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從寶玉作《姽嫿詞》說起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從寶玉作《姽嫿詞》說起
海外逸士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5
文章: 1448
经验值: 12443
标题:
從寶玉作《姽嫿詞》說起
(620 reads)
时间:
2006-12-01 周五, 上午8:30
作者:
海外逸士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紅樓夢》中寶玉作《姽嫿詞》並非熱點﹐許多紅樓讀者恐怕也不記得﹐但本人以為這段描述對作詩選體大有學問。請先看書中描述﹕
賈政正與眾幕友們談論尋秋之勝,又說:「快散時,忽然談及一事,最是千古佳談,『風流雋逸,忠義慷慨』八字皆備,倒是個好題目,大家要作一首輓詞。」眾幕賓聽了,都忙請教是係何等妙事。賈政乃道:「當日曾有一位王,封曰恆王,出鎮青州。這恆王最喜女色,且公餘好武,因選了許多美女,日習武事。每公餘輒開宴連日,令眾美女習戰鬥攻拔之事。其姬中有姓林行四者,姿色既冠,且武藝更精,皆呼為林四娘。恆王最得意,遂超拔林四娘統轄諸姬,又呼為『姽嫿將軍』。」眾清客都稱「妙極,神奇!竟以『姽嫿』下加『將軍』二字,反更覺嫵媚風流,真絕世奇文也!想這恆王也是千古第一風流人物了。」 賈政笑道:「這話自然是如此,但更有可奇可嘆之事。」眾清客都愕然驚問道:「不知底下有何奇事﹖」賈政道:「誰知次年便有『黃巾』『赤眉』一干流賊餘黨復又烏合,搶掠山左一帶。恆王意為犬羊之輩,不足大舉,因輕騎前剿。不意賊眾頗有詭譎智術,兩戰不勝,恆王遂為眾賊所戮。於是青州城內文武官員,各各皆謂『王尚不勝,你我何為!』遂將有獻城之舉。林四娘得聞凶報,遂集聚眾女將,發令說道:『你我皆向蒙王恩,戴天履地,不能報其萬一。今王既殞身國事,我意亦當殞身於王。爾等有願隨者,即時同我前往同一死戰;有不願者,亦早各散。』眾女將聽她這樣,都一齊說:「願意!」於是林四娘帶領眾人,連夜出城,直殺至賊營,裏頭眾賊不防,也被斬戮了幾員首賊。後來大家見不過是幾個女人,料不能濟事,遂回戈倒兵,奮力一陣,把林四娘等一個不曾留下,倒作成了這林四娘的一片忠義之志。後來報至中都,自天子以至百官,無不驚駭道奇。其後朝中自然又有人去剿滅,天兵一到,化為烏有,不必深論。只就林四娘一節,眾位聽了,可羨不可羨﹖」眾幕友都嘆道:「實在可羨可奇!實是個妙題,原該大家輓一輓才是。」
賈政道:「……大家聽見這新聞,所以都要作一首《姽嫿詞》,以志其忠義。」
說話間,賈環叔侄亦到。賈政命他們看了題目﹐又命他三人各弔一首。賈蘭的是一首七言絕句,寫道是:
姽嫿將軍林四娘,玉為肌骨鐵為腸,捐軀自報恆王後,此日青州土亦香。
眾幕賓看了,又看賈環的,是首五言律,寫道是:
紅粉不知愁,將軍意未休。掩啼離繡幕,抱恨出青州。
自謂酬王德,詎能復寇仇﹖誰題忠義墓,千古獨風流!
因又問寶玉怎樣。寶玉笑道:「這個題目似不稱近體,須得古體,或歌或行,長篇一首,方能懇切。」眾人聽了,都立身點頭拍手道:「我說他立意不同!每一題到手,必先度其體格宜與不宜,這便是老手妙法。就如裁衣一般,未下剪時,須度其身量。這題目名曰《姽嫿詞》,且既有了序,此必是長篇歌行,方合體的。或擬溫八叉《缶甌歌》,或擬白樂天《長恨歌》,或擬古詞,半敘半詠,流利飄逸,始能盡妙。」寶玉唸道: “恒王好武兼好色,”
賈政搖頭道:「粗鄙。」一幕賓道:「要這樣方古,究竟不粗。且看他底下的。」寶玉又道:
“遂教美女習騎射。穠歌艷舞不成歡,列陣挽戈為自得。 ”
眾人都道:「只這第三句便古樸老健,極妙!這四句平敘出.也最得體。」賈政道:「休謬加獎譽,且看轉得如何。」寶玉念道:
“眼前不見塵沙起,將軍俏影紅燈裏。”
眾人聽了這兩句,便都叫:「妙!好個『不見塵沙起』!又承了一句『俏影紅燈裏』,用字用句,皆入神化了。」寶玉道:
“叱吒(原字為左口右宅)時聞口舌香,霜矛雪劍嬌難舉。”
眾人聽了,便拍手笑道:「益發畫出來了。當日敢是寶公也在座,見其嬌且聞其香否﹖不然,何體貼至此﹖」寶玉笑道:「閨閣習武,任其勇悍,怎似男人。不待問而可知嬌怯之形的了。」寶玉又念道:
“丁香結子芙蓉絛, ”
