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从“樊弓经济学”到“旁观者经济学”:从糊涂走向更糊涂(四)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从“樊弓经济学”到“旁观者经济学”:从糊涂走向更糊涂(四)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5


文章标题: 从“樊弓经济学”到“旁观者经济学”:从糊涂走向更糊涂(四) (1010 reads)      时间: 2006-8-04 周五, 上午9:49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从“樊弓经济学”到“旁观者经济学”:从糊涂走向更糊涂(四)

──续答bystander先生


芦笛


六、社会主义vs资本主义:利大义还是义大利?


窃以为,经济学之所以难成为真正的科学,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比气候还复杂、变数更多,因而非常难以全面认识把握,更是因为经济乃是人类的逐利行为,涉及各方争利,因而便在经济活动中引入了无数社会政治因素,使之变得更加难以控制了,根本也就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先对涉及到的诸因素加以控制,再逐个加以分析研究。因此,不是经济学家无能,而是研究人类争利事务的学科难以或根本无法变成单纯的科学。

这其实从马克思所谓“剩余价值学说”中便能看出来,一提这话,樊教授又要给我扣政治帽子了,不过我反正是共特,多一顶“马克思余孽”的帽子也无所谓:)

不过,为了照顾大多数华裔美国爱国贼同志们的感情,我觉得把这“剩余价值”改为“增值学说”比较符合“政治上正确”,也就更容易接受些。我认为,该学说的前半部分讲的是真话,那就是,商品从原料变为产品,便产生了一个额外的增值。

例如某原料价值10元,在制成产品的过程中,投入了5元的设备费用(包括消耗的能源和设备折旧等等)和5元的劳力费,按理说该产品只值20元,但却值25元,这5元的增值,便是马克思所谓“剩余价值”,是生产创造出来的。社会财富就是这么创造出来的,因为有了这增值,社会也才会变得越来越富裕。

这凭空多出来的价值,其实是生产提高了商品使用价值的结果,例如木头变成椅子,使用价值极大地增加了,当然价值就要高于木头原来的价值加上木匠耗费的劳力成本。

那么,这剩余价值应该归谁?马克思认为,那是工人创造出来的。他也有道理:没有工人劳动,原料能变成产品么?一堆钱,无论是纸币也好,金银财宝也好,根本就是个符号,本身绝对不会下出崽来。

但资本家认为,没有资本去买那些原料,支付设备费用,怎么可能进行生产?工人干活不假,但他们的劳力费用已经支付了,怎么还能再把资本产生的利润夺走?何况资本家还在生产中投入经营决策开发管理等复杂劳动,当然应该归资本家。

于是,这多出来的5元钱该归谁便有了两种极端答案,资本家认为“资本创造财富”,应归资本家,而共产党人认为“劳动创造财富”,应归工人。就因为这来历不明的5元钱,共产主义运动从此兴起,把超过1亿的各国人民送进坟墓,造出了人类历史上见所未见的巨大灾难。和这比起来,古典小说《一文钱小隙造奇冤》上说的为了一文钱断送了七八条人命,当真是纳米菜一碟。

国际共运的兴亡,证明马克思错了。最雄辩的证明乃是咱们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如所周知,在改革开放前,中国拥有全世界人数最多的无产者,但折腾了30年就是死也创造不出什么财富来。改革开放不过20多年,国家立刻就极大地富裕了。现在我家那些“高知”家家有车有房,有的还不止一部车一所房子,这在20年前根本就无法也不敢想像。

这奇迹是怎么创造出来的?鬼子和假洋鬼子们的海外资本创造出来的!没有他们去进行“经济侵略”,残酷剥削广大中国人民,则今日中国绝对只会还是当年那穷样子。可见资本的确具有创造社会财富的功能。而这奇迹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本就无法解释。相反,根据他老人家的科学预言(≤风水先生的预言),邓小平引狼入室,让外国资本家放手剥削广大劳动人民,只会导致中国人民“相对和绝对贫困化”,决不可能变成有车有房阶级。

但另一种极端答案也未见得高明。19世纪欧洲工业国家实行所谓“血腥资本主义”,就是资本家把5元钱全抢到了口袋里,工人什么社会福利保险都没有,其劳动所得,也就是只能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需,亦即维持基本生存。如此搞下去,便搞出了20-30年代的大萧条来。

