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史可法的选择(三) |
 |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gif)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5
|
|
|
作者:芦笛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史可法的选择(三)
芦笛
既然史可法不是什么“民族英雄”,古代中国也没有什么“民族英雄”,那么,他到底算不算“英雄”?
这就是我想澄清的最后一个概念:世人频频使用这个概念,却很少意识到究竟是其涵义是什么:所谓“英雄”,到底是说此人乃道德模范,是说他才干非凡,还是说他做出了一番大事业(亦即所谓“以成败论英雄”),抑或兼而有之?
奇怪的是,现代人的英雄观甚至比擅长模糊思维的老祖宗还混乱。在这个问题上,古人倒是难得的清晰专一:评英雄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政治挂帅”,言行符合孔孟之道的道德规范的就是英雄。不管你才能如何,官位怎样,只要你恪守君臣大义,那就是忠臣,就是清官。反过来,如果你违反了这道德标准,则哪怕你有曹阿瞒的过人才干并完成了他那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仍然是遗臭万年的大白脸奸雄。
用这个标准来看,则史可法当之无愧是传统的道德英雄(亦即忠臣)。文天祥的绝命词是“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史可法同样可以响亮地这么说。他的确不折不扣地做到圣贤们的教导。至于他没有战略眼光也好,没有军事才能也好,没有行政才能也好,优柔寡断也好,婆婆妈妈作滥好人当“老媒婆”也好,都毫不妨碍他的道德英雄地位。
这就是真正的悲剧所在:圣贤书只教你怎么作忠臣,并不教你作能臣。孔子本人虽然多才多艺,可惜“六艺”并非传统教材。圣贤只负责你的德育,不负责你的智育,遑论体育。培养士子的智力才干这个重要问题,不幸处于孔孟的视野之外。极而言之,哪怕你是白痴,同样可以成为传统社会的英雄。为君王们旌表的那无数贞女烈女孝子们,到底有谁是因为才干和贡献出众而获此殊荣的?这正如毛时代那些英雄一样:向秀丽、徐学惠、雷锋、王杰、欧阳海、刘英俊、门合……有谁不是道德英雄?谁又有过人才干,为社会做出了杰出贡献?
这就是孔孟之道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毛病:圣贤们不幸长了马悲鸣的“隧道眼”和“直线脑”,在大千世界万事万物中,竟然只看到了道德这件事,所著经典除了谈论道德之外,什么其他话题都没有。问题更在于他们还不是一般的伦理学家,乃是“伦理政治学家”。在他们的直线脑中,安邦定国如同儿戏一般简单,治国只是一个道德完善过程,只要“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则天下也就大治了。圣人哪,请您去跟闯贼、献忠、皇太极、多尔衮诸人讲授讲授这套去,成不成?
这种道德政治观被宋明理学发展成了完备的道德宇宙观后,社会也就彻底丧失了生机。
本来,要培养读书人安邦治国的实际才能并不困难,历代史书就是教材,这就是司马光为何要编写《资治通鉴》,那其实就是针对孔孟的“政治理论”与实践彻底脱离的缺陷而采取的补偏救弊措施。不仅如此,一直到北宋,士大夫还喜欢写作史论,诸如三苏的《六国论》,大苏的《晁错论》等等都是有名的例子。这种写作,为读书人提供了思索古今政务得失的训练,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政治才能的机会。
但到程朱理学成为时代主旋律之后,“治经”便成了主要的学习内容。文天祥自己就说:“辛苦遭逢起一经”,只要把那一经读得烂熟,就能做大官管理国事,这还能有好事?选拔上去的官员是否有治国才干,完全靠撞大运:如果他本人碰巧有看史书的业余爱好,天资又聪颖,那国家就有福气了。如果他除了必修经书之外什么都不看,除了写作才能之外什么才干都没有,照样能被选拔去管理国家,请问那和永贵大叔当国务院副总理又有何差别?
