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林彪飞机坠毁现场的分析和复原——《在大漠那边》读后记(五) |
 |
昭昭若昏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5/03/30 文章: 5677
经验值: 2610
|
|
|
作者:昭昭若昏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林彪飞机坠毁现场的分析和复原——《在大漠那边》读后记(五)
作者王麻子(昭昭若昏)
10/18/06美国
第三,考察水平舵和机身的状态和位置
上面分析了林彪飞机在落地的时候是处于倾斜状态的,并且有三点着地,即右侧发动机,右水平舵的边缘和右翼。其中右翼折断的遗迹已经不可考,在现场只留下了右侧发动机与地面摩擦所造成的29米长的痕迹和右侧水平舵耕华出来的沟槽。那么,在此之后,又发生了什么?本节考察水平舵和机身残骸在现场的位置,就可以进一步揭示当时的情景,
根据孙一先的观察,在飞机的檫痕之后,并不是林彪飞机残骸的主要分布现场,而是平整的没有受到扰乱的野草。他在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这片檫痕和飞机残骸燃烧现场并不相连,在檫痕向南又是30米的野草,只有越过了这30米的野草,才来到燃烧区。我觉得有点奇怪,难道飞机着地之后有腾空而起飞了起来?”
请注意,他在这里说的是又越过了30米的野草地带,才进入了野草的燃烧区域。在燃烧区首先可以看到一些小的飞机残骸,比如前文所提到的右侧发动机的包皮和喷气口,还有孙一先捡到的英文注意事项等等。而真正进入大型残骸分布的地方,具体的说就是林彪飞机尾部水平舵所在的位置,已经是在距离飞机檫痕和沟槽有500米之遥了。蒙古方面所起草的《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飞机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领土上飞行失事的现场调查纪》有更为准确的记载,现在不妨引用如下。
“观察飞机失事的情况,从最初着陆的地方强烈擦地??在500米处留下了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编有“256”号码的飞机尾部??”
这些现象等于告诉我们,林彪飞机右侧倾斜,尾部着陆,右翼折断,水平舵已经着地之后,突然又腾飞而起,又在空中飞行了500米之远,然后才重重地摔了下来。
我们知道,将一架几乎翻倒的,已经落地的飞机再次送上空中,飘飘然地又飞了它500米,从技术上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理由很简单,无论人工操作的迫降也好,还是无人操作的落地也好,林彪飞机着地后充其量反弹跳跃个几米高低,然后继续向前滑行或者翻几个大跟头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重新飞起来,必须符合下面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第一,驾驶员要保持发动机不能熄火。但是,没有熄火的发动机在制造檫痕的时候,必然要将周围的野草点燃。事实上,在林彪飞机的右侧发动机所挤压的檫痕之前30米,之后的无限远的范围以内,没有发现任何燃烧的痕迹,说明当时的发动机关机,或者已经死了。
第二,驾驶员要保持机身平稳,不能倾斜。但是,林彪飞机当时已经折断了右翼,水平舵也划入土中,可以说整架飞机已经处于嘎嘎作响的状态中,飞机的状态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假如驾驶员还活着的话,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将这架即将分解的飞机从坠落的状态下再次拉抬到空中去。
林彪飞机连上述两项最基本条件都不具备,所谓拉抬飞机的机头再次腾飞完全属于天方夜谭式的猜想。
会不会是飞机落地是的反作用力将其再次送到了天上?回答也是否定的。三叉戟的重量是37吨,其反作用力根本不足于将它送出500米之遥。一般来说,反作用力对与处于悬空状态的飞行体具有极其强大的作用,但是,对于机翼,右侧发动机和右水平舵三点已经着地的林彪飞机来说,反作用力会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被地球吸引力,土地和空气的摩擦等等阻力快速抵消。
但是,林彪飞机确实在空中又前进了500米,如何解释?
三叉戟有三大群体油箱,它们分别位于飞机的腹部和左右两翼。特别是左右两翼的油箱群在林彪飞机上具有明显特征,即右侧油箱群下面写有“中国民航”的“航”字,左侧油箱下面写有“256”的“2”字。在孙一先的记载中,左右机翼的残骸大部分都有交代,唯独写有“2”字的那一片机翼始终没有发现,估计着最大的可能是在爆炸时被彻底粉碎了。再者,写有“56”字样左侧机翼也是最早脱落的部件之一。所以,写有“2”字样的左侧机翼的部分应该是起爆的原点。
从飞机所遗留下来的檫痕和沟槽来看,林彪飞机当时没有全部着陆,仅仅是右侧水平舵,右机翼和右侧发动机着地之后的时候飞机就爆炸了。这时候林彪飞机的99%的部件尚且悬浮于空中,甚至十五米长的右机翼也没有全部接触地面,飞机腹部更是离地面相对比较远,强烈爆炸即从飞机的腹部发生了。
油箱爆炸的力量有多大?我这个外行无法说出来个具体的数字。但是,还有2500公斤燃油爆炸后所产生的能量,将林彪飞机再从地面抬高到一定的高度,还是可以的。被爆炸力量抬高的林彪飞机,在尚未被彻底消耗完的惯性力量的推动下,可以使悬空状态下的飞机继续向前方运行500米没有问题。
由于林彪飞机是向右侧倾斜了30度或者45度落地的,所以,林彪飞机在落地的一瞬间所获得的反作用力就派上了用场,可以推动再次悬空的林彪飞机围绕中轴线由右侧向左侧方向旋转,这时的反作用力的作用就变得非常有意义。
作为飞机旋转的结果,完整地纪录在机尾残骸的放置状态中。孙一先记载道:
??(孙一先--麻子注)奔向被炸掉的机尾。飞机在天上飞,机尾不过是一小部分,现在却是一个庞然大物,竖立在那里足有三层楼房高。??.机尾垂直舵没有损伤,右水平舵尖有些卷曲,左水平舵插在泥沙里,支撑着斜卧的整个机尾。(
我们知道,最早着地的是右侧水平舵,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左侧水平舵坚实的插入了地面中草地中,几乎支撑了一半的机尾重量。右侧水平舵却高高地把屁股撅向了天空。
既然水平舵在空中是旋转的,那么连带的推测林彪飞机的全体机身也是处于旋转状态下的,不仅仅如此,所有的乘员不但乘势前进,而且顿时也旋转了起来。
这样,现场一切难以理解残骸分布在这时变得不再复杂,是那么地容易理解。
右侧机翼由于早已经在第一次着陆时被挤压折断,所以写有“中国”字样的比较轻的机翼外展的那一部分,早早地挣断了最后的连接,落在现场的中央一带。而右机翼的根部因为靠近起爆点,在向右侧旋转的同时飞到了远远的前方,落在了靠近机头的地方。
左侧机翼由于靠近爆炸点,也首先脱落,早早地和喷气口掉落在一起,成为最早的脱落部件之一。
因为飞机是在接近于悬空和超低空状态下完成爆炸的,所以,原来仅仅40X30米的机身分解后,就自然地分布在60X200米的一个大面积范围之内。
再由于机身在爆炸力的推动下产生了空中旋转动作,所有残骸和人员都被甩落在飞机中轴线左侧。谢天谢地,如果飞机机身在全部着陆后再爆炸,那么飞机内的九位大人恐怕烧得连个全尸也没了。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林彪飞机像颗子弹那样,一边旋转一边飞行,那么,处于超低空悬浮状态下的林彪飞机,到底旋转了多少度之后才落地呢?这对于复原现场极有意义。(待续)
作者:昭昭若昏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