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关于四通的自我清算(6)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关于四通的自我清算(6)
万润南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6/04/03
文章: 1370
经验值: 57959
标题:
关于四通的自我清算(6)
(684 reads)
时间:
2006-9-27 周三, 下午10:00
作者:
万润南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关于四通的自我清算(6)
1988年8月到9月,《经济日报》连续发了十二组文章,讨论所谓“四通现象”。我从故纸堆里把这些东西翻出来,作为自我清算的素材,下面是8月25日刊登的第六组文章:
各抒己见 深人探讨
----群众来信继续讨论“四通效益”
编者按
本报“怎样看待四通效益”的讨论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和广泛注意。连日来,编辑部不断接到读者来信来电,就“四通效益”各抒己见,深入探讨。效益是不是衡量企业优劣的唯一标准? 四通效益究竟有没有普遍意义? 怎样才能把乡镇企业(民办企业)的机制引入国营企业? 改革中“钻政策的空子”对不对? 希望读者就以上问题畅所欲言,继续发表自己的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莫把四通作“样板”
“四通效益”讨论的目的何在? 我认为,我们对四通进行解剖,其目的绝不是再人为地制造一个“典型”或样板,让别人也踩着四通的脚印走。而是根据四通留下的轨迹,通过讨论,总结四通的经验和教训,揭示四通的长处和短处,给别人以启发和借鉴。在充分辩论的基础上,兴利除弊、扬优抑劣,这对四通和别人都是有益的。
一切事物的运动都受时空限制,四通的开拓方式,四通的集资手段,四通的经营策略,四通的用人之道等,只能属于四通。大道宽敞,各走一方,跟着别人爬行,必然落伍,必然失败。对四通的评价,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都要抛开偏见,一分为二,是就是是,非就是非,长处要讲够,不足要说透。
华北新型建材机械厂 刘孟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效益高未必就是好企业
“怎样看待四通效益”,我认为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科学地权衡利弊,既不能简单肯定,也不能简单否定。
四通是我国改革至今较有代表性的新兴企业,它管理先进,经济效益名列全国同行业之首,在我们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过程中,确实需要一批这样的企业,特别在企业管理方面,四通很有借鉴学习之处。
但是,认为眼下效益高就断定是好企业,这未免失之偏颇,更没有必要把这样的企业当成“典型”让别人来仿效。因为四通这样的企业根基不稳,很容易受到内外冲击。如果对外关系紧张,外方实行保护主义,就难免受影响;而国内如果政策法规日益健全,它也会越来越无“空”可钻,所谓优势也就逐步丧失。生产力是衡量一个企业优劣的根本标准,但应该是从长远来看,而不能只看眼前。
河北承德四十二号信箱 文绪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钻政策的空子”叫好
有人说四通是钻了政策的空子。我看这个空子钻得好。
其一,钻政策空子实际上是一种敢冒险的精神。因为有政策的方面已经有章可循,不会再有什么风险;而有空子可钻的地方,尚有草莽荆棘,需要人去开拓,要开拓必有风险。就象科技人员搞业余兼职一样,开始也是属于钻空子,有些人还因此受了冤屈坐了牢。如今国家已经明文规定,科技人员可以业余兼职,“星期日工程师”已普及全国。
其二,钻空子可以促使政策不断完善。政策有空子可钻,证明它有不完善的地方。通过种种钻空子的实践,为完善政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使今后的政策更加完善。四通的效益正是为完善政策尽了自己的力量,应该对他们的钻空子拍手鼓掌。
其三,钻空子也需要胆识与才智。一个没有胆识,又无才智的人,是很难去钻空子的。因为他们既没有这种勇敢精神,也不知道往哪里去钻空子,只能当当按部就班的“大好人”而已。按部就班,照“红头文件”办,这是我们的顽症,至今在一些人头脑中还占据着主要地位。这种人往往按“政策”办,常常又吃“政策”亏。并不是说“政策”错了,而是他们把“政策”当成绳索,把自己捆绑了起来。
南京电视台办公室 吴文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希望四通更透明些
四通之名,如雷贯耳,毁誉皆有,多属小道。把小道热门话题搬上“大道”来公开议论,无疑是新闻改革的一大进步。《经济日报》公开讨论四通效益,最好把有关四通的内幕材料也公之于众。比如:
一、四通的外汇收人如何平衡? 作为一家民间企业,它是如何获得大笔外汇的? 它以外汇支付进口件,顾客以人民币购买。这笔外汇是如何来的。
二、在四通的总销售额中,它所属的企业所生产的商品和销售其他企业的商品各占多少?
三、在商品流通中,四通公司销售本国产品和国外产品各占多少?
“怎样看待四通效益”的讨论已经提出了许多问题.但要解开四通之谜,还应该进一步弄清事实。四通总经理有甘当铺路石的决心,那么他也应该有勇气把情况和盘托出吧!
上海读者 达理
(载1988年8月25日《经济日报》)
此文于2006年09月27日做了修改
作者:
万润南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重振‘四通’!
--
nunia
- (907 Byte) 2006-9-28 周四, 上午11:20
(289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12309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