总而言之,儒教“进化”成了走火入魔的理学之后,士子的教育和遴选就完全以“道德文章”为唯一标准。中国的第五个伟大发明,乃是科举制度,可惜具体运作从来也没弄对。唐代以诗赋取士,明清以八股文取士,选拔出来的“人才”全是写匠,直到晚清才悟出错在何处,改试策论,可惜已经太晚了。
这也罢了,最糟糕的还是程朱理学把个人道德修养当成了毛主席革命路线一类的“纲”,就此制造出并提拔了两种人:傻子与骗子。傻子是史可法那种真的道德志士,而骗子则是后世政工干部的前身,靠装圣贤(=后世的学雷锋做好事)博得功名后,再以唱道德高调进一步爬上去。自己没有治国本事,便变成后世四人帮那种“路线斗争高手”的祖宗,专门引经据典地去和干实事的人过不去,动辄指责人家违反了圣贤教条。例如海瑞本人没本事考上进士,便先靠装圣贤以举人之身混了个小官作,进而“讪上卖直”,以上疏骂皇帝而声誉鹊起,就此作了大官。
可悲的是,张居正那种真正的治国奇才,在历史上的名声还远远不如海瑞那专职道德干部的高。正因为此,尽管清代读书人吸取了沉痛教训,改治所谓“朴学”,但官方从未批判过这套肉麻把戏,于是当遇到外来危机时,类似晚明的“清流”们又再度跳出来误国殃民。清朝第一个改革家“鬼子六”恭亲王受不了清流们引经据典的歪缠,只好跟那些专打道德方天印的政工师们说:你们说的全对,不过,如果背诵圣人语录能打退洋鬼子,请诸位这就去大显身手,行不行?
这也就是为何汉人文官武将在明朝这边毫无能为,一旦投降过去却能大展才能抱负,简直像换了个人一样。皇太极和洪承畴的对话就最能凸显双方在此问题上的优劣。他问洪,崇祯为何如此刻薄寡恩,动辄弃将帅于死地?洪说,崇祯身旁文臣太多,谋划国事时聚讼纷纭。皇太极驳道,那是皇帝昏暗,臣子蒙蔽主上,才冤枉乱杀一气。对那些死战被擒或是因为势蹙力竭不得不投降的将帅们,就算是身陷在敌国,人主也该用财货赎回,岂能像崇祯那样,把人家的老婆孩子抓起来杀头流放?
皇太极雄才大略,御下宽厚,后来的多尔衮也如此,与崇祯猜疑残刻(真是朱元璋的嫡传子孙,明亡了当真是特大好事一桩)形成鲜明对比,自然将士用命。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他不是明臣,没有吃过清流们的苦头,所以无法体会老洪吐的苦水。满清毕竟是野蛮人,虽然在关外时就已建立了模仿明廷的官制,但人家毕竟没有遭受理学的荼毒,实行的还是野蛮人的费厄泼赖,任用和提拔官员只看他的武功政绩谋略,不管他的道德高调唱得是否响亮,更没有明朝那种“嘴力分工”──使嘴的与出力的分成两拨人,将士效死在外,道德政工师们聚谗于内。如果没有这群道德动物,则光是崇祯残刻寡恩,恐怕也不至于害死那么多能员干吏。
简言之,理学成了教育与取士的指导方针之后,不但使得毫无治国才干的庸才可以飞黄腾达,变成专职道德干部,而且使得“打道德方天印”成了一种简易谋生之道。哪怕是皇帝撞大运碰上了能员干吏,那些人也得日日夜夜处在那些道德动物的监视暗算之下,最终如于谦、熊廷弼、袁崇焕那样被谗死,那还能指望文官武将们如在清廷一般生龙活虎大有为么?
愚以为,史可法就是这种背时制度的牺牲品。他才具平庸,却是个真正的老好人,性格温和迟疑,婆婆妈妈,在那种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写给太太的信竟然如同写给母亲一样恭敬谦卑,根本就不适合在官场上混,遑论是在“山河破碎风飘絮”时,出任名义上的“首席军政长官”和前敌总指挥。如果国家采用了合理的干部制度,则这种老好人根本也就不会被选拔出来,即使作了官也只会当个勤谨的小员司。可惜他私德出众,是左光斗的弟子,又写得一手好文章,竟因此被那背时制度推到最高官位上去,担负起挽狂澜于既倒的历史重任。一个无比善良的庸才处在这种尴尬的地位,能作的也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他的best. Sadly, it was not good enough at any rate.
