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六四」坦克上街的技术合理性分析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六四」坦克上街的技术合理性分析   
马悲鸣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5898

经验值: 57789


文章标题: 「六四」坦克上街的技术合理性分析 (841 reads)      时间: 2006-6-10 周六, 上午2:04

作者:马悲鸣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六四」坦克上街的技术合理性分析

马悲鸣

八九六四期间,中国政府想尽办法不能化解学生对广场的非法占领之后,不得已强行执法,部队推进,直达被割据的广场。在这过程中,使用了不少坦克,并因此有人被撵轧致死。于是封从德等人便四处张贴坦克轧人照片,以显示中国政府的残暴。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坦克上街的技术作用是防挨暴民揍的。六四武装推进过程中,大约有十名左右国家军人死于暴民棍棒和匕首的残杀。但被杀者全部都是没有装甲防护的步兵。有装甲防护的坦克兵一人没死。由此可见坦克在平暴时的防护意义。

除了装甲防护之外,一般市区交通拦阻墩奈何不了坦克。暴民拦截军车的一个办法就是把水泥制作的交通拦阻墩、拦阻桩和铁栏杆挪过来挡在戒严部队推进的路上,以为障碍。而这些平日用来隔离交通的桩、墩、栏都是根据一般民用车辆的冲击力度设计制造的,强度都很有限,拦阻不住坦克。故六四期间使用坦克,能轻易推开这些路障。旁边手执棍棒和燃烧瓶等凶器的暴民暴打坦克外壳,也奈何不了里面的乘员。所以,坦克上街平暴,具有绝对的技术合理性。

由于坦克是设计来在战场上平推的,故前装甲防护最厚最严。二战时期,由于坦克性能的不断提高,双方步兵都已经失去对抗能力,便有狙击手瞄准了仅留给驾驶员的观测孔打冷枪。只要能一枪毙命驾驶员,坦克当即瘫痪。

于是坦克改变设计,给驾驶员装上潜望镜。这样狙击手只能击碎潜望镜,而无法击中驾驶员。

即使这样,潜望镜也要做得尽量小,尽量隐蔽。因为一旦潜望镜被击碎,即使驾驶员没死,也无法观察到坦克前进方向的路面了。而潜望镜隐蔽性的提高,其代价就是视角减小,导致驾驶员视野狭窄。

狭窄到什么程度呢?

现在海外广为流传的所谓“王维林”挡坦克的照片,在卡玛的电影《天安门》里收有从该被挡坦克内部拍摄到的动态电视镜头。“王维林”站的那个位置,仅上半身,就把驾驶员的潜望镜填满了。

所谓六部口坦克轧人的事大约就是这样发生的。停在那里待命的坦克忽然接到开走的命令,驾驶员没从潜望镜里看到前方有人便起动出发,不留神把在潜望镜两侧死角里玩弄坦克的人给轧了。

凡文革接受过民兵打坦克训练,或看过训练小册子的都知道其战术,正是利用了坦克潜望镜视角的狭窄,让民兵从潜望镜死角的侧面接近坦克,塞一个木桩卡住履带,或者干脆用泥巴糊住潜望镜。

坦克厚重的装甲隔音,再加上发动机的噪音太大,而且坦克乘员全都戴耳机头盔,所以根本没听见被轧人员的叫嚷,一溜烟开走了。这就是被封从德形容为“扬长而去”的坦克轧人事故。

从电视拍摄到的所谓“王维林挡坦克”事件证明,坦克没有轧他。也就是说,既没有上级戒严指挥部允许坦克轧人的命令,驾驶员也没有轧人的意图。六部口轧人纯属意外。至于责任谁属,则要问那些被轧者为什么不服从大喇叭无休止广播的要求待在家中的命令而仍在街上游走,以玩弄坦克为能事?

六部口坦克轧人被用来证明高自联所期许的悲剧效果而广为宣传。而其实略懂坦克基本原理,包括潜望镜视角和乘员头盔的隔绝噪音功能,就不会认为是坦克手故意轧人。只要注意到当时大喇叭不断广播的要求市民待在家中的戒严司令部命令,就不难理解什么叫“后果自负”。


作者:马悲鸣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马悲鸣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748827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