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来自世界的评价和判断(二)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来自世界的评价和判断(二)
据理力争
加入时间: 2006/07/04
文章: 291
经验值: 112
标题:
来自世界的评价和判断(二)
(281 reads)
时间:
2006-8-02 周三, 上午10:15
作者:
据理力争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随着斯诺成功打开了通往陕北的大门,越来越多的西方记者、作家纷纷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史沫特莱、海伦•斯诺、斯特朗、斯蒂尔、爱泼斯坦、拉铁摩尔、贝特兰、王安娜、白修德等,他们和中国共产党的直接接触和报道,导致了一场盛赞中国共产党的“红区热”。
在斯诺之前,斯特朗在1935年就出版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开始描写中国红色政权的崛起;史沫特莱通过自1928年到中国后,与中国共产党人的长期交往,认为这批共产党人是真正愿意为劳苦大众解放的献身者,由此写下《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国红军在前进》两本纪实文学作品。
斯诺的《西行漫记》出版后,斯特朗又写了《人类的五分之一》,史沫特莱写了《中国的战歌》,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纽约先锋论坛报》记者雅克托•基恩、福尔曼,《亚洲》杂志编辑部人员比森、贾菲、拉铁摩尔,美国合众社记者厄尔•利夫,《纽约时报》的爱泼斯坦,《时代与生活》的西奥多•H•怀特等人,深受延安精神的感染,写出了一批正面报道中国共产党人的文章和著作。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红色中国》、《中国未完成的革命》、《寻找历史》。甚至作为蒋介石顾问的欧文•拉铁摩尔,也写了《评论与通讯》来报道延安抗战的情况。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正是这些记者对中国共产党的大量报道,引起了英美盟军的注意,美国海军部伊万斯•卡尔逊上校在斯诺的帮助下来到延安考察,他也被中国共产党所吸引。三个月后,他离开游击区,认为必须以他的见闻去唤醒美国。后来他还向罗斯福总统建议组建海军陆战特别行动队在黄海登陆,协助八路军作战。
后来,中国战区总参谋长史迪威将军力主增强敌后战场的抗日力量,促成了约翰•谢伟思等组成的美国军事考察组到延安考察。谢伟思在详细考察后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中国的最后希望在陕北。
作者:
据理力争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88383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