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贴一些有关霍梅尼违反承诺出卖革命政教合一历史教训的资料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贴一些有关霍梅尼违反承诺出卖革命政教合一历史教训的资料
安魂曲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2787
经验值: 0
标题:
转贴一些有关霍梅尼违反承诺出卖革命政教合一历史教训的资料
(297 reads)
时间:
2006-1-20 周五, 下午9:01
作者:
安魂曲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政局动荡的由来
1979年 2月伊斯兰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以后,宗教势力在伊朗政权中一直处于主 导地位。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是在伊斯兰神权政治思想指导下建立和发展的,其政治、 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深深地刻上了神权政治的印记。按照霍梅尼所阐明的思想, 建立一个“伊斯兰共和国”,一要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宗教领袖主宰一切;二要奉《古 兰经》为最高法律;三要有一个教士掌权的神权政府。霍梅尼反复强调:“所有的国 家机器,司法制度、教育、文化、新闻等都必须彻底伊斯兰化。”至于伊斯兰议会, 他说:“从根本上说,应当考虑的是真主而不是人民。”这就画出了伊斯兰政权的轮 廓,点明了伊朗政权的特征,也为了解当时伊朗政局动荡的原因提供了钥匙。
伊斯兰革命成功后,霍梅尼是伊朗最高领袖。他置身于一切政治机构之外而拥有 最高决策权。1979年底颁布的新宪法称他为“高贵的救助者、革命领袖大阿亚图拉伊 玛姆”。按伊朗国教伊斯兰什叶派的十二伊玛姆派教义,伊玛姆这一尊称只用于穆罕 默德血亲阿里及其后裔。第十二伊玛姆“隐遁”,将来作为救世主重返人间。称霍梅 尼为伊玛姆,显然是以他为“隐遁”的伊玛姆的代理人。他的形象就这样被神化了。 新宪法赋予他的权力几乎是无限的。当选的总统须得到他的认可,同时他有权罢免总 统;他有权任命最高法院院长;有权统帅全国武装力量,任命或批准三军高级指挥官; 有权批准议会人选;有权决定宣战和停战、大赦等等。国家领导人必须向他请示汇报, 他的讲话和指示必须遵照执行。
伊朗的各派政治势力,无论他们在朝在野,也无论他们之间政见如何分歧,彼此 责难如何厉害,几乎无人触及霍梅尼。相反,他们都须仰仗霍梅尼的支持,或以霍梅 尼的名义扩充实力,压制对手。当然,对于霍梅尼的地位,并非毫无异议。
最初两年,西方有人称伊朗是“两头政权”,或“两个唱对台戏的政权”。伊朗 统治集团内部分为两大派。一派是宗教极端势力,以伊斯兰共和党为主体,以该党首 脑、最高法院院长阿亚图拉贝赫什提为代表,被称为贝派,教士派。另一派先是以巴 扎尔甘临时政府为代表,巴扎尔甘倒台后,则以民选总统巴尼萨德尔为代表,被称为 世俗派,或开明派、温和派。 伊斯兰共和党是根据霍梅尼的指令于1979年3月成立的。其成员据说有一二百万, 都是毛拉或伊斯兰教士。党的领导成员几乎都是出身于库姆神学院的霍门弟子。在霍 梅尼流亡时期,他们追随左右。他们以“开国功臣”自居,在群众中有相当影响。该 党的口号之一是“真主的党是唯一的党”。 伊斯兰共和党在议会240个席位中占有130席。它的成员和支持者在国家领导机构 中,担任议长、副议长、最高法院院长、总检察长、政府总理和24个部的大部分部长, 执掌着伊朗的立法、司法和行政大权。革命法庭、革命卫队基本上由该党控制。此外, 该党成员还充当派驻地方军队和政府机关的霍梅尼私人代表和宗教代表。在文化界、 新闻界和群众团体中,他们也有相当影响。该党对清真寺的影响更大。
