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提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4/09/28 文章: 383
经验值: 8706
|
|
|
作者:别提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诚信与成败
诚信与成败几乎是个困惑古今众生的千古难题。 看得透的, 如鱼得水,游刃有余,逍遥自在。看不透的,永远也摆脱不了在诚信与成败之间选择的煎熬。
诚信是道德标准。讲的是对错。诚信是对的,欺诈是错误的,这几乎是全世界公认的道德标准。
成败讲的是输赢,与对错没有必然联系。诚信不一定成功,欺诈不一定失败。 诚信和欺诈都不过是成功的手段。
有一句名言:“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正义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这是众人皆知的名言。其实是一个弥天大谎。因为事业的成败,与事业是否正义没有必然联系。正义的事业失败的,和非正义的事业成功的同样都不可胜数:满清入关正义吗?蒙古人入主中原正义吗?但是它们都成功了。
对於一个人,特别是一个要施展自己的抱负,要从政,经商或从事军事事业等,要在这纷繁世界上有所作为的人来讲,弄清诚信与成败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迟早会有一天,会有一件事情让你在诚信与成败上做出抉择。如果你直到这个时候还没弄清楚这个问题,你就会无休止的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受难以抉择的煎熬。选择诚信,又心疼利益的损失;选择欺诈,又受不了道义,良心的谴责。於是就用“诚信发财”, “好人必有好报” 的糊涂话安慰自己。
说起来简单,但是就连世上最了不起的大人物也有好多没把这个问题想透的:项羽就从始至终没弄清这个问题,当他面临诚信与成败的选择时,他深感”无颜见江东父老”,终于命丧乌江。其实,项羽这样的人,从来就不该选择从政。
刘备也没有弄清楚这个问题。 只为一句“虽不同年同月同日生, 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竟用几十年苦心积累起来的军事力量去换取一个“义”字。最后连自己性命都搭了进去。他也决非是从政的好材料。
当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后,事情就简单了很多。 首先你要明白, 你究竟要什么,成功,还是诚信。在一定条件下,这两个就如同熊掌和鱼,二者不可得兼。
如果你选择成功,那么,诚信也好,欺诈也好,就都是手段。
如果你要选择诚信,要做一个好人,你就要克守做人的准则, 不要三心二意,听信什么诚信发财,好人有好报之类的糊涂话。你也不要看到别人成功了眼红。
也许有时候你能在克守诚信的情况下取得成功。但是终究有一天,会在一件重大的事情上让你在二者之间做出抉择。
然而并非说诚信只会导致失败,欺诈才能帮助成功。每一次诚信或欺诈行为之后,都会对你的信用发生影响。“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就是对这个道理的朴素的阐述。特别是欺诈,每一次欺诈行为之后都使更多的人把你当成欺诈者对待。这也就使你的下一次成功更为艰难。这是以欺诈取得成功必须付出成本。
但是事情又不是那么简单。当你想清楚了以上道理后,你还不一定能做出抉择。因为人的性格差异很大,不是你想做个什么人,你就能做个什么人的。
有的人生来就是狼,有的人生来就是羊。这是改变不了的。你要客观的认识一下自己,究竟是什么。是狼,你就去吃肉。是羊,你就去吃草。肉是好东西,但是羊吃了肉,恐怕也会消化不动。
并不是历史上的大人物对这个问题都看得很清楚。有的就看得很透, 有的虽然被世人誉为名人,哲人,但他对这个问题始终就是糊涂虫:
曹孟德是看得很透的人。 他深知自己要的是成功。因此才有:“ 宁叫我负天下人, 不让天下人负我。” 的名言。
关云长也是看透了的人, 他深知自己要的就是诚信, 因此, 在金钱, 美女面前不为所动,面对死亡也毫不畏惧。他得到了他要的。
毛润之也是少有的看得很透的人之一, 他很明白自己是什么人, 自己要的是什么。因此才有惊人的谎言,惊人的决策。才有打土豪,分田地,才有反右,才有文革。在诚信与成败的选择上他没有犯错误。
陶渊明也是看透了的, 他看清了自己要的是做人, 是要诚信。 因此,当官的荣耀和利益都不放在心里, 弃官回家种地去了。 因此在 “见南山”的时候他才”悠然”的起来。
郑板桥就没有弄清这个问题,因此他就永远也摆脱不了 “诚信” 与“成败” 抉择的煎熬。 因此才有” 吃亏是福” 和” 难得糊涂” 的自欺其人。
作者:别提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