老by说:“造成三十年代大萧条的原因异常复杂。就我所知,近年的研究报告推翻了过去不少官方的解释,稍后有空将另文详述。”他还很kindly地给我作了个链接,我也没那勇气去打开看──怕被他们的行话淹到找不着北,还是用我这layman的common sense穿凿一番吧。

窃以为,资本家把那5元钱全抢走,虽然在道义上很不合理,但有一定的功利合理性,因为它激起了资本家的投资积极性,促使社会生产规模以爆炸的方式急剧增加。这就是为何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生产力发展得最迅速的阶段。

这其实也是苏式社会主义的搞法:政府以人民的名义把所有的剩余价值抢走,去大规模进行建设,用毛时代的行话来说,也就是“先生产后生活,大河涨水小河满,锅里有了,碗里自然也就有了(典型的阿随式文学比喻,看来我党离开比喻无法进行政宣,代代如此)”,用58年的宣传口号来说,那是“先苦后甜”。可惜一直到老毛死,我都没有尝到甜头,只觉得日子过得越来越苦,简直看不到改善的希望(这说的只是经济生活,还忽略了政治上的恐怖)。

因此,苏式社会主义和血腥资本主义旗号不同,对工人大众来说完全是一回事,无论姓社姓资,那5元钱反正都不是他们的。但结果则完全不同:资本家投资,花的是自己的钱(他们当然只会认为那是自己的,不是从工人那儿抢来的),动机乃是贪得无厌的自私心理,符合人类天性,因此效率特别高,真正做到了增产节约,节省每一个铜板为了发财。而共产党投资,花的是人民的钱,动机乃是为人民服务,崇高到了违反人性的地步,所以就是悉数打了水漂也“崽卖爷田不心疼”,哪怕企业负债累累,who care china?逆天和顺天行事的结果当然截然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人穷得跟19世纪欧洲血汗工厂的工人也没什么差别,但国家照样穷得要死,论国民财富总额连人家那阵都不如,当真是国穷民也穷。

所以,似乎可以说,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在于功利,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于道义。两家比赛的结果证明,功利优越比道义优越更优越,于是西风这才压倒了东风,并将永远压倒东风。

但如果只一味只讲利不讲义,最后那功利优越性必然要丧失。这听上去有点“辩证法”的味道,不过确实如此。

前面已经说了,光从企业发展的效果来看,资本家把那5元钱全部抢走是合理的。但问题在于,工人不光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而资本主义的生产是由需求决定的。需求并非无限,迟早会达到饱和,一旦需求饱和,供应也就饱和,商品也就卖不出去了,这正是价值规律为何得以成立──价格之所以会围绕价值波动,不会无限上升,正是因为供应增加导致需求饱和,最终造成价格下跌。

因此,如前节所述,保持持久稳定的社会需求总量,乃是资本主义生产力稳定发展的前提。这就决定了不能把工人刮得太穷,否则社会总需求量就要下降,出现所谓“生产过剩”的危机,而这就是20-30年代大萧条出现的根本原因。

记得许国璋《英语》教科书对此有过解释:一个煤矿工人的孩子问母亲:家里为什么这么冷?母亲答:因为爸爸失业了,没钱买煤。孩子问:爸爸为什么失业?母亲答:因为煤太多了。

这并不是我党宣传,确实是20-30年代的真实图景。在社会还未普遍达到富裕程度时,消费总是有限的,于是供应超出了需求能力时便出现如下循环:需求不足──生产过剩──产品滞销积压──企业亏损甚至倒闭──裁员──总体消费信心和能力更减──需求更低迷──更多的企业亏损甚至倒闭,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国民经济便彻底崩溃了。

从这循环中可以看出来,所谓“萨伊法则”根本是胡说。一旦大萧条发生,国家不出来干预,光靠劳动力价格自然下降,决无可能刺激就业回升。即使劳动力价格下降包括在职员工减薪也无可能,这道理不难明白:那虽然降低了生产成本,但也同时降低了在职员工的消费能力,这和毫无消费能力的失业大军加在一起,便造成需求更加低迷,生产过剩的危机状态便永远无法被打破,而不打破生产过剩,则企业永远不会招募新人,就业也就不会回升。事实上,在罗斯福实行新政前,胡佛总统就是自由经济的信徒,坚持国家不干涉,结果是使国家在危机中越陷越深。

