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关于四大危机的进一步探讨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关于四大危机的进一步探讨
草民曾国藩
加入时间: 2006/01/16
文章: 199
经验值: 352
标题:
关于四大危机的进一步探讨
(310 reads)
时间:
2006-1-19 周四, 上午9:40
作者:
草民曾国藩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能源,金融,社保,信仰这四个领域的危机,可以是相互独立的,但彼此之间也存在着连锁关系。当一个问题爆发的时候后,很可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一连串的危机,后果严重,会对政治,经济,文化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共同的冲击。会使整个中国面临着经济危机,政治崩盘,民心涣散等恶果,以及对整个世界的发展造成冲击都不是危言耸听。
首先,能源危机不仅仅等于石油危机。从国家宏观的发展看,各种能源的短缺都会影响到国家的整体战略。例如,华北缺水,甚至在某些地方连生活用水都无法保证,所以才早早制定了南水北调工程。华东华南缺煤,(中国的主要工业还是依靠火煤发电的)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严重影响到工业的生产(所以早早建了秦山和大亚湾用于电力的补充)。江浙一带很多中小企业都要半夜开工,因为白天要拉闸限电。虽然石油现在是国际上主要工业能源,但它作为依赖的寿命期限已经被明确的预测出来。石油不会耗尽,因为到了最后,石油的开采成本已经远远大于它的经济价值。例如,假设开采50米下的一桶石油成本为5美元,但500米下的一桶石油成本为50美元(贵点,但开采还不一定会停止),开采5000米下的石油成本每桶将达到500美元,那时即使地下还有石油,也不会有人专注的开采了。(数据无依据,仅为举例假设)现在,国民经济不仅是工业,军事,民用等领域上都要依靠石油,但当石油的价格越来越高的时候,为了平衡发展,就需要一种新的能源来取代石油,这就是能源的转型。在整个转型的过程中,供需关系是一方面,当政策的宏观调控也是一个主要问题。然而,究竟有哪种新能源能在将来彻底取代石油的地位还不好说,核电能,化学电能,太阳能,潮汐能,大洋环流,都有很好的前景,但还没有定论。当前,石油被定义为战略能源,开采和买卖都受到政府的操控,这是明显的事实。因为谁也不知将来的主供能源是什么,这一切还存在变数。石油储备是很多国家的战略目标,这是为应付将来危机的未雨绸缪。中国与伊朗,本质上就是石油盟友,各取所需。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为的也是能源(包括矿石)。草民原先说的,谁控制了能源,谁就能主宰21世纪的发展。为什么中国收购美国的石油公司受挫,连对哈萨克石油公司收购都受到政府的过问。很显然,中国已经将石油作为一个国际的战略目标,一切外交都围绕着能源问题。能源危机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外交问题。过去,通常只看到5年规划,但一个成熟的政府,应该看到的是未来50年-100年,这才是可持续发展,也是长期战略。所以说当前能源转型(2050年石油退出主要能源市场)所带来的影响以及中国面临的困境也就是我所认为的第一个危机。
金融危机,草民所指的是金融体制危机,包括股票,证券,信托,投资,基金,保险,期货等领域。全民信用,我想应该归纳为信仰危机。 金融危机,根本问题就是制度,监管和政策三方面的问题,带来的后果不仅仅是混乱,甚至是崩盘。不懂经济,不敢在从这个角度妄自断言。法律,主要体现在监管方面,完善的法律有利于监管的顺利运行和问题的预防和解决。但金融危机不仅仅是法律能解决的,日本的金融危机是外交上的失败(广场协议),东南亚的危机是投资搞得鬼。美国拥有最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措施,但金融危机一样是避免不了的,这在西方眼里,似乎可以看作是一个周期性的问题(难说)。法律结构是政治问题,恐怕还不是当前能有有效解决的,在此不作论述。法律思想是信仰问题,很多人是知法犯法,明知故犯。例如,留学生回国前签手机的问题,都是一种占小便宜的思想作祟,恐怕没几个是真的缺那点钱。
“国无长策,法无定法的,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危机。” 这个论点我不同意,中国从不缺有长期战略眼光的领导人。例如,抗美援朝,当时看看是白费劲,损兵折将劳民伤财。现在看,这真是老毛的高瞻远瞩,为子孙留下的看门狗。(凭这点,喊一声,毛主席万岁)我觉得,国有长策,连续的政策有保证,这是中国的一大优势,也是西方最为缺欠的。在英国,97年以前的很多信息在网上已经很难找到,因为那时是保守党执政,但之后的信息却很全面)。但一党制缺乏监管是中国的最大问题,这不仅是法律,还有政体和政策,这个问题说起来很深,暂不作论述。信用体制,有政策的问题,有监管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国民素质问题。一场文革,使中国人的德行大大倒退(老毛之过)。光靠宣传教育已经无法达到有效的作用,维护信用体制要得是措施和威严。
