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青春之歌》里的余永泽走了!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青春之歌》里的余永泽走了!
dck
加入时间: 2004/04/02
文章: 2801
经验值: 4649
标题:
《青春之歌》里的余永泽走了!
(606 reads)
时间:
2006-2-27 周一, 上午1:24
作者:
dck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青春之歌》里的余永泽走了!
逆耳忠言 为良师益友张中行先生远行说几句话 2006-2-26 06:51 [Click:10]
前天(2005年2月24日)凌晨2时,年近百岁的人瑞国学大师张中行先生驾鹤西归了。我于互联网上在第一时间得知这一消息时的第一反应是:脑子里既像是一片空白而确实无话可说,又像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总之,沉吟良久,却终于一句话也没有说。
然而,无论是在我的人生观的形成方面还是在我的写作风格的形成方面,张中行先生都是我的良师,更是我的益友,良师益友出门远行,从此一去不归,作为晚辈学子、忘年神交还是应该说几句话罢。既然如此,那就任思绪信马由缰,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地说几句话罢。
我第一次知道张中行先生的名字还是缘于我无意中见到的一本叫作《负暄琐话》的书,顾名思义,就是冬日里一个叫作张中行的老人在和熙的阳光下与人们闲聊天。从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开始,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张中行先生亲自交往过的上至章太炎、胡适之、刘半农、朱自清等名扬海内外的名士,下至名不见经传的各行各业的小人物的喜怒哀乐、珍闻逸事深深吸引住了。尤其吸引我的还是张中行先生在书中叙事论人时自然流露出的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感人至深的良知与平实真挚、清隽优雅、娓娓道来的引人入胜的写作风格。待到我将这本书一口气读完之时,已是掌灯时分了。
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我身边还有像张中行先生这样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却一直安贫乐道的德高望重的贤者。这在浅薄浮躁、物欲横流的当今之世,张中行先生真可以称得上立身处世、道德文章方面的楷模,修身养性、自我完善方面的绿洲了。
从那时起,我不但将《负暄琐话》的姊妹篇《负暄续话》、《负暄三话》悉数拜读,而且尽其所能将张中行先生的《流年碎影》、《说梦楼谈屑》、《民贵文辑》、《顺生论》等有代表性的著述尽数收入书斋。随着对张中行先生著述的深入研读,一个饱经沧桑、心地善良、学识渊博、忧国忧民的智者形象跃然纸上。我还不无意外地了解到张中行先生作为一个老北大中文系毕业的教育家还是使我家三代人受益的中学语文课本的编撰者,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说,张中行先生都是我的老师。
虽然张中行先生学富五车,腹笥丰盈,负暄闲坐,冷眼观世,谈禅论佛,评儒议道,信手拈来,皆成文章的学者大家风范对我的影响极大,但认真地说起来,张中行先生对我影响最大的地方还是让我牢牢地确立了作人的底线---超越时空的良知。张中行先生“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人”的自勉绅言永远是我的座右铭。
张中行先生对写作所持的原则“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则已成为我行文的信条;张中行先生倡导的写作境界“言为心声、言之有物、采花成蜜、行云流水”更是我追求的目标。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张中行先生对我人生的最大馈赠竟是本着“不宜写者不写”的原则通过其著述的一以贯之的主旨精神让我感悟到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人生哲理,这大概就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那样的真正的人生之道罢。我对此的感激之情是没齿不忘的。
张中行先生一生远离官场,历尽磨难,淡薄名利,潜心治学。所居陋室除了两个大书柜和半百藏砚外别无长物,尝自嘲是“都市柴门”中的“半百砚田老农”,却也过得安适自在。孔老夫子曾盛赞安贫乐道的得意弟子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照此说来,同称“燕园三老”(即北大三元老张中行、金克木、季羡林)的季老称张中行先生是“高人,逸人,至人,超人”确实不是虚誉。
张中行先生喜喝酒(北京当地产的大众型的二锅头)抽烟,并不注意养生之道而却能长寿,这得归功于张中行先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儿孙孝顺、学业有成(张家祖孙三代都是北大毕业)自不必说,老伴的悉心关照起了决定性作用。张中行先生曾吟有诗句“添衣问老妻”,自己解释曰:“吃饭我不知饥饱,老妻不给盛饭,必是饱了;穿衣不知冷暖,老妻不让添衣,必是暖了。” 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夫妻之情溢于言表。而张中行先生对其前妻杨沫出于政治动机在小说《青春之歌》里将张中行先生作为余永泽的原型百般丑化的行径始终抱着以德报怨的宽容态度,这突出地表现在文革中杨沫挨整时张中行先生非但没有屈从当局压力对杨沫落井下石,反而为杨沫说好话开脱。没有大道德者是绝做不出这样的事的。有大道德者必仁慈,而“仁者寿”之论则是古已有之,看来张中行先生的长寿亦得益于此罢。
张中行先生走的时候很平静,四个女儿都守在身边,但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而只是说:“我要说的话都写在我的书里了,没有什麽要说的了。” 真可谓“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边云卷云舒”。
张中行先生远行之际自己没有什麽话要说,我作为张中行先生的晚辈学子、忘年神交还是想说几句话的,于是就说了以上这些话。
作者:
dck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6248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