凯恩斯主义就是针对这时弊提出来的。他的办法是由政府推行赤字预算,兴建大规模工程,人为解决失业问题,拉动内需,建立良性循环使经济脱出危机:工人受雇有了工资收入,消费随之增长──生产过剩危机初步消失──就业回升──经济复苏。这一套纳粹也同样搞过,同样奇效如神。相比之下,英法没有搞这套,于是迟迟未能复苏。

但据现代学者研究,这一套其实也有限,美国彻底脱出可怕的大萧条,靠的其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境外战争为何会刺激经济繁荣,那道理我已经在旧作《资本主义必然导致战争?》一文中说过了,其实作用机制和凯恩斯主义完全一样,只是规模更大,而且是强制性的,因此当然收效也就更大。

老by不同意我上面的说法,指出:

【老芦对资本主义及大萧条的理解也好像过于简单。几个世纪前,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曾经一度在欧洲盛行,这种思想把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视为零和游戏。亚当.斯密不过是许多反对重商主义的思想家之一。到了十八世纪,人们逐渐明白自由贸易的好处,了解国与国之间可以通过劳动分工达至互利,即经济学上所谓“比较优势原理”(comparative advantage),这时各国才开始减少对贸易和市场的干预。造成三十年代大萧条的原因异常复杂。就我所知,近年的研究报告推翻了过去不少官方的解释,稍后有空将另文详述。(关于大萧条及罗斯福新政的一些背景,可参考这套纪录片。链接)

根据自由派经济理论,政府的主要职能不是干预市场,而是制定规则和确保市场参与者遵守规则。当年凯因斯主张以有型之手代替无型之手的理论,事实证明经不起时间考验,在七十年代滞胀发生后已经彻底破产。不知老芦看了什么电视剧集,得出政府有责任干预经济的奇怪结论?二十世纪的经济理论已经把我们的世界弄至一塌糊涂,再加添一个“良知”参数,是否真的就可以拨乱反正,带我们走出困局?】

他是专家,我当然只能用外行话对付,反正“我是外行我怕谁”?嘻嘻。

据我这外行所知,20-30年代大萧条出现时,各国当然还在搞关税壁垒,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似乎只限于外贸,并不干涉国内经济。如果说大萧条是没有实行全球一体化触发的,那我觉得实在难以理解,盼望老by详加解说。

上次我说,从凯恩斯之后,西方便把干预国家经济当成了政府的责任,老by不同意,问我是从哪部“电视剧集”看来的。那不是什么电视剧,而是美国《时代》杂志在千禧年时出了一期专辑,纪念上世纪出产的100个伟大脑袋,其中就有凯恩斯。文章说,今天人们都将“干预经济是政府的责任”视为理所当然,但在凯恩斯主义大规模推行前并不如此。该文还举出了若干现代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的措施,诸如国家银行根据经济冷热人为调节利率,实行最低工资,等等,用樊教授的话来说也就是“干预劳工市场”。我曾把那段话打下来贴在坛子里请教授看,他照例是无话可说。刚才找了一下没找到。那杂志也早让我扔了,不过如果你坚持,我可以去图书馆查出来。

至于老by“当年凯因斯主张以有型之手代替无型之手的理论,事实证明经不起时间考验,在七十年代滞胀发生后已经彻底破产”的结论,我觉得恐怕有些失之武断。实际上,在我这外行看来,滞胀之所以出现,赖不到凯恩斯头上去,而是战后西方盛行的福利主义亦即“良知参数”使然。

上面已经说了,过去那5元钱全被资本家抢走了,引起了左派知识分子的良知大发作,社会主义运动于焉在欧洲风起云涌。其恶性变种苏式社会主义就不必说了。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则通过合法斗争,使得工人得到了5元钱的一部分。为此,国家通过一系列确保劳工最低福利的立法,诸如规定最低工资数额,每年都必须增加工资,资本家要解雇工人必须获得工会同意,并发放相当的遣散费,以保证人家在找到新工作前能维持原生活水平至少半年,此外政府还设立了就业中心,给失业工人发放救济金并千方百计训导他们找到新职业。这一系列措施首先由欧洲采取,扩散到美国去。美国的福利措施虽然没有欧洲那么完备彻底,但也不再是当年自由经济的光景,不信你去问问领了半年救济金的老马:)

