这里明明刻着‘Made  in  Japan’,怎么成了要从中国进货?” 
 
 
不管我发多大的火,店主的态度一直都很友善。他向我解释:“没错,这个外壳确确实实是‘Made  in  Japan’,但内身都是在中国生产。如果你仔细看看说明书,就会明白。”接着还免费教了我好多现代商业的常识,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商品成为发达国家的技术、管理与发达中国家的劳力的杂交品。如果你回家去看看,家里现有的冰箱、彩电、洗衣机、家具、电脑、音响等等等等,有几样100%  Made  in  Japan。” 
 
 
我匆匆跑回家,仔细一查,果然,许多日本的大名牌,在什么不起眼的地方,比如遥控的电池盒内,冰箱的后面,自行车车架的底部,以不用放大镜几乎无法辨认的字羞羞答答地刻有“Made  in  China”。我顿时又觉得要感谢那个坏了的电器,因为它让我有了历史性的大发现。原来、只要贴上个外国名牌,“大陆货”也可以登上国际大雅之堂。这里面孕育着一个令人兴奋的启示,那就是九哥,虽然是“Made  in  China”,但只要胸前挂上我的外国户口本,就一样可以扬眉吐气。 
 
 
加上最近,在我所属的生意界,中国人做的小提琴和琴弓,贴上个外国商标,就在全世界卖得火红。这也给了我重新做中国人极大得信心。 
 
 
于是,从2000年开始,我又捡起丢了十几年的中文、翻出来一个世纪未见阳光的中文书籍字典、交起以前“我中文不好”而敬而远之的中国朋友、当起中文作家来。 
 
 
正当我以为“中国、很快就要制造世界了”的时候,我回了一趟湖南老家。看到家里的室内拖鞋都破破烂烂,嫂嫂特为我买了双新的。上脚头一天,新拖鞋就像条鲢鱼开了大口。第二天,从大口里蹦出块硬纸壳片。第三天,拖鞋变得像套袜一样柔软舒服,只是走起来“嘶唰、嘶唰”。哥哥建议再去帮我买一双,被我再三谢绝。 
 
 
哥哥的来客很多,几乎人人都跟我的拖鞋过不去。 
 
 
“从日本回来,也不买双新拖鞋?” 
 
 
“这就是新拖鞋,买来就这样。” 
 
 
写在结尾 
 
 
今天,祖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中国人已经可以不贴外国面具,就凭我们这张黄脸,也毫无愧色地登上了国际大雅之堂。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创立我们自己的品牌,逐步摆脱给人打工的状态,自己做自己的老板,做世界的老板...的一部分。 
 
 
九哥 
 
 
向祖国献文于东京池袋琴店 
 
  
 
 
 
 
  作者:九哥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 返回顶端 |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