老史似乎颇有自知之明,心里有苦说不出。记得有人恭维他是诸葛亮,他说,他的才能岂如诸葛亮?能做到的也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看他给夫人的遗书,当真是字字血泪,可知他早就起了死意。的确,死才是他能报效国家的最好方式,也是将他从无法解决的历史难题中解脱出来唯一选择。他最后骂贼而死,当真是死得其所,无论是从国家还是从个人角度来说都是最理想的“交卷”方式。
下面就该文的轻薄指责,逐条为史阁部辩诬。
一、史可法怯懦避战,长期消极无为,只想偏安江南一隅,毫无规
复中原的勇气和决心,在山东河北人民举起义旗并盼“王师”如望
岁之际,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竟然不敢派兵去接收华北大片领土,
致使满清赢得了各个击破的喘息时间。
这完全是站着说话不腰痛。作者似乎把史阁部的头衔当了真,以为他真是大权在握的“前敌总指挥”,其实他乃天下第一空心大老倌,什么实权都没有,有什么可能去光复中原?
南明弘光朝廷的先天残疾,乃是崇祯那疯子造成的。明成祖把京城迁移到北京那死地去,有明一代,京城几次被围,凸显了在那儿定都的荒谬。本来,明太祖选的国都乃是南京,明成祖北迁后,在“陪都”南京留下和北京一模一样的“镜像朝廷”。在这种情况下,朝廷随时都可以、也早就该迁移到南京去了,可竟然就是不这么做。
闯贼包围北京前,崇祯也看出了形势的危险,本想逃往南京,但专职道德干部们趁机出来显示风骨。崇祯最怕人家说他是昏君,于是就不走了。你自己要死也行,总该把皇太子送往南京去以防万一吧?他偏不。于是闯贼进京,他自己吊死,皇太子被俘。自成也倒没难为他,只是把他押在军中,同往山海关,山海关败回后便把他放了(这一手倒实在漂亮,不能不称赞)。但其时兵荒马乱,太子养于深宫,有什么生存能力?就此从历史上神秘失踪。
这就给南方的忠臣们出了个天大难题。南京倒有个“镜像朝廷”,可没有皇帝。如果太子在那儿,则名正言顺地登位,按孔孟之道,立即就拥有天然绝对权威,谁敢不服从?现在太子生死不明,国家又一日不可无主,只好从权,另立新主。但如此拥立的新主,从根本上就缺乏“真命天子”的权威。
过去明英宗受太监王振愚弄,亲征瓦剌(蒙古一部),兵败被俘,瓦剌君主也先挟英宗而来,兵临北京城下,讹诈明朝政府。于谦当此危急存亡之秋,毅然拥立新君,在北京城下大败也先,挽救了国家。但后来英宗被放归,被软禁多年后,终于夺位复辟成功,拥立新君的于谦竟被他挟嫌报复处死。后来的臣子谁不知道这往事?如果皇太子被自成杀了,那倒还减轻了问题的难度。他却偏偏生死不明。万一拥立了新主,他又突然出现,“非法”拥立新主的臣子们岂不是要步于谦后尘?
因此,从弘光朝廷成立那天起,这问题就是史阁部的心病,从他写给多尔衮的回信中一眼就能看出来。多尔衮骂南明朝廷是僭立的伪朝廷,那本来是“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的“一个中国原则”,意思是既然有了清朝皇帝,南明皇帝就是伪皇帝。可这指责却歪打正着,可可打在史大人的心病上。他心虚情怯,不惜长篇大论并捏造神话,证明“今上”何等英明。可笑的是“碧血汗青”先生却看不出来,斥之为“卑躬屈膝”。
史阁部心虚也倒罢了,关键在于弘光登基的合法性为内争提供了个响亮的借口。弘光被拥立后,有个廉价骗子冒充太子跑到南京去。弘光倒也不敢怠慢,请见过太子的人去证认,并用宫中掌故去考较他。众人一致认出那是西贝货,但消息已经沸沸扬扬地传了出去,以致弘光等人明知是骗子,也不敢处死之,免得让专职道德干部们说嘴,反倒说不清楚了。与此同时还有个类似的“童妃案”,都成了朝野皆知的“特大政治丑闻”。民间传说童妃确实是真货,甚至说弘光并非朱家子孙,乃是冒充的福王,甚至就连黄宗羲都言之凿凿地这么说。
这“拥立”问题就此成了南明一系列政权的催命符,朝廷党争与军阀内战的绝佳借口。南明的功夫全用到自相残杀上去了,谁想得起什么抵抗清兵,遑论光复中原?
