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小议“三王(王牧师/王麻子/王司令)路线”的相似性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小议“三王(王牧师/王麻子/王司令)路线”的相似性
余大郎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小议“三王(王牧师/王麻子/王司令)路线”的相似性
(696 reads)
时间:
2006-5-22 周一, 下午2:12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余大郎按:
正像多数网民(含民朋党朋独朋)一样,在本次“布希接见风波”中,我这样不了解内情的局外人,一开始都是把注意力重心放在“人情”上--看到的是“道德伦理”的问题(如一贯特别激进/又在中国安然无恙,却以教会“非政治温和路线”为名排斥他人“搞小圈子”的小余)。
不过,我现在读到了王怡的《我对大陆维权运动的立场》(参见文后[资料一]),我觉得他对大陆“维权运动”的“三个立场”和“三种动员模式”的叙述描绘,使我看到了本次“风波”的路线歧见的一面。然后,我又在奸坛读到了不为人注意的、一贯被视作“党朋”甚至“党卫军”的王麻子(又叫“昭昭若昏”)的《民运的三次高潮快感》(参见文后[资料二]),我发现了两者的“相似性”--虽则王麻子是以拿大顶方式表述的、往往被看作反面教材,却仍给人启迪;就像人们从马背鸣的反向混乱思维和闭着眼瞎喷中,也竟能碰撞出火花一样。
这样,我就开始对王(希哲)司令最新最高指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尽管从路线而言,王是机会主义的、实用主义的、朝三暮四的。但总起来说,王司令路线在近期确是主张“丢掉六四路线,回归民主墙”和“与中共合作”的;这和自称“保守派”的王牧师的“温和(合法/公开/理性)的维权路线”,实在是异曲同功。王麻子的文章虽是为护“我党”,但说到美国政策的改变,却不能不使人惊怵--三王有一致性(民族主义问题/造反派问题除外)!
由于我传话过中共的“三反一缓和”意见(按民运保卫科徐科长说是“三反一温和”),所以有“特首”之嫌,所以就不在这里作价值判断了罢。我这篇按语,只是个事实判断。我只是借此一砖,敦促网友们脱出“人情道德”,也从路线、从国内外阶级/政治大格局的变迁再反思定位而已。
-----------------------------------
*附件*
[资料一]
王怡:我对大陆维权运动的立场
2003 年以来维权运动的兴起,使大陆在1989年之后再次出现了政治异议活动在主流社会的公开化。我所理解的维权运动有三个立场,一是法治立场,围绕受侵害的公民个体和诉讼程序,动用一切法治技术和言论空间进行权利的抗争。二是公民立场,尤其借助互联网所提供的低成本的信息沟通与公民结盟的平台,积极构筑非官方的公共政治空间。三是政治立场,任何一桩案件都是当事人的维权,但只有那些对政体变迁具有启蒙、动员和施压效果的案例和事件,才构成一种民主化的维权运动。维权运动日益受到海内外关注中国人权与政治状态的人们的重视。我对这一运动的现状迄今有如下的观察和立场:
1、在今天的中国,异议活动趋向公开化,镇压手段趋向黑箱化。表明追求自由与公义的理想正在民间社会赢得尊重和道义支持,也使专制势力在意识形态和统治技术上被迫以粗暴的方式后撤。这一趋势的发展必将促使中共当局在未来数年权衡最艰难的选择。或者以理性的方式逐步宽容捍卫公民宪法权利的民间温和力量,开始考虑政体改革的契机和时间表。或者对维权活动和异议人士的打压走向全面的非理性和政治癫狂。维权运动是中国这一百多年来对政府怀有最大善意的一次民间运动,可能帮助中国政府放弃专制主义的捆绑,通过自由民主的政体改革,使老百姓在法治之下得自由,也使党政机器在法治之下得自由。使治理者和被治理者都免于恐惧。
2、大陆27年来的民主化追求出现了三种动员模式。第一种是“幕僚模式”,知识分子期望走到离政治领袖最近的地方去推动民主。在1979年“民主墙”运动被镇压后,到1989年六四屠杀前,这是一种主流的模式。直到今天,仍有部分知识分子寄望于这种模式。我对这种模式不感兴趣,但对部分人身在其中的努力保持适当的尊敬。第二种是“民运模式”。希望提出一个全面的政治民主化纲领,形成一个政党化的领导中心,以直接的政治抗争、街头或地下运动的方式,包括组建反对党的尝试改变共产党的一党专制。这一模式起源于民主墙时代, 1989年之后这一模式在主流社会和自由派知识分子中长期处于边缘化地带。我不相信民运模式能为中国带来一种有效保障个人自由与尊严的政体改造,构建一个爱与公义的政治共同体。我个人对这一模式保持距离、戒心和批判,并反对以秘密会社的方式推动中国的民主。但另一方面,即使有人组建反对党,也是宪法所列举的公民的神圣权利。我以更强烈的态度反对政府对非暴力的民运人士的镇压和审判。