这一套当然是“良知参数”使然,所以被教授那资本主义积极分子恨之入骨。但我认为其实有利有弊。

弊端显而易见:这套福利主义从资本家虎口夺食,抢走了一部分剩余价值,这自然要降低资本家的投资积极性,造成经济发展停滞,并导致“滞胀”这种前所未有的怪事出现:过去通货膨胀一般都伴随着经济过热,如今却可以出现在经济成长停滞时期。这其实并不费解,经济发展减慢了,劳动力价格却没有同步降低,生产成本自然要增加,于是引起慢性通货膨胀。

但一个潜在的好处是,因为保障了雇员们的最低收入,这套福利措施便为社会的消费力设定了一个最低点,确保了消费需求的安全限,使得20-30年代那种因生产过剩造成的大萧条再不会出现。因此,这“良知参数”的引入,其实是为资本主义经济设置了一个溢洪道,有效地预防了全世界毁灭性大危机出现。我认为这是值得肯定的。

总而言之,我认为,当今的资本主义世界其实是非驴非马,既非古典血腥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而是两者的折衷,那5元钱既不全归资本家,也不全归工人,而是各得一部分。这固然降低了经济效率和成长速度,但也增加了安全性,其实是兼具资本主义“无情而有风险的高效率”和北欧式社会主义“人道而安全的低效率”的特点,效率没有过去高,但风险也相应小多了。它大概是人类可以想出来的比较合理的妥协分赃办法吧。

说到底,经济学之所以难以称为严格的科学,正是谁也无法给出一个客观的科学算法,准确算出那5元钱该怎么分。迄今的社会实验只证明了,世上之所以能多出那5元钱来,资本和劳力缺一不可,“劳动价值”只是部分有理,马克思认为全归工人是错误的。但至今并没有谁能给出一个计算公式来,据此可以科学算出劳资双方应该怎么分肥才最合理,以达到亚当斯密提出的“合理的企业是每一方都觉得能获得最大利益的企业”的理想境界,而且我看永远也无人可以给出这科学算法,于是如何分肥便只能是靠政治斗争来解决。

不仅如此,在我看来,哪怕就是能算出最合理的分肥比例也白搭──事涉争利,谁会听你这书呆子的?因此,我实在不明白那些自由经济学派来什么劲:您就是证明了您的理论,起码得说服政府和工会吧(资本家倒不需说服,那明摆着是他们的理想境界)?请问您有这本事么?要废除已有的福利措施,恢复资本家随意无偿解雇工人的权力,取消失业救济金,实行浮动工资制,赋予资本家随意降低工资的权力,劳苦大众还不得跟您拼命?又有哪个民选政府会听您的?

总而言之,人类决不可能建立一种完美的经济制度,这是因为经济活动乃是逐利行为,整个原动力就是人类卑下的自私天性,就是这自私天性赋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高效率,同时也造出了许多固有弊病。要保证高效率,您就得尊重并利用人类天性那卑下的一部分;而要消除社会弊病,您又得限制它。完全放纵天性就要造出大灾难来,刹车拉得太紧又会使得社会失去发展动力。一言以蔽之,社会的生机活力与社会弊病都来自于人类的自私天性,所以这两者永远会同时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因此,人类便只能在“到底是利大义还是义大利”中反复振荡。而经济学家可以作的,永远也就只能是小修小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义大利”导致社会奄奄一息时出来鼓吹“利大义”,在“利大义”导致社会危机出现时又鼓吹“义大利”。在这上头,经济学界很像国会,永远有保守党和自由党两派,只要世界存在一天就得争吵下去。有如说它是一门科学,莫如说它是一种政治。

奇怪的是,迄今为止似乎没有哪本经济学书籍点明过上面这些大实话,更没有充分考虑到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特别是政治因素等诸多因素在人类逐利活动中的作用,看不到任何经济操作只能是各方妥协的结果,绝无可能是科学计算化为实践。这或许就是经济学家们只能从糊涂走向更糊涂的缘故吧:)老by别生气阿,嘻嘻。

【全文完】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5813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