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东海一枭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280

经验值: 24050


文章标题: 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331 reads)      时间: 2006-3-24 周五, 上午9:29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孟子为什么说"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专家学者每以此言责难孟子,或把它当作孟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的证据,或认为这是孟子品格中的缺陷狡猾之处,认为这是两面派势利眼的作风:一边主张舍生取义、民贵君轻,自诩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善养吾浩然之气,一边却害怕巨室,屈从权贵。这些理解,全都谬以千里。

高明些的将此言理解为:体现了孟子政治上现实的一面和妥协的智慧。这没什么错,但仍然是肤浅的。对于古人只言片语,不能孤立地看,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上下文的整体语来去读,才能全面整体从而正确地把握其中真义。对孟子这句话,尤应如此。

把周朝(包括之前的夏商)及各诸候国的政治称为君主专制,其实不确,应称为贵族专制或贵族共和制。当时政治体制,纵的方面是君位世袭,横的方面则有氏族集因共治。这些世臣大家也就是孟子所谓的巨室,势力很大,其地位比中共的"政治局常委"还要高,常拥有废立国君的力量和权力。但春秋末年以后,新的地主阶级开始走上了历史舞台,旧贵族政治上和经济上社会上的地位受到严重打压。这些新兴权贵思想上的代表法家采取各种变法手段,无限度扩张君主的权力,实行恐怖霸道的统治,贵族共治的优良遗习逐渐消亡。

孟子之言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发"的,希望当时执政者在推行政策、措施时尊重贵族大家的意见,发扬"民主作风",不要独裁独断,霸道专制。

再联系上下文读,孟子的整句话是:"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相对于新兴贵族和法家人物,旧贵族有恒产有恒心,有善政德教的遗习,往往得到一国民众的信从悦服。"不得罪于巨室",就是不得罪于民众百姓。可见孟子此言,体现了他对专制淫威下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注,与他的民本思想一脉相承。

朱熹对孟子此言的注释和理解,比当今许多学者高明多了,谨附于此供参考:盖巨室之心,难以力服,而国人素所取信;今既悦服,则国人皆服,而吾德教之所施,可以无远而不至矣。此亦承上章而言,盖君子不患人心之不服,而患吾身之不修;吾身既修,则人心之难服者先服,而无一人之不服矣。林氏曰:"战国之世,诸侯失德,巨室擅权,为患甚矣。然或者不修其本而遽欲胜之,则未必能胜而适以取祸。故孟子推本而言,惟务修德以服其心。彼既悦服,则吾之德教无所留碍,可以及乎天下矣。裴度所谓韩弘舆疾讨贼,承宗敛手削地,非朝廷之力能制其死命,特以处置得宜,能服其心故尔,正此类也。"(《孟子集注》)
2006-3-23东海一枭
首发2006、3.23《民主论坛》http://asiademo.org/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东海一枭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163992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