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儒家的自由精神-------兼为中国自由文化运动击鼓与求贤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儒家的自由精神-------兼为中国自由文化运动击鼓与求贤   
东海一枭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280

经验值: 24050


文章标题: 儒家的自由精神-------兼为中国自由文化运动击鼓与求贤 (322 reads)      时间: 2006-6-15 周四, 下午3:23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儒家的自由精神-------兼为中国自由文化运动击鼓与求贤

在西方,自由的概念历史悠久,从奥古斯丁的"自由意志"算起,有关"自由"的神学、哲学讨论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康德首创自由个体的概念,成为十八世纪西方道德与政治自由人文主义的核心。在儒学传统中却没有这一概念,但并非如许多人想象和批评的那样,儒学与自由水火不容。自由是西方文化的核心概念和主流价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的内在精神。新儒家诸公都不同程度地强调,儒学中蕴藏着值得开掘发煌的自由及自由主义思想资源。

当然,在中西不同文化传统中,自由精神具体表现各异。伯林将自由分为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两种。积极自由是指人在"主动"意义上的"做"的自由,消极自由指的是"被动"意义上的"不做"的自由。"消极自由"的要素是通过法律、制度的约束以防范政治权力对自由范围的侵犯,积极自由强调的是主体活动的主动性自治性,是个人意志之自由。

儒家的自由精神类似于或偏向于道德哲学意义上的积极自由。儒家在强调社会群体利益的同时也极为重视个体的作用、价值、独立性与主动性,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两方面相辅相成圆融无碍。孔子曰"为仁由己"、"我欲仁,斯仁至矣"、"当仁不让于师"、"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等经典阐述,就是倡导通过自律自修的内圣功夫体现主体自由精神。孟子曰"道惟在自得",突出了自身修行体悟的重要性。又曰不淫不移不屈、舍生而取义、虽千万人吾往矣,要个体不屈服于武力,不屈服于庸众,甚至不屈服于死亡,以保持自己的自由意志。儒学发展到理学,更加强调私欲的克制和道德的践履,以高扬人性、主体性的伟大庄严!

熊十力认同但不满足于"人得自由,必以他人之自由为界"这样的西式自由,认为自由的精义在于"想要成为仁者,就能够成为仁者"。他在《十力语要》《示菩儿》一篇中说:"自由者,非猖狂纵欲,以非理,非法破坏一切纪纲,可谓自由也。非颓然放肆,不自奋,不自制,可谓自由也。西人有言:人得自由,必以他人之自由为界,此当然之理也。然最精之义,则莫如吾夫子所谓'我欲仁,斯仁至矣。'言自由者,至此而极矣。夫人而不仁,即非人也。欲仁而仁斯至,自由孰大于是,而人顾不争此自由何耶?"熊氏所谓的实证本体的境界,可以说是内在自由的最高境界。

徐复观则把自由理解为生活的精神状态:"自由主义的生活底精神状态,用欧洲文化史中的名词来说,即是'我的自觉'。用中国文化史中的名词来说,即是'自作主宰'。"一个人一旦用良心理性支配自己的生活,即是"我的自觉"、"自作主宰",即是所谓自由主义。(见徐复观《为生民立命》、《为什么要反对自由主义》)。徐氏把儒家的性善论视为中国文化中自由精神的哲学基础,肯定儒学心性传统塑造的"内在自由"精神本质上导向反对专制、追求民主。

徐氏说得不错。历代大儒及理学大师多数是活得颇有意志自由和个性尊严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当仁不让见义敢为乃儒家基本精神。面对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和一定的传统、民意、文化合法性的君主专制,儒学内部反君主反专制思想千古流传不绝;面对没有任何合理合法性、反动和邪恶之面目暴露无遗的党主专制,真正的儒者应该怎么办,还用说吗?不仅孔孟,便是宋明诸理学家,如果复活于今日中国,必是最坚定的反共异议分子无疑,这是儒家内圣学说的逻辑发展之必然,也是儒者高涨的尊严意识、自由精神使然!