巴尼萨德尔是在1980年1月以无党派人士身份获得70%选票当选总统的。他是出身 于宗教世家、笃信伊斯兰教的世俗人员。他有长期反对巴列维国王的历史。在霍梅尼 流亡法国期间的智囊人物中,他是重要一员;伊朗革命后历任要职,在中产阶段、知 识分子、公教人员、军政官员、宗教开明人士以及少数民族中威望较高。
巴尼萨德尔的思想是封建、宗教和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混合体。他学过神学,相信 真主,是伊斯兰教信徒,同时又是受过西方教育的“洋博士”。他在伊斯兰政权中被 认为是“温和派”、“务实派”,有学问,颇得人心,主张专家治国。但是在对内对 外的方针政策上与神职人员走的是两条道路。
巴尼萨德尔主张建立一个“有权威的”、“稳定的”和“代表各种倾向的政治力 量的”“联合政府”。他反对“多权力中心”,尤其反对“一个集团总揽大权”。而 贝派则要求政府成员“百分之百的伊斯兰化”。贝赫什提说:“凡担负着大小职务的 人们,都必须接受神职人员的监督。”
巴尼萨德尔认为在伊朗武装力量中,正规部队是主力军,革命后建立起来的革命 卫队只是辅助力量。他反对神职人员插手军队。但宗教势力认为,由国王遗留下来的 军队是不可靠的,应该着重发展革命卫队。成立革命卫队就是为了“抗衡帝国主义遗 留下来的军队、警察和宪兵”。在两伊战争中,神职人员一直说,“革命卫队战功最 大”,而巴尼萨德尔则在讲话中,“把荣誉归于正规部队”。 在经济建设方面,神职人员认为,精神先于物质。他们说,“我们起来革命不是 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伊斯兰”。“经济不是伊斯兰社会的支柱”。拉贾伊指责巴 尼萨德尔的路线特征是“人民的物质要求”,而没有“理想主义目标”。巴尼萨德尔 则认为,“人民的匮乏意味着伊斯兰不再是至高无上的了”;“当人民的希望落空时, 他们就会跟着别的给他们带来希望的任何人跑”。他主张积极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关于对外政策,霍梅尼的口号是“不要西方,也不要东方,只要伊斯兰”。这是 两派都接受的,但两派所赋予的内容则有所不同。巴尼萨德尔主张维护民族独立,伊 朗不依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而执行中立不结盟政策,同被压迫国家发展关系,对西欧、 日本也应发展关系。他对扣押美国人质的做法有异议,希望缓和与美国的紧张关系。 宗教势力反对两个超级大国,但认为美国是头号敌人;扣押美国人质是“第二次革命”, 伊朗要向全世界“输出伊斯兰革命”。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围绕着伊朗的前途问题,两派在内外政策上发生了尖锐的分 歧,进行了剧烈的权力斗争。贝派依靠霍梅尼的支持,在宗教狂热气氛中更加得势。 巴尼萨德尔在权力斗争中节节失败,但他的内外政策主张,特别是反对神权政治和在 两伊战争中深入前线指挥作战的行动,却使他在群众和军队中的影响增大,一些在野 党派纷纷表示支持他。宗教势力视巴尼萨德尔为伊斯兰革命的绊脚石,霍梅尼也对之 产生疑惧,诚恐其羽毛丰满,尾大不掉。巴尼萨德尔缺乏有组织的力量,议会中的支 持者仅40席,势单力薄,这就使他的下台不可避免了。
1981年6月7日,巴尼萨德尔主办的《伊斯兰革命报》等几家报纸被查封。 6月8日,霍梅尼不指名地警告巴尼萨德尔要改变立场,“否则将面临前国王一样的 下场”。6月10日,霍梅尼解除了巴尼萨德尔总统的武装部队总司令职务。贝派则 趁机大造声势,“伊斯兰共和党”组织大规模游行示威和集会,拥护霍梅尼的决定, 要求处死巴尼萨德尔。
6月12日晚,忠于霍梅尼的伊斯兰革命卫队手持冲锋枪和步枪,团团包围了总 统府。
与此针锋相对,从6月10日开始转入地下的巴尼萨德尔向报界发表紧急声明, 说伊朗正在进行一次分阶段的政变,现在正是其最后阶段——剥夺他的总统职位和他 的生命。声明呼吁伊朗人民为伊斯兰革命和国家前途担忧,奋起抵抗暴政。
