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尊老的"道德级别"有多高?--并教训芦笛一顿!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尊老的"道德级别"有多高?--并教训芦笛一顿!   
东海一枭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280

经验值: 24050


文章标题: 尊老的"道德级别"有多高?--并教训芦笛一顿! (294 reads)      时间: 2006-5-06 周六, 下午2:39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尊老的“道德级别”有多高?

儒家倡导温良恭让,长幼有序,强调敬人尊老,彬彬有礼,但也并不一概而论,孔子就骂过“老而不死是为贼”的话。典出《论语•宪问》:“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原壤是孔子的故旧,原壤母亲去世,孔子帮着修治棺椁,原壤自己却登上椁木唱起情歌来。面对母亲之丧,表现如此恶劣,老而无德,禽兽不如,不该骂吗?

老枭多年来狮口怒吼,大棒横扫,主要是针对专制主义特权阶级的。在思想学术方面,对一些前辈专家亦有所批评,但就事论事,有理说理,只对观点,不攻人身。个别的如《在季羡林先生头上撒泡尿》一文,涉嫌人格攻击,但我说明了,那是《借季羡林先生“桂冠”一用》,虽有违尊老之礼,却符合更高道义。

道德有层次之分、主次之别。孔子提出过三个道德标准,即智、仁、勇“三达德”;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四德”;董仲舒在孟子“四德”的基础上增加“信”德,从此“仁、义、礼、智、信”被推为“五常”道,这些道德“级别”都很高,普适性也很强,放之四海而皆准。

这其中,仁又是重中之重,高中最高,是最根本、最核心、最绝对的道德,其余道德必须围绕、依赖于仁方可正确运用。例如关于智勇仁的关系,孔子说得很清楚。他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又说:“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宪问》)。如果违背了仁,其余道德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又如,在武侠中,许多邪派人物往往恪守承诺说一不二,极有信用。然而因为他们凶恶毒辣,有信无仁,仍属邪类。

在相关道德标准产生冲突之时,应以仁为最高评判标准。为了守住仁德,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其它道德是否遵守,可以从权。孔子“言不必信,行不必果”之言,就是强调在信德与仁德不一致的时候,应弃信取仁;孟子的“嫂溺叔援,权也”,也是同样意思。叔嫂授受不亲,是当时“礼”的规定,但当嫂子有生命危险,为了救命,当叔叔的必须伸手,这是仁的要求。孟子最重义,义者宜也,怎样做最合乎仁就怎样做,取义正是为了成仁。

关于尊老,《孟子》曰:“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年龄本身未必值得尊重,而要德性优先。就拿胡温来说,年龄比我大,职位又最高,我却小胡小温地叫骂,本来是极其失礼的,但我的态度却符合以道制势的儒家大义,更符合反对专制这一时代最高道德要求。

不过,尊老的“道德级别”虽非最高,作为一种基本社会美德,倘非特殊,理当遵守。在现在这个传统道德全面崩溃、新式道德一无所立的时代,老人无德失德亦属普遍现象,对于一般老人,除非媚共投共大节有亏,小节细德不宜苛求。少数独立自由、德望崇高的前辈文化人物,更应该受到我们特别的尊重。

例如南怀瑾先生,儒释道学,文学诗词,医卜天文以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无所不知,确称得上博大精深,融贯古今,素有“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国学大师”、“通天教主”之称。他的书籍,尽管粗浅,不失为较好的传统入门向导,其对中华文化的普及传播,居动至伟。也有人骂他玩弄文化和女人,无根游谈,不足取信,无关大节。老枭虽然说过,南怀瑾对西学了解不深,作为一代文化大师,尚嫌功力不足。那是春秋责备贤者之意,不失恭敬。

日前芦笛谈及“学问”的话题,摆出一副大学问家的架式,以为懂几句洋语、写几篇“花文”就算有学问了。我从南怀瑾《论语别裁》中节选出一段,借“南”训“芦”,告诉他学问之道在作人的根本上,在于人生的建立,内心的修养。老芦口齿比下三烂的小流氓还要轻薄:“怀瑾算什么东西,也配用来教导我?他就是来程门立雪,我也看不上那不成材的东西。” 我忍无可忍,谥以“丧心病狂无可救药”八个大字,并警告:他日倘有见面机会,那怕为了南老,也要让这只芦大鸭子尝尝打狗棒的味道!

就象同样是杀人,洪七公之杀与东方不败之杀性质截然不同,芦笛侮南老与我骂季老,性质完全不一样。奉劝世人,千万不要随随便便侮辱他人,特别是老人家老前辈-----并非绝对不可以批评,但一定要分出黑白,批得在理,而且尽量批得古雅些,象我对季老羡林之骂,似野实文,内藏典故,外俗内雅,雅俗共赏。
2006-4-26东海一枭
首发《自由圣火》半月刊第十八期 网址:http://www.fireofliberty.org)。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持完整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东海一枭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684195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