关于传统儒学与民主自由之关系,新儒家诸公各抒己见都有阐析,大多认为中西方文化有异而精神相通。梁启超、牟宗三等曾将儒学尤其是心学与西方自由观念联系起来,西方学者如狄百瑞教授,在《中国的自由传统》一书中,就宋明理学传统来讨论中国思想史中的自由主义特质。朱学勤教授提出"儒家自由主义"的概念,认为,文化上的保守主义、政治上的自由主义、经济上的社会主义是可以统一的。

不过,尽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与自由主义原则若合符契,尽管从赞成"庶人议政"和子产不毁乡校可见,孔子在一定程度上是支持言论自由的(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缺乏制度保障的言论自由只能是原始的、带引号的),尽管从孟子的名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体现了一种民主精神,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儒学传统与现代政治毕竟隔了一层,有待于在理念和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创新和协调贯通。

由于重视制度建设和创新的外王大同之学两千多年来暗而不明、郁而不张,秦汉以后的儒学传统中严重匮缺消极自由的思想资源,并且混淆了道德与政治、修己与治人的边际界限。在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方面,中华儒家与自由主义双方正好互相拾遗补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化人,不仅要关注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更应该关注公共的社会政治问题,不仅要追求内在的精神、心灵、意志、思想之自由,更应该追求外在的言论、信仰、免于恐惧、不虞匮乏等自由,致力于建立保障基本人权的制度框架。
中华传统文化危亡于高压之下,现代政治文明阻隔于国门之外。袁红冰发起中国自由文化运动,希望在精神自由之平台上,复兴传统,镜鉴西学,引导中华民族走上文化复兴、道德重建的伟大之路,高瞻远瞩,我有厚望焉。中国自由文化运动宣言的关键词,一为自由,一为文化。自由是文化的培养之基和精神之果,是根本之根本。我盼望着越来越多的有志、有识之士参与到这一运动中来!《中国自由文化运动》的大门是畅开着的,一切追求心灵自由、忠实于文化精神的人,只要承认宣言的宗旨,并向《中国自由文化运动》协调委员会注名备案,即成为《中国自由文化运动》的成员。
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普及自由的理念和精神,从文化、哲学、宗教特别是政治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和角度,描绘自由的蓝图、讴歌自由的理想、提升自由的价值,给世界上渴望自由的人们提供有益的文化精神食粮,谨建议《中国自由文化运动》委员会编辑大型诗集《自由颂》(或《寰球共唱自由歌》)一书。
书可分两大部分:一是古今中外、特别是当代中国人讴歌自由的诗歌(包括新诗和旧体诗、自由诗和格律诗),二是《各国首脑论自由》,征集全球各国(包括联合国及有关地区)领导人及著名政治家有关自由的文章、诗歌、短语、题词。这将是一本极富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大书。愿我同胞能更好地认识自由、理解自由、追求自由、享受自由,愿《自由颂》唱遍全球,愿自由之光照亮世界上每一个角落!
黑格尔曾深刻揭示:人的历史就是追求自由的过程。自由是惨受专制禁锢已久的中国人民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业。我坚信,"中国自由文化运动"一定能如袁红冰所期望的那样涌现出丰饶的文化精神、绝美的文化魅力、高贵的道德原则和自由的民族人格。让我们以心灵自由去超越物质贫困,以思想自由去拓展言论环境,以意志自由去突破政治禁锢,以精神自由去抵抗现实高压,以自由理想去争取社会自由…,总之,让我们以内在的自由和去反对、挑战、转化外在的种种不自由,奋起弄潮击浪,在全新的高度上,扬中西文化之精华,圆内外自由之梦想!
2006-6-12东海一枭
首发《自由圣火》半月刊第二十一期 网址:http://www.fireofliberty.org)。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持完整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东海一枭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3.435924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