6月19日,霍梅尼对巴尼萨德尔进行了空前严厉的谴责,称他是反对伊斯兰的 “反革命分子”,他的“末日已经来临”,对巴尼萨德尔的命运作了最后判决。然而, 霍梅尼的讲话却引起社会上的不满,第二天德黑兰发生大规模游行示威,“人民圣战 者组织”、“人民敢死队”、“劳动者组织”以及“斗争党”的成员和支持者均参加 了这次抗议性示威,他们支持巴尼萨德尔,反对宗教人士的专制独裁。贝赫什提等人 派出3000多名狂热分子用木棒、铁条袭击示威队伍,游行群众奋起还击,双方进 行了长达4小时的格斗。
6月22日,霍梅尼宣布免除巴尼萨德尔总统职务,并下令逮捕他。德黑兰又出 现了几十万人的游行示威,霍梅尼指示开枪镇压,结果造成23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同时,在库姆、列什特、大不里士、麦什特、设拉子和卡兹文等城市爆发的示威活动 均遭到血腥镇压。
巴尼萨德尔被赶下台后,根据霍梅尼的指示,由议长拉夫桑贾尼、总理拉贾伊和 最高法院院长贝赫什提组成临时“三人总统委员会”代行总统职权。从而实现了原教 旨主义者独家掌权的目的。他们开始对“人民圣战者”等组织和团体大清剿,对不同 政见者进行大逮捕和处决。凡参加反政府或支持巴尼萨德尔游行的人都是逮捕和处决 的对象。在一次处决中,就有23名“人民圣战者”组织的中央委员毙命。6月26 日,哈梅内伊指示伊斯兰法庭“更果断地行动”,当天就处决了50多人,其中大多 数人的罪名是“同‘革命卫队’格斗”。在此前后,伊朗官方报纸几乎每天都有“恐 怖分子”被逮捕和被处决的消息。例如,德黑兰法庭处死一名名叫穆萨耶比的9岁女 孩,其罪名是“参与袭击革命卫队”;又一次将11名16岁以下的女孩处决,原因 是她们参加过支持巴尼萨德尔的游行,甚至在处决时,法庭连她们的姓名都未弄清楚。 德黑兰检察官拉杰维蒂为这种草菅人命的行为辩解,说什么处死幼童符合教义,“不 管年岁多大,只要参加反对伊玛姆霍梅尼的游行,就将被处死”,处决人不一定要知 道他是谁,因为审判的是人而不是他的名字。
在这种恐怖的形势下,各种政治力量出现了新的组合。过去,巴尼萨德尔与“人 民圣战者”组织是有分歧的,但在被撵下台以后,他改变了态度,与“人民圣战者” 组织公开结盟。他转入地下,也是由该组织掩护和安排的。
“人民圣战者”组织创建于1965年。成立初期以伊斯兰教义为自己的指导思 想,反对巴列维国王的专制统治。70年代中期宣布接受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思主 义与伊斯兰相结合,主张暴力革命,把城市游击和暗杀活动作为主要斗争方式。在推 翻巴列维王朝的运动中,“人民圣战者”组织的成员冲锋陷阵,立下了汗马功劳,夺 取了大批武器弹药,乘机壮大队伍。霍梅尼上台后,它被排除权力机构之外,并不断 遭到宗教极端分子的袭击的破坏,故转而同霍梅尼分庭抗礼。特别是伊朗当局开始清 洗异己分子后,“人民圣战者”组织一度展开了广泛的地下游击活动。
“六·二八”之夜
1981年6月28日晚上,正当伊斯兰共和党90名领导人在该党总部开会讨 论伊朗通货膨胀问题的时候,安放在毗邻会议室讲台的停车库里一枚30公斤重的定 时炸弹爆炸了,巨大的爆炸冲击力向该党总部所在的那座两层楼房猛冲过去,使总部 楼房严重受损,周围1公里半范围内都能听到爆炸声。当时贝赫什提正在慷慨激昂地 发表讲话,没想到被反对派的一颗炸弹送进了“天堂”。
事件发生后,警察和一些革命卫队成员马上封锁了现场,调集了50辆救护车向 医院运送伤员。据统计,在这次爆炸事件中,死亡74人,其中10人是政府正、副 部长,另有议员40人。此外,还有9名议员被炸伤。议长拉夫桑贾尼和总理拉贾伊 由于在爆炸前几分钟有事离开会场,才得以幸免。
死者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阿亚图拉穆罕默德·侯赛因·贝赫什提,他的地位仅次 于霍梅尼。
贝赫什提生前一身三任。他是伊斯兰共和党总书记和最高法院院长,又是巴尼萨 德尔被解除总统职务后新成立的总统三人委员会的成员。
1929年,贝赫什提出生于伊斯法罕,是一名教士的儿子。他受过高深的神学 教育。在1965年,他开始政治生涯。当过教育部宗教顾问,后来伊朗3位有地位 的阿亚图拉提名由他担任汉堡伊朗侨民的一个清真寺的宗教负责人。他在那里呆了5 年。他在汉堡时,帮助伊朗流亡者组织了一个从事反国王斗争的教士集团。1970 年他回到伊朗。后来随着反国王斗争的发展,他参加了由霍梅尼领导的力量。霍梅尼 流亡巴黎时,他是深得霍梅尼器重和信任的智囊人物之一。
