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小小环球,容不下两家文明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小小环球,容不下两家文明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小小环球,容不下两家文明 (1336 reads)      时间: 2006-2-04 周六, 上午11:29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小小环球,容不下两家文明


芦笛


最近中东两件事,让西方文明世界备受冲击,一是巴勒斯坦人民民主选举出了哈马斯,另一件就是漫画事件。

老实说,第二件事让我乐不可支,照例是带有三分幸灾乐祸的那种devilish pleasure。依愚见,此事给倒共与拥共阵营同时出了难题。

众所周知,无庸置疑,倒共阵营从来是凡捧美打回,而拥共阵营则反之。偏偏最近刚刚出了个由“民主大拿”胡平发起的“禁歌运动”,这档子事干得实在见不得人。楼下小鞍子已经指出了,比回回禁漫画还恶劣。您说,这些人如果知道世上有“一重标准”这回事,还有什么脸再去骂回回,捧老美?

同理,拥共阵营如果真知羞耻,既然要支持回回借漫画起哄,指责袁伟时教授侮辱了中国的伟大国父孙中山,那对“禁歌运动”恐怕就无法开口指责了吧?

由此可见,只有超越于政治立场的独知,才能真正实行一重标准。

那哈马斯当选的事也让我很开心。早在英美侵略伊拉克前我就大声疾呼过了:不要以为民主是什么普适的客观规律,在中东根本就行不通,想用刺刀把民主强行移植到那儿去,绝对只会引来灾难。现在好,美国陷在伊拉克无法脱身不说,还弄出了个民主怪胎来伤脑筋。小布什那群顾问,真是蠢到了姥姥家。

这些其实都不是我想说的事,本文想说的,还是骆驼的文字引出来的一点轱辘话。

刚才看了骆驼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文字,觉得他还是不明白义和团是怎么回事。

拳乱确实是文明冲击引发的骚乱,但拳匪并不是什么誓死以身家性命捍卫祖传生活方式的英雄,而是趁机打家劫舍的暴民。那些人擅长的乃是“杀二毛子”,也就是咱们精通的“不杀鬼子杀汉奸”的内战内行国术。大乱一场,最后辉煌战果就是抢劫了无数京城富豪,外带在大街上杀了两个手无寸铁、孤独无援的外交官。真有生命危险的地方,人家只会远远地聚众虚张声势,比赛谁的嗓门大。哪怕喝了刀枪不入的符水,真敢玩命冲上去的其实没几个。例如西什库教堂乃是弹丸之地,根本没有什么重兵把守,但几万拳匪围攻数天数夜,竟然就打不下来。这原因很简单:怕死。东交民巷使馆区就更不用说了。

等到八国联军来时,英雄们便一哄作鸟兽散。真正浴血抵抗联军的,乃是最后壮烈殉国的聂士成将军。这种人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聂将军恨透了拳匪,知道那些暴民只会给国家招来大祸,使馆区更是攻打不得。但慈禧老佛爷既然下了宣战大诏,他自然不便公开反对,只好两面开弓,佯作进攻使馆状敷衍上司,暗地里却用洋枪痛诛拳匪。等到鬼子兵打来了,他就和人家真刀真枪地干,肩起守土之责,直至壮烈牺牲。

最主要的还是,拳匪表现了典型的暴民愤民欺软怕硬的怯懦实质,完全是朝廷昏官放纵出来的。

拳乱始于山东,乃是顽固派官员巡抚毓贤扶持起来的。后来袁世凯简放山东,大杀拳匪,匪徒们乃逃往直隶,又受到当地的守旧派扶持,最后竟然得到老佛爷的批准,这才如燎原之火蔓延北中国。如果没有官方有意扶持,则拳乱根本也就不会兴起。朝廷扶持拳匪的官员,恰恰是最反动守旧的顽固派,和通权达变、主张维新的洋务派针锋相对。即使是用当时的标准看,那场运动也是毫无建设意义的暴民骚乱。

当然,硬要说那是中国人捍卫自家传统生活方式,似乎也能说得过去。不过这种捍卫法,还不如不捍卫,只会“走向反面”。拳乱之后,老佛爷迫于中外压力,第一件事就是下诏明定国是,宣布预备立宪,作出彻底背叛传统生活方式的重大步骤。此后中国革命无日无之,最后的结果,乃是传统文明扫地以尽,什么都没留下来。

我早就反复告诉过诸位了,如今世上没有什么“中华文明”的神话。论物质文明,咱们早就“全盘西化”了。论精神文明,全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进口来的。狭义的文化又如何?小说、散文、诗歌、影视、戏剧、绘画、雕塑……有哪个文学艺术的分支不是亦步亦趋地模仿鬼子,不使用人家发明的形式和技巧?就连中文都成了“引进+翻译”的杂种。离开外来概念,咱们连日常谈话都无法进行。就连现在实行的专制制度,也不是祖传的旧式帝王制度而是进口来的极权制度,

这些事实,该是任何敢于面对现实的同志都得同意的吧?于今剩下来的,恐怕只有麻将、“食文化”、法轮功以及风水命理等等,连风雅的传统“妓文化”都没有了。敢情凭这点玩意,就敢厚颜称“中华文明”?

