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韩国联合通讯社:中国大学教授成为新富人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韩国联合通讯社:中国大学教授成为新富人   
LEBMEASURE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ZT)韩国联合通讯社:中国大学教授成为新富人 (120 reads)      时间: 2006-1-10 周二, 上午10:08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韩国联合通讯社:中国大学教授成为新富人

--------------------------------------------------------------------------------
http://www.creaders.net 万维读者网 2006年01月09日 01:53 PM

【万维读者网】经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洗礼的中国知识分子,正在迅速成长为中国新的富裕阶层。
中国有两句古话叫做“君子固穷”、“学而优则仕”,意思是君子善于忍受贫穷,学业出众就会踏上仕途,这表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经常徘徊在贫困和仕途之间,现在这句话对于中国知识分子已经不再适用了。 据估算,包括大学教授、作家、艺术家在内,中国社会目前共有3800万专业知识分子,其中有1000万人在民营企业工作或者自己开公司,积累着个人财富。继早期的个体户、乡镇企业家、中间商、不动产经营商和贸易商、民营企业家之后,中国正迎来了第六代富裕集体——知识分子阶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青年或中年人,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青年时代经历了市场经济的洗礼,在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迎来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具有非凡的理财意识。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春玲(音)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多集中在人文科学,而现在工程、经济等专业技术人员也加入进来,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阶层”。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中国的知识分子多直接下海经商,现在,知识分子更多地选择了将自己的知识转化为知识产权,将科研项目转化为产品,出售给公司,而非亲自下海。

大学教授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将知识转化为财富:一是亲自开办公司;二是在企业做兼职,任顾问或独立董事;三是带领自己的研究生为企业做与其专业相关的项目。

35岁的北京大学法学博士胡戎恩(音)属于典型的创业型知识分子,曾任上海政法学院的立法学教师,此前他当了5年法官,辞职后回到家乡温州创办小型水电站,挖到了第一桶金。后来胡戎恩成立了上海欧晟置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各类房地产开发和管理。胡先生尽管忙于企业经营,但一直醉心学术研究。他认为:“赚点钱就可保护人的独立性。”他致富后的理想是像孟尝君那样,贤者云集,切磋学问。

此外,在中国知识致富人群中还有许多人依靠专业知识,或成为职业经理人,或成为金融机构的经济分析师。另有一些知识分子以“卖文”为生,为报纸、杂志写稿。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的“儒商”正以其智慧创造并积累着财富。

(环球时报摘自1月4日韩国联合通讯社电,原题:中国知识分子生财有道,穷书生已经成为过去;作者郑周浩,赵东国译)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31995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