在伊朗革命胜利前夕,霍梅尼就秘密组织了一个以毛拉为主体的伊斯兰革命委员 会,准备接管政权。巴列维国王出走后,霍梅尼任命巴扎尔甘组成临时政府,而由伊 斯兰革命委员会作为临时立法机构和最高决策机构,位居临时政府之上。贝赫什提任 革命委员会秘书的要职。
随后不久,在霍梅尼的指令下,成立了伊斯兰共和党,贝赫什提任党的首脑。1 979年8月,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贝赫什提为该委员会副主席,是宪法的主要 起草人之一。1980年3月和6月,议会两轮选举中,伊斯兰共和党及其支持者在 议会240个席位中获得130席,基本上控制了议会。贝赫什提本人不是议员,但 他被霍梅尼任命为最高法院院长。伊斯兰共和党是伊朗最大的政党,也是唯一的执政 党。与正规军平行的革命卫队、公安部队、革命检察机构、革命法庭均由贝赫什提的 党控制。政府总理由他的党推荐,内阁大多数阁员也由他的党选定。新闻宣传方面, 伊斯兰共和党控制了广播电台、电视台。党报《伊斯兰共和报》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 报纸。这样,贝赫什提通过多种渠道布下了“权力之网”。
在选举总统问题上,由于霍梅尼禁止宗教领导人参加竞选,因此,1980年1 月贝赫什提未能作为总统候选人。
贝赫什提既懂德语,又懂英语,擅长演说,有组织能力,善于在幕后发挥作用。 他自称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头上常缠着黑色的头巾作为佐证。他精通宗教理论, 喜欢人家称他为博士。他仪表堂堂,穿着笔挺的用高级毛料做成的毛拉长袍。他长着 一个鹰钩鼻子,深凹的一双黑眼珠使人感到神秘莫测。他曾对一批学生说,“诚实和 单纯是不够的,一定既要诚实,又要狡猾。”贝赫什提就用“狡猾”二字作为自己的 座右铭。
人们对贝赫什提毁誉不一。这从霍梅尼在贝赫什提被炸死后的谈话中就可看出来。 霍梅尼说,伊斯兰革命的反对者们把贝赫什提描绘成独裁者和恶霸;但他认为,贝赫 什提是“最有献身精神的人”,是“伊斯兰教最伟大的烈士之一”。
“六·二八”爆炸发生后,霍梅尼要求伊朗人注意邻居的动静,举报一切可疑迹 象,以捉拿爆炸事件的幕后操纵者。他还任命了检察长阿德比利为最高法院院长兼三 人总统委员会委员,任命阿姆拉什为检察长。伊斯兰共和党中央委员会于6月29日 晚上举行会议,推选教育部长穆罕默德·贾瓦德·巴霍纳尔为该党的总书记,以接替 被炸死的贝赫什提。
伊朗议会议长拉夫桑贾尼在一次广播讲话中把这次事件归罪于“美国的代理人”, “一些出卖自己的小组织”。美国国务卿黑格6月29日否认美国同爆炸事件有任何 牵连。
按照政府的规定,伊朗举行了为期一周的哀悼活动,6月30日,德黑兰为被炸 死的贝赫什提和其他73人举行了葬礼。伊斯兰共和党及其支持者,当然是痛失元勋。 拉夫桑贾尼等人谈及贝赫什提之死时一字一泪。德黑兰有数十万人为其送葬,一些人 捶胸顿足,边走边鞭打自己,痛哭失声。但德黑兰的观察家说,“也有人因为伊斯兰 共和党领导人集团大批被杀而相互庆贺”。
7月6日下午,伊朗革命卫队宣布伊斯兰共和党总部爆炸事件是该总部一个职员 干的。革命卫队的发言人说,这个伊斯兰共和党的普通党员干部叫穆罕默德·礼萨· 库拉希,他受“人民圣战者”组织的煽动,在伊斯兰共和党总部安置了两枚炸弹,一 枚放在讲台下,另一枚放在总部内一根柱子旁。发言人称,库拉希是伊朗工艺大学一 年级学生,事发后躲藏起来了,一直没有抓到。革命卫队号召人们如果发现库拉希的 行踪,就立即报告当局。
巴尼萨德尔神秘出逃
巴尼萨德尔转入地下后,即由“人民圣战者”组织领袖马苏德·拉贾维保护,藏 在“保险屋”内,据说这种“保险屋”有4座,可随时移居。
为了迷惑霍梅尼的革命卫队,“人民圣战者”组织还散布谣言,说巴尼萨德尔藏 在库尔德斯坦。实际上他一直在德黑兰,不时还上街走动,他虽不化装,但摘掉了眼 镜。有时他被人认出,竟无人去报警。
一个多月后,巴尼萨德尔和拉贾维这两个被霍梅尼通缉的最大逃犯却神秘地出现 在巴黎,他俩又是如何逃出伊朗的呢?
