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贴]房子的价格与青年的前途(转载)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贴]房子的价格与青年的前途(转载)
peacemaker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676
经验值: 24408
标题:
[转贴]房子的价格与青年的前途(转载)
(225 reads)
时间:
2006-4-21 周五, 上午8:53
作者:
peacemaker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市政、银行和房地产商合谋把青年的大半生“收缴”了。
一
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说,今年头一二个月房价上涨了17·3%。另有多个
城市上涨超过10%。本人居住在一个向以物价平稳,并正在以“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
城市”的口号营销的城市,今年一二两个月房价也上涨了9·8%。在绝大数普通大众
已经买不起房的情况下,这样的涨幅应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可是,在中国,每一个人都是“宏观经济学家”,他们可以提出很多“房价适度
升高”对经济发展的好处,如果说到负面,则可能是:房价太高将会导致经济危机,
不利于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再要说下去,可能是房价过高将抑制人才流入,结果是不
利于城市的发展。总之,一切都是以城市的发展,经济的可持续为圭臬,却不会以“
人的发展”,“人的可持续性”来看看房价。仿佛房子不是人居住的,而是“城市居
住的”,“经济居住的”。以城市为本,经济为本,正是中国人的一般思路,君不谓
相当可怪耶?
除了需要房子的人,中国有强势集团,以及一切有话语权的人们,绝不会考虑到
,房价过高对于真正需要房子居住的人来说,是一种非常真实的痛苦,房子是对他们
的人生的悲惨剥夺。居住,原本是实现房子的正常功能,房子只有到了需要居住的人
手里,才能实现它的使用价值。可是,在中国,房子在中国,成了资本剥夺穷人的利
器。在中国,很多住房不是居住品,而是炒家的道具。在中国,大量的穷人流离失所
,而大量的房子长期空置。在中国,各种投机行,都是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允许范围
,有的甚至受到公开的鼓励,有的城市把所谓的炒房团视为政府的上宾,认为这一剂
伟哥可以给城市带来GDP的勃起。
二
我们这里讨论的“真正需要房子居住的人”,暂时排除那些终其一生的积蓄,也
根本不可能买到城市的一小间屋子,城市设计也实实在在地没有考虑他们,因而他们
也根本没有在城市买房的奢望的那部分流动的劳工,例如数量庞大的农民劳工,而是
专指那些经过刻苦努力,从大学里走出来的雄心勃勃的青年。
正是这些新一代青年中的精英们,成为了房价暴利和成品房暴炒的最后埋单人。
这是新时期中国青年的深创巨痛。在中国的住房转型中,他们的上一代,原先居
住在城市的上一代,享受了福利房延续下来的利益,特别是公务员,和强势垄断集团
,除了占有第一次产权转移的福利房,接下来,一而再,有的甚至再三享受到“集资
建房”,即国家再次赠送地皮,目前,有的中小城市甚至还在瓜分这一块最后的蛋糕
。有在春节期间,见到一个五十万人口的中型城市的宏大气魄:把政府机关整体移植
到一片新区,而在那附近,则划出大片地建公务员住宅,这一伟大的住宅区的房价,
是当地市场价的三份之一。但是,就整体而言,当目前的新一代青年走出大学校园,
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为奇特的分配方式已经尘埃落定。
尘埃落定后的房价,成为一块巨石,压在新一代青年精英们嫩的肩上。这是他们
的宿命,除非他们像中国的民工一样,不打算在城市终老,但是,他们已经没有退路
,家乡没有祖田,他们必须留下来。
这些青年们正睁着惊不定的眼睛惶恐地看着这个世界。让人们来看看他们的经济
前途,看看他们怎样开始建设他们的生活。
三
据统计,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平均工资在很多城市已经不足两千。设若一个城市
的房价为五千一平方米,则一个大学毕业生一年的收入只够买到三平方米,这还是一
个毛坏,如果算上装修,还可能不足三平方米。如果他设想自己将来居住的目标房是
八九十平方米,如果在每平方四五千的基础上,今年头两个上涨了10%左右的话,那
么,在他追求他的房子的这两个时间里,房子隔他又远离了三到五万元。或者说,他
工作了三个月,他倒欠了房地产三到五万元,倒欠了房地产商五到十平方。而他这两
个的劳动所得,仅仅与房价的上涨部分相比,也真的算得上可怜得很,几乎可以忽略
不计。
如果你在街头被人抢掉你的几年的收入,这是一个治安事件,但是,如果这事如
果是“资本干的”,特别是当资本执房子的“利器”,你得乖乖地就犯,因为,非常
不幸的是,你是一个人,在世界先进文化的人权标准下,人必须住在房子里,否则你
可能影响市容,有警察来赶你的。
上面计算房价的理论比较粗放型,如果切实计算,应该说,今天绝大部分青年还
是早点死了把自己放在自己的房子里的妄想为妙,因为根本你没有希望买得起房子,
因为你从25岁储蓄到35岁,也不可能交得起30%的按揭。你难道愿意把自己的一生套
牢在房子上吗?你不是满怀豪情深明大义,要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理想人类的前途做
点什么吗,难道你就这样把自己献给了遥远的房子?
