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林彪飞机坠毁现场的分析和复原——《在大漠那边》读后记(七) |
 |
昭昭若昏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5/03/30 文章: 5677
经验值: 2610
|
|
|
作者:昭昭若昏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林彪飞机坠毁现场的分析和复原——《在大漠那边》读后记(七)
作者王麻子(昭昭若昏)
10/23/06美国
0.1秒至0.3秒这个时间段的成立,同时也隐藏着一个惊人的事实,即林彪飞机是在速度极高的状态下完成了第一次着地过程的。加之林彪飞机在落地前没有采取任何减速措施,既没有打开减速板,也没有使用反向推力装置,简直就是像一个自由落体那样来到了地面。
在这种情况下,林彪飞机所获得的加速度是很大的。如果没有飞机油箱的爆炸力使飞机再次腾空的话,林彪飞机将会在强大的惯性力量的推动下长距离滑行,解体和燃烧,化作一片燃烧的梦。令人惊讶的并不是这个,而是一个更引人注目的秘密。
林彪飞机落地之后,竟然在0.3秒的时间内爆炸了,这对于引爆林彪飞机的油箱,无疑是太短了,不但太短,而且简直是短的离奇,短得让人的眼睛根本就不可能觉察。就是911的飞机高速撞入世界贸易大楼强烈爆炸,至少也经历了几秒钟甚至更长。难道林彪飞机的油箱仿佛有一条导火索,早在空中的时候就已经被点燃多时了?
林彪飞机在坠落之前飞行了一百一十八分钟,从理论上剩余的的燃料有2.5吨左右(见孙一先书),可以再飞行二十分钟左右。要想引爆储存在密封油箱中的2.5吨的燃油,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特别是飞机在迫降时所引起的油箱燃烧,最起码的一点是,油箱所在部位要着地滑行,与地面剧烈摩擦。就像钻木取火那样,首先搞出来个起火点,然后才能烧燃油箱。仅仅完成这个说起来相当简单,做起来却是万分复杂的过程,没有个几十秒甚至几分钟或者更长的时间是不大可能的,也就是引爆油箱也要有个不能缺少的过程。
想想好了,即使一颗手榴弹的引爆,也需要3秒以上的时间,何况三叉戟是架经过特殊设计的飞机,安全第一,燃烧爆炸才是第N。在设计者的脑子里,压根儿就没有想让它爆炸,而是处心积虑地让油箱安全了再安全。如果设计者一定要设计出来个一触即爆的油箱,那他的脑子一定是滋润得灌水了。
何况三叉戟并不是一颗炸弹,怎么能在0.3秒的超短时间内完成爆炸的前奏准备呢?再说了,我们在上文已经花费了大量的篇幅论证了林彪飞机原本并没有全部接触地面,更谈不上油箱与地面的摩擦,因此,由于林彪飞机着地摩擦油箱起火而引起爆炸的说法缺乏起码的立脚根据,完全是闭门造车的产物。
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一架飞机油箱的设计,绝对不是为了将来的爆炸燃烧为目的的,而是具有防火防爆的先天功能。如果油箱不是处于极高温的状态下,一般来说不会轻易起火。
因此,林彪飞机油箱能在超短时间内起火爆炸,必然已经达到了某种超常的高温状态。也就是说,它在落地之前,已经完成了油箱燃烧爆炸的所有前提条件,做足了爆炸前的功课。
林彪飞机已经在着地之前做足了起火爆炸的功课这样断语背后隐藏着什么?从逻辑上来说,它意味着林彪飞机在空中已经起火燃烧,并被烈火烧烤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这样不足以完成大爆炸之前的条件准备。
迄今为止,本文所描述的林彪飞机落地即爆,仅仅是飞机在空中起火燃烧之后的结果,而不是原因,真正的原因有待于下文的探讨。
在进入正文讨论之前,请看官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从林彪飞机歪歪斜斜地以极高的速度落地,连最简单减速措施也没有采用等等奇怪现象来看,林彪飞机简直就像个无头苍蝇一般从天上掉了下来,那么,在飞机落地之前,那三叉戟真的还有人在操纵吗?
也就是说,林彪飞机落地之前,驾驶员潘景寅真的还活着吗?这是本文第二章的讨论重点。
第二章林彪飞机在空中状态的分析和探讨(待续)
作者:昭昭若昏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只会小学算术,连初中物理都不懂,还是YY什么"苗族女人"去吧 -- 朴成兴 - (0 Byte) 2006-10-25 周三, 下午3:16 (141 reads)
- 三叉戟的机翼蒙皮就是油箱外壳,以250公里的速度撞地,怎么会不炸? -- 朴成兴 - (0 Byte) 2006-10-25 周三, 下午3:14 (134 reads)
- 三叉戟着陆重量是48吨,速度250公里,这是多大的能量?油箱能不炸吗? -- 朴成兴 - (0 Byte) 2006-10-25 周三, 下午3:08 (159 reads)
- 昏昏的分析文章越来越有道理了。 -- 朋友 - (0 Byte) 2006-10-25 周三, 上午3:55 (136 reads)
- 只要燃油和空气混和一定比例就可爆炸,飞机上的引爆源太多了。 -- 淞岛 - (0 Byte) 2006-10-25 周三, 上午3:42 (150 reads)
- 油箱通常就在机翼里。 -- 淞岛 - (0 Byte) 2006-10-25 周三, 上午3:48 (148 reads)
- 用小学数学分析飞行事故是昏老的创举,可以媲美骑自行车上月球 -- 朴成兴 - (0 Byte) 2006-10-25 周三, 上午2:28 (143 reads)
- 打开减速板和使用反推力装置,在正常情况下降落,应是副驾驶员做的 -- 朴成兴 - (0 Byte) 2006-10-25 周三, 上午2:18 (153 reads)
- 此篇中的观点,不才十分赞同!不过我认为潘景寅确实活着的…… -- 区区不才 - (13 Byte) 2006-10-25 周三, 上午1:52 (245 reads)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