社保危机,由于中国的体制所限,主要的问题还是在政府身上。国内商业养老保险已经陷入一个停滞状态,因为有钱的不再乎这点保险,没钱的又买不起,这也是一个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社会财富分配不平衡导致的。社保基金脱离政府,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际运行中根本行不通。3-4年前,保监会基金运作部(厅级)曾有明文出台,各省市的社保基金要独立出行政干涉,走独立的商业运行模式。但政策刚一出台,上海市社保中心(劳动部下属)就公开带头叫板,最后不了了之,该政策胎死腹中。几万亿的基金的掌控,这个权力没人愿意轻易放弃,这就牵扯到政体权力分配的问题。当前的社保危机被称作瓶颈效应,就是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交养老金的越来越少,吃养老金的越来越多,由于过去没有积累,现在年轻人交纳的养老金都用于支付已离退休人员的保险费用。这好似没有办法的办法,简直就是杀鸡取卵。就这样,这样运行下去已经面临着入不敷出,这个窟窿(6万亿,2003)只有政府填得起。国情决定,社保问题还是要有政府来解决,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公共支出。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在运行的过程中,从基金的收集,长期的投资理财,社保养老的支出都需要有政策的长期保证,这种政策才是当前最主要研究的话题。至于填窟窿的费用,从通货膨胀着手的话,等于将负担转移到了全民头上,实乃下下之策。大概是97年,通货膨胀一度达到4%,造成了全国物价的不稳定,最后老朱一拍板,央行回收销毁了200亿流动基金,又加上物价部门的监管,才趋于稳定。往后数年,通货膨胀率大约浮动在0.4%左右。现在社保的钱早已进入财政部的公开预算(很大程度上是靠中央的贴补),每年年底由各级民政部门公开申报,由财政部统一预算拨款,这个预算的支出的比例是年年递涨的,其实这个预算的执行是很严格的。有个例子,2003年,由于内蒙古自治区民政部门的秘书申报下一年预算时工作失误,造成了1600万的误差。申报重新补充误差资金被财政部否决,最后由中央和地方协商解决(具体不清楚)。从此看出,社保基金的来源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和执行,但在收集,资金运行和支出等政策规划方面却存在着巨大问题,才是应该主要着手解决的。
然而,西方的养老模式与中国的伦理相冲突。对子女,父母只要负责到18岁,之后因情况而定。父母的养老也不用小孩操心,彼此之间似乎划得很清。对于小孩上大学的费用,家里有条件的可以管,没条件的不管也是应该的,子女也不会抱怨什么。中国则不然,大学学费似乎就该是父母出的,就连留学费用父母管不了,都成了父母的错。父母的养老似乎也该是小孩管,遇到孝顺的是运气,不孝顺的也只能打碎了牙齿和血吞,还给在人前摆笑脸,可悲。西方学生上学靠贷款,不给父母找麻烦,也是因为他们有良好的信誉体制。国内的助学贷款是漏洞百出,有机会看一个银行的助贷记录报表,99%的人都会理解为什么助贷越来越难,因为国家的硬性政策,不然这种撒网捞虾米的冤大头谁愿意做。(要是银行的坏账率达到一定程度,行长是要掉乌纱的)
信仰危机,不能用统一的宗教来简单概括。孔孟之道可以看作是一种礼法,但本质上是一种规矩,约束人文言行的规矩。文革打碎了孔孟的伦理制度,之后的国人的信仰似乎进入了一种真空状态,似乎变得不知廉耻。例如,拾金不昧谁都懂,但谁真的做到了似乎得到的不是赞赏而是嘲笑。信仰的空虚自然无法再束缚人们的言行举止,常说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现在似乎得到了最好的验证,随心所欲支配着这个社会多数人的言行,干什么事都无所顾虑。假设,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大街上与父母散步,小孩好动的天性随脚踹翻了路边的一个垃圾桶,你说父母会怎样?德智教育还是随口说一句快点走,别玩了,万一有路人的指责,父母反而会维护自己的孩子,来句管得着吗。虽然没有统计,但大家可以设想一下这种场景。用法律来惩罚他们,但是法律的约束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这么一件小事,似乎还没到法律的界面上,而且法律并没有长眼睛,看不到的。有人会说,我不会揣垃圾桶,损害公物,但你会不会出面指责这种行为呐?只要事不关己,似乎多数人都会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冷漠。宗教可以约束人们的言行,但西方的宗教在西方已经江河日下,再加上对人事和财政的控制,已经不为共产党所容。同时,宗教这种海外的渗透和干涉又会严重影响到中国的稳定,了解一下香港的陈日君,就是最好的例子。一个政府要维护统治,有国家机器就足够了,但民族的信仰却关系到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应长期的看待,而不是短期的比较。民以食为天,不错,难听点就是有奶的就是娘,这是人的本性,也是所有政府最开心的一点。没有信仰,也就是社会治安和社会公德差一些,不会威胁到根本的统治。但长期下去,会导致民心涣散,心散了,什么事也做不成了,这才是根本的,可怕的。不能否认拜金的实际性,但一个民族把拜金摆在首位将是不敢想象的。过去的礼法,维护了人与人的感情。现在最需要的信仰就是一种能够维护人与人的感情,约束人们日常行为的一种伦理规则,也可以说是一种目标,一种民族的自豪感。过去崇尚马列主义,遥想共产主义,但仅仅是一代人的激情。考虑到长远性,也就是信仰的生命力的持久性,中国需要一种新的构建,这也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长远目标。
草民提出这四个危机,主要思考的是从软件上着手解决探讨,也就是从政策上下手。至于制度上也存在的大量问题,但这不是讨论能够解决的,不懂得太多,也不敢乱言。
写得痛快,好久没这么痛快了
希望大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
草民曾国藩
作者:
草民曾国藩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198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