今天我转贴来的评论史可法的文字里引用了明末遗民顾炎武的话: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光从这话中就能看出,离开了从外国进口的概念,哪怕是准思想家顾炎武也说不清楚最简单的事。因为没有“文明”这个概念,老顾只好改变“天下”这一指代地理方位的词汇的原有涵义,强行作了独家定义,以此来勉强表达他想说的意思。

其实他想说什么,现代人一望即知。那无非是,“亡国”和“亡文明”不同。前者不过是朝代更替,只关系到君臣,与百姓没什么相干。但亡文明则是全民丧失原有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仁义”这类传统价值观,所以全民都有责任起来保卫旧有文明。就这么个简单意思。

事实证明老顾是杞人忧天了。满州入主中原后,吸取了蒙古人的教训,没有毁灭中国的传统文明,而是全盘保留了它。传统文明扫地以尽的丰功伟绩是我党完成的,但也没有引起全民的反抗。

我早在旧作中说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动乱,乃是西方文明冲击的结果,和回回们如今闹事也没什么不同。不过咱们捍卫文明的方式很特别,乃是窝里斗,对外用嘴巴,对内用拳头。等到决出了拳头最大的第一号流氓,则全民就扁扁地伏。哪怕这流氓彻底铲除了中华传统文明,逼令全民变发易服学俄语,人民也要认定他是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回回们的反击则是恐怖活动,好歹还是对外的吧,似乎比专杀自己人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光彩些。不过依我看,这成功的希望也实在渺茫。现实是,地球村上只能容忍一家文明留下来,所谓“多元化的文明共存共荣”只怕是痴人说梦。

这道理很简单:不管民主同志怎么布道,文明之间很难做到共存共荣,总是强大的一方吃了弱小的一方。而这“强大”与“弱小”的分界,其实是个物质较量。

马教的“唯物史观”虽然毛病百出,但毕竟含有部分真理,那就是,物质进步势必改变人民的生活方式,而这就是西方文明无往不胜的地方。它征服世界,靠的就是物质主义,而这恰好迎合了人类的天性,根本就无从抵挡。

凡是古老文明,无论是传统中国文明还是阿拉伯文明,都强调对物质欲望的抑制,而西方文明自中世纪后便突破了这道德的羁绊,认为满足感官享受并非罪恶,相反,千方百计刺激人民大众的物质欲望与享乐要求的消费主义,在老美心中反倒成了刺激经济繁荣昌盛的基本动力。这一套由老美在二战后推向全球。锋芒所向,便构成了一切其他文明迎刃而解的危机。

要明白这一点,只需看看日本就够了。日本算是应对外来文明挑战最成功的国家,她不仅迅速吸收了外来的强势文明,而且刻意保留传统文明,不但成功化解了两种文明的暴力碰撞,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留了自己的传统价值观。可如今又怎么样了呢?请问日本到底是更像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再过个把世纪,日本和欧美国家还能有什么差别?

台湾又何尝不是这样?记得有位老美指出,台湾人认同美国生活方式的程度,要远远超过对大陆的认同,而这主要是经济发达造成的,云云。

经济发达的确是腐蚀原有生活方式的最有效机制。欧洲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从奴隶制度到封建制度,从封建制度到资本主义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自由度越来越高,这改变乃是新的生产方式的需求造成的:经济发展有赖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必然改变原有生活方式特别是社会原有的价值观。这两者其实是相互为用的:富裕使得人民获得某种自由,而获得自由的人民在致富之后势必追求更多的发财自由。

经济发展改变价值观的最简单例子,就是人员的流动造成了传统家庭的解体,直接导致了性关系的随意性。英国朋友曾经告诉我,维多利亚时代的性观念也非常保守,和传统中国差不多。但老英现在却盛行杯水主义,比老美还严重。那原因很简单:过去人口不流动,男女社交面太窄,当然就容易从一而终。如今择偶如同进超市,货色充足,客观上造成了“爱情更新换代”的可能。再加上出国或到外地工作很容易,夫妇一旦分居,当然随之而来的也就是离异。

这就是为何中东回回折腾得越来越起劲的原因:他们正面临着传统生活方式特别是价值观被彻底消灭的空前危险。比起过去英国的武力征服来,老美的糖衣炮弹更可怕。武力征服只能占领土地,并不能改变人心,用老顾的话来说,就是“亡国而非亡天下”。他们如今面临的不是亡国,却是“亡天下”,灾难要大得多。更可怕的是“亡天下”的糖衣炮弹根本就无法抵挡──食色性也,谁有本事抵抗好莱坞的大嘴美人计?谁有本事抵挡西方发明的无穷无尽的物质享受?最可怕的还是,社会越富裕,这种危险就越增加。如果不把美国生活方式彻底驱逐出境,再过一世纪,中东和美国又还会有什么差别?

在我看来,这文明间的冲突根本就无法解决。无论回回们怎么作怪,迟早要倒在这软性征服之下。老美推行的全球一体化,实质就是文明的一体化,到最后什么其他文明都不会留下来,只剩下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浅薄西方文明一家。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368411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