3、近年来的维权运动则是第三种模式。这一模式把自由的积累看得比民主的指标更重要,把个人的地位看得比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等族群利益的梦想更重要。以个人诉求优先于群体诉求的自由主义立场,最大可能的避免而不是引发社会骚乱。以对法治秩序的尊重来缓释对政治秩序的冲击。以对宪法人权条款的尊重表达对恶法的抵抗。以法治的程序和途径,把法律背后的专制者一步步逼到阳光下来。以直接行使宪法权利的“公民不服从”或“自力救济 ”的行为,累积未来政体变迁的压力和技术。以爱与非暴力的原则,化解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一百年来的仇恨和戾气。我个人凭信心推崇这样的方式,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这样的原则。作为一个基督徒,我认为民主制度若不是以这样的方式得到,民主制度就不值得争取。
4、目前维权运动的基础是权益受到侵害的广泛的民众群体。维权运动的基本结构,是通过捍卫工人、农民、市民等各阶层民众受到侵害的信仰自由、言论自由、财产权等各项人权,实现知识分子对社会的新的启蒙,和与社会的新的结盟。维权运动主要的表达和行动者有9类群体。一是以丁子霖和“天安门母亲”为代表的政治维权群体。他们在维权运动尚未兴起之前,以法治方式坚持有韧性的抗争,并将64的民族记忆以维权的方式不间断地延续到今天。二是以独立中文 笔会为代表的异议知识分子群体及一部分公共知识分子。所谓公共知识分子,就是尚不愿成为异议人士的异议人士。 笔会这一异议群体的汇聚,在近年来打破了知识分子的结社限制,其光谱跨越了体制内外和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第三是以南方报业集团和中国新闻周刊为代表的自由派媒体。自由派的记者、编辑日益成为中国新闻人的中坚,推动了一批自由派媒体的形成,为维权运动在公共领域赢得了令人惊异的空间。上述三个群体的存在,使维权运动在27年的大陆民主化的背景中,获得了一种连续性。也获得了一种温和、理性而又坚决的保守主义品质。第四是以张思之、高智晟为代表的人权律师和“政法系”群体。这是最近的维权运动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群体,最集中的反映出与前两种民主动员模式的迥异之处。第五是以陈光诚、姚立法、刘正友为代表的乡村维权领袖,他们的本土与平民色彩,在维权运动中具有一种在道义上最令人尊敬的品质。第六是以李健、黄琦等人为代表的网络维权派。第七是以环保、艾滋病等NGO 为代表的社会维权派。第八是家庭教会、法轮功等宗教团体在宗教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等方面的维权。第九是以郭飞雄、赵昕等为代表的职业化维权活动家,这是维权运动中走得最远、最接近传统民运模式、但相互之间差异也最大的部分。
5、维权运动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动员模式,更接近于美国二十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而不同于前苏东国家的政治反抗运动。这一运动因它所受的打压和空间的急促,在目前就像一场花样跳伞,具有非组织、无领袖和扁平化的特征。不同人群在降落的过程中寻找彼此的手,在平面结网。等降落至合适的距离后,便彼此分开,在纵向结网,实现多中心的社会政治结构的软着陆。上述群体在目前构成了一个复杂和笼统的维权运动的图景。在诉求、道路、策略和目标上不尽相同。既有倾向于保守主义的维权派,在介入维权的公共知识分子中甚至仍有在幕僚模式与维权模式之间游离的部分。同时也存在维权运动中的民运派,对维权运动作为一种新的动员模式缺乏信心,而视其为碌姆纯乖硕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要说王牧师还有点思想的话,这个奸坛的就算了
--
有风就顶
- (26 Byte) 2006-5-22 周一, 下午3:24
(222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20521 seconds ] :: [ 3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