眾人都道:「轉『絛』,『蕭』韻,更妙,這才流利飄蕩。而且這一句也綺靡秀媚的妙。」賈政道:「這一句不好。已寫過『口舌香』「嬌難舉』,何必又如此。這是力量不加,故又用這些堆砌貨來搪塞。」寶玉笑道:「長歌也須得要些詞藻點綴點綴,不然便覺蕭索。」賈政道:「你只顧用這些,但這一句底下,如何能轉至武事﹖若再多說兩句,豈不蛇足了﹖」寶玉道:「如此,底下一句轉煞住,想亦可矣。」賈政冷笑道:「你有多大本領﹖上頭說了一句大開門的散話,如今又要一句連轉帶煞,豈不心有餘而力不足些﹖」寶玉聽了,垂頭想了一想,說了一句道: “不繫明珠繫寶刀。”
眾人拍案叫絕。寶玉想了一會,便念道:“
戰罷夜闌心力怯,脂痕粉漬污鮫鮹。”
賈政道:「又一段。底下怎樣﹖」寶玉道:
“明年流寇走山東,強吞虎豹勢如蜂。”
眾人道:「好個『走』字!便見得高低了。且通句轉得也不板。」寶玉又念道:
“王率天兵思剿滅,一戰再戰不成功。腥風吹折隴頭麥,日照旌旗虎帳空。青山寂寂水澌澌,正是恆王戰死時。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黃沙鬼守尸。 ”
眾人都道:「妙極,妙極!布置,敘事,詞藻,無不盡美。且看如何至四娘,必另有妙轉奇句。」寶玉又念道:
“紛紛將士只保身,青州眼見皆灰塵,不期忠義明閨閣,憤起恆王得意人。” 眾人都道:「鋪敘得委婉。」賈政道:「太多了,底下只怕累贅呢。」 寶玉乃又念道:
“恆王得意數誰行﹖就死將軍林四娘,號令秦姬驅趙女,艷李穠桃臨戰場。繡鞍有淚春愁重,鐵甲無聲夜氣涼。勝負自然難預定,誓盟生死報前王。賊勢猖獗不可敵,柳折花殘實可傷,魂依城郭家鄉近,馬踐胭脂骨髓香。星馳時報入京師,誰家兒女不傷悲!天子驚慌恨失守,此時文武皆垂首。何事文武立朝綱,不及閨中林四娘!我為四娘長太息,歌成餘意尚傍徨。 ”
由此可見﹐寫什麼內容須選什麼詩體﹐才能更好地表達你的內容。像上面﹐寶玉選了歌行體。一般來說﹐如選古風體﹐行文可以流暢﹐選律絕體﹐有個起承轉合。他們之間韻味完全不一樣。絕句的起承轉合另有短文談及﹐不贅。律詩雖然中間是兩副對子﹐似乎帶有獨立性﹐但頜聯在意思上肯定要承接首聯﹐不能不相連續。而頸聯從頜聯發展而來﹐並把意思導向尾聯﹐自然而然有著轉的作用﹐直到尾聯結束全詩。如果中間沒有內在的起承轉合關係﹐那首律詩一定有了問題。有人認為絕句比律詩容易﹐因為律詩中有兩副對子﹐現代人沒有古人的功底﹐不容易對好。其實﹐這是誤解。絕句更需要顯出起承轉合的關係。詩貴一氣呵成。許多現代人的詩常是湊字成句﹐湊句成詩﹐當然談不上起承轉合﹐也不會一氣呵成。
拿詞來說﹐選什麼詞牌去寫什麼內容也大有講究。譬如說“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三個短句中間的兩個頓挫很好地表達了詞人的感情。如果詞人選了“浪淘沙”或“西江月”﹐就不會有這個效果。如東坡的“大江東去”﹐選了較長的詞牌﹐這樣一瀉而下﹐就有氣勢。如果選個短的詞牌﹐開始不久就要結束了﹐肯定不可能造成這樣的氣勢。個人看法是短的詞牌適合表達委婉曲折細膩的感情。當然跟一個具體的詞牌有關。這些只是個人的體會﹐錄以與同好共享。
[附錄]﹕
略談寫古體詩中的起承轉合
科舉考試裡雖然要求有起承轉合八股式﹐但起承轉合基本原理實際上被運用到其他的寫作上。寫文章時有個開頭﹐就是起﹐隨後文章必須接下去寫﹐就是承。一篇文章總有結束。在結束前﹐總會有個轉向結束的過程﹐就是轉﹐隨後導致文章結束﹐就是合。
寫詩貴在一氣呵成﹐不要湊字成句﹐給人一個不連貫的感覺。寫好後﹐自己唸個十遍二十遍﹐自己感覺一下是不是通順。如果能考慮如何起承轉合﹐一定對寫好詩有幫助。
現在舉例說明。李白有“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其首句為“故人西辭黃鶴樓”﹐這就是“起”。離開黃鶴樓以後怎麼呢﹖“煙花三月下揚州”。這是接下去要交代的事﹐就是“承”﹐說明了時間和目的地。如果再交代到了揚州後怎麼怎麼﹐那是又承下去了﹐但詩人沒去揚州﹐只是送友﹐故他轉而描述目送所見到的情景﹕“孤帆遠影碧空盡”。這是“轉”﹐轉入故人乘船遠去的情景。最後一句“唯見長江天際流”﹐以舟帆已不見來結束全詩﹐是謂“合”。
要知道自己的詩到了什麼水平﹐最好與古人的詩比一比。如果達到象古人詩一樣流暢通順﹐火候到了。如果讀上去不能一氣呵成﹐就是韻律一點不錯﹐也不是好詩。
作者:
海外逸士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83059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