1981年7月28日,夜幕降临德黑兰,晚上8时30分,巴尼萨德尔和拉贾 维穿上偷来的军服,坐上一辆小型军用行李车,溜出他们的藏身之所。车子径直开往 军用机场,由于巴尼萨德尔把人们熟识的唇须剃掉了,故在通过各检查岗哨时,未被 人发现。
等候在波音707飞机上的是贝赫扎德·莫伊齐上校。他是伊朗最杰出的驾驶员 之一。1979年1月,他驾机送巴列维国王出国。但他后来同情革命,就回到伊朗, 并参加了“人民圣战者”组织。由于霍梅尼的部下对他不信任,他回国后没有受到重 用,甚至不让他驾机,直到两伊战争爆发,在巴尼萨德尔总统的过问下,他才得以重 上蓝天。他的作战飞行次数,比任何其他伊朗驾驶员都多。
8天之前,莫伊齐曾向上级提出一项例行的夜间训练飞行计划。28日傍晚,莫 伊齐像往常一样来到德黑兰空军基地,把油箱装满了油。巴尼萨德尔等人登机后,他 便准备起飞。有一个没有参与密谋的机务人员几乎和坐在后舱的巴尼萨德尔碰头,另 两个参与密谋的机务人员把他抓住了。另一个蒙在鼓里的机务人员来找第一个人,结 果他也被抓住了。晚上10时30分,莫伊齐驾驶的巨型喷气机开始缓慢在跑道上滑 行。这时,被抓的两名机务人员获释,他们被告知,后舱的特殊“空运货物”,就是 巴尼萨德尔总统。
飞机升空后,莫伊齐不按上报的正常飞行计划行事,改向西方飞去。他飞得很低, 以避开雷达的追踪。这样,总算在没有引起人们警觉的情况下飞出了伊朗领空。当伊 朗空军发现并派出3架鬼怪式战斗机追击他们的时候,他们的飞机已进入了土耳其领 空。
3架伊朗鬼怪式战斗机的驾驶员曾用无线电发出警告,声称要对莫伊齐驾驶的飞 机开火,但他们并没有真正这么做。可能的解释是:战斗机驾驶员都十分尊重和佩服 莫伊齐。用拉贾维的话说,如果是别的驾驶员而不是莫伊齐,那架喷气机也许早就被 击落了。
清晨4时30分,莫伊齐在巴黎以西55英里的军用机场上降落。巴尼萨德尔和 拉贾维在警察的护送下,来到巴黎郊区巴尼萨德尔从前流亡时长期居住过的地方,然 后再转移到另一秘密住所。
抵达巴黎后,有人问巴尼萨德尔是否为自己的生命担心,他说:“生命本身是危 险的。我选择了一条危险的道路,但我将返回德黑兰。”巴尼萨德尔说,他之所以选 择法国作为他的政治避难所,是因为他在革命前就已经在法国度过了16个春秋,而 且因为他的两个女儿一直住在巴黎。他还说:“我将在这里(法国)一直呆到(伊朗)人 民开辟出民主的道路。”
巴尼萨德尔出走巴黎的消息传到霍梅尼耳朵里,这位宗教领袖大为恼怒。他除了 下令政府向法国提出引渡巴尼萨德尔的要求外,还号召群众到法国驻伊朗大使馆门前 示威。
作者:
安魂曲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倭鬼投降后,米国左派政客对中共毛匪帮的认识又如何?
--
新大陆人
- (0 Byte) 2006-1-20 周五, 下午10:36
(78 reads)
zt 美国情报界对一场宗教革命缺乏认识,误以为世俗反对派的力量比宗教势力影响要大
--
安魂曲
- (2731 Byte) 2006-1-20 周五, 下午9:15
(120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06201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