你可以寄希望于将来,例如在十年以后的某一天开始,工资,上涨得比房价快,
那时你可以交出起30%的首付。但你不只能生活在目前的现实中,你的现实是,租房
吧,房源是有的,很多人换了房,很多房空了出来,也有很多房是专门被买下来供你
们去租的。
住在租来的房子里,以慢八拍的速度储蓄,看着房子涨价,这不仅令年青人本身
痛苦,也令父母着急,于是,很多青年依靠父母的支持买房,于是,一代优秀青年成
为“啃老族”。然而,还有更多的父母没有能力支持儿女在城市买房,还有许多的大
学生,开始工作以后还要还助学贷款。
如果我们乐观地假设你运气不错,找到一份好工作,或者有老一代可啃(如果你
父母的钱来得“太容易”,请不要加入这种假设),凑齐了30%的首付,就可以按揭
了吧。如果从35岁开始办25年按揭,那么,刚好是一辈子的还款计划。如果做30年的
还贷计划,就需要拿退休金还进去。不过,总算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了,恭喜你已
经把自己的下半生成功地抵押了出去。从此你必须做一个最乐观的人,对我们这个社
会的稳定祥和做远望的预期,不至于在某一天,银行的利率做出成倍的调整,或者把
“旧币”按一万比一的比率兑换。
四
这一代青年是不幸的。不独是他们生活在新保守主义时期,头脑被洗得比任何时
候都有效,而他们一出身社会就面临一个更加森严的等级社会,弱者的权力基本被忽
视。
然而,走在他们前面的,也正在痛苦着。
昨天晚上,一位叫“一看三叹”的朋友在我的上一篇博客日记《抵押给资本家和
GDP的一代》上留言,我看了以后,就写了这一篇。这原是4月1日晚上去开县采访,
在成渝铁路的火车上,火车上也没有法睡稳,打开写字板闲看,觉得“抵押”一文意
尤未尽,就随意地写了几段,今天续写,把“一看三叹”之叹加在这里——
我一路读到了硕士,读到了屋上无片瓦,不对,是手上连根椽条都没有的境地。
午夜梦回,我总会唏嘘感叹,要早早放弃理想,选择初中毕业后就进入尚包分配
的中专为自己的屁股选一个位置,兴许今天我可以好好做个脑满肠肥的准中年人,象
他们那样,象今天可以左右我的那些人一样。
理想是左派谈的,理想是右派谈的,理想是拥有宽敞明亮书房的人谈的。他们可
以端着茶杯交流他们的忧伤,他们的痛苦,他们的志得意满,他们的郁郁寡欢。
我们只能谈论现实,我们只能交流公务员考试经验,找工作面试经验(感谢上帝
,他慷慨地允许我们也能端着茶杯)。
他们是理想主义者,我们是经验主义者。
他们和我们,是一枚钱币的两面。
——我深深地为这旷世悲怆的文字所震撼,没有比这样的表述更有力的控诉了。
请允许我跟你交流我的忧伤!
请允许我接着你的话说。当年上中学抄你作业的那个同学,没有考上大学。你上
大学的时候,他做了乡团委书记;你大学毕业时,他做了乡党委书记;你研究生毕业
他到县里当一个局长,后来管组织,后来管宣传;现在,你硕士毕业了,博士毕业了
,他已经做了县委书记,他已经先你有了学士文凭硕士文凭甚至博士文凭。他在做乡
党委书记时在县城买了房,他在做县委书记时在省城买了房,他现在正准备在北京买
房,他的孩子从英国留学回来要留在北京——他在当县委书记的第一年就把孩子送到
英国自费留学,受贵族教育去了。
五
说到青年的前途,在中国式的语汇里,特指政治前途。我这里局限于经济前途。
如果话说到这里还有人不能理解今天的城市青年的痛苦,那就是太不负责任了。
中国人爱存钱,据说这是中国人对未来没有信心的表现。而最需要对未来有信心的一
代青年,却没有办法存钱,那么,他们的信心从哪里来。他们除了年青,什么都没有
。即使他们受了良好的教育,有知识和技能,目前,却只有少部分的青年,在外企,
或者其它上升型企业,或者其他垄断性的企业里,才能把知识和技能卖个好价钱。即
便这样的青年,面对今天的房价,也是充满恐惧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彭
兴韵在近期南方周末写道,他的一位在某金融机会做高层管理职位的朋友也无奈地感
叹,他的收入应该算是很不错了,可是,也很难在北京买到一套自己满意的房子。何
况,更多的青年,他们大学毕业了,还得去跟那些没有上过大学的同代人竞争劳动机
会。
中国的事情真是不可思议。法国在过去近十年,房价也翻了一翻,但这是在他们
原先买得起房的基本上涨的,而同时他们的工资也涨了10%,可是,最近他们却因为
劳动法的什么情况而闹起来了,主要是青年。而我们的房价在两三年间能够翻一翻,
我们的青年原本就买不起房,翻过以后的房子几乎成了梦一样虚幻,中国青年真的没
有意志,可以任意搓揉?
据说我们这个社会已经积累了很多财富,这应该是真的,我们的城市已经建设得
很华丽,华丽得无法居住。然而,至少,应该给青年一代稳定而有希望的生活,起码
应该要让他们看得到房子的希望,要让他们觉得,买了房子也不至于把自己的余生中
的大部分剩余价值抵押了出去。如果不能使全部青年有这样的希望,至少应该让原本
充满雄心壮志的知识青年有这样的希望,否则是很不妙的。就我个人来说,我不喜欢
把这个问题扯到社会稳定的方向上去认识,我知道有很多论者说到这里就要说这是一
个社会稳定的问题。幸好我不是一个稳定性专家,我只是觉得,这当然是一个潜在的
社会稳定问题,但是,我觉得它首先是一个关于个人命运的问题,是人价值的问题,
是一个社会正义的问题。而仅仅因为它是这样的问题,就足以成为重视的理由了——
难道不是吗。
作者:
peacemaker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81774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