这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其实为的还是私利。拥立乃是高回报的政治投资,皇帝对拥立大臣必定要酬报以高官厚禄,清浊流当然要为此打得不可开交。浊流马士英、阮大铖(此人住宅所在街道名称很怪,唤作“裤子裆里”,于是清流们便称之为“裤子裆里软”,可见清流就连嘴都是脏的)等人主张拥立血统比较近的福王,而清流们主张拥立比较“贤”的潞王,其实后来事实证明,福王和潞王乃一丘之貉,捆着吊着都是一回事,皇家的下滥乃是从朱元璋的基因里传下来的,哪有什么贤愚不肖之分?清流们真正的动机,还是因为东林党人得罪过老福王的母亲郑贵妃(不敢肯定姓是否弄对了),怕小福王当皇帝后报复而已。
为了战胜清流,马士英便“枪指挥党”,以丘八去压倒秀才们,拉拢“四镇”亦即高杰等四个大军阀参与拥立。史可法虽属清流,也属意于据说比较“贤”的潞王,但他性格温和,也没有私心,顾全大局便同意了马的主张。其余清流不甘示弱,便去交结与之有点渊源的另一大军阀左良玉。双方争相讨好武夫,遂使朝廷彻底失去崇祯时代“党指挥枪”的绝对权威。
当时南明拥有的武装力量主要是称为“四镇”的四只军阀武装,以及表面承认弘光王朝的左良玉的大军。四镇乃是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以高杰军战斗力最强。高杰原是李自成部将,因爱上了自成抢来的妻子,带着她投降了明朝(这其实是很精彩的爱情故事,自成那枭雄竟然会戴绿帽子,而且终生未能复仇,笑死我了)。自成进北京后,高杰吓得往南方逃。适逢南明需要拥立新君,马士英需要枪杆子增加说服力,他就此一跤跌到了富贵中。他的部队完全是土匪,抢劫百姓比自成的叛军还厉害。他和刘泽清一样,本是望风而逃的败将。如果放在崇祯手上,早就砍了脑袋了,可因为拥立有功,竟然加官进爵。其余的黄得功、刘良佐虽然没有这种劣迹,但也没有什么战功,全靠拥立之功封侯封伯。未参与拥立的左良玉也如此,他也是毫无战功的“逃将”,但因为拥兵20万,竟被封为宁南侯。
滥施封赏,并没有买来武夫们的效忠。5大军阀跋扈自雄,四镇都拥有独立的财权和军权,自行征税,所得不必上缴,还有权开荒、采矿,完全成了晚唐藩镇割据那套。史可法别说指挥他们的军队,就连自己都曾一度被高杰抓起来,全靠高杰那甜心夫人深明大义才被释放。高杰不但不服从指挥,而且竟曾攻打扬州城,准备将该城洗劫一空,全靠史可法使出婆婆嘴来才让他放弃此念。
没有参加拥立的左良玉更混帐,尽管朝廷看在他20万兵马的面子上,照样封了他侯爵高位,但他仍然心怀不满。假太子案和假童妃案爆出后,他自以为当董卓的时机已到,竟然捏造“太子密谕”,扬言“清君侧”,全军从武昌顺流而下前往南京,行前竟然下令部下屠城,大肆屠杀武昌人民。南明覆灭乃至史可法壮烈殉国,就是他发动大规模内战的直接结果。这就是复社那夥清流拉拢吹捧的“忠臣义士”!可笑的是孔尚任的《桃花扇传奇》居然还把左说成是个香饽饽。
藩镇割据,乱成这鸟样子,谁有本事扭转乾坤?作者只看见史阁部那显赫的官衔,却忘记了史大人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左良玉全师东下时,正是多铎大军南下之际。不但左在此国家危急时刻悍然发动大规模内战,而且马士英竟主张:“宁可君臣皆死于大清,不可死于左良玉之手”,并严令“有议守淮者斩”,此后又下诏令史可法尽撤江防之兵,去防御左良玉攻势,这才害得史大人独守孤城扬州。他在给夫人的遗书中沉痛地说:“人心已去,收拾不来……如此世界,生亦无益,不如早早决断也。”如今后人看不见那个乌烟瘴气的混帐世界,却去指责他畏敌如虎!
【未完待续】
作者:芦笛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