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竟一钱不值何须说!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竟一钱不值何须说!   
东海一枭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280

经验值: 24050


文章标题: 竟一钱不值何须说! (783 reads)      时间: 2005-12-26 周一, 下午4:51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竟一钱不值何须说!

有网络混混名芦笛者,扛着“著名独知”的招牌在罕见论坛一带出没,已无数次在枭拳枭脚下伤筋动骨,却鸭子死了嘴仍硬。不敢正面挑战,便躲在远处扮泼皮叫骂。日前从一些儒门老朽处偷来了几招漏洞百出的招术,又出来显眼了。朽木难雕,我已厌倦,层次太低,不值一驳。但总有那么一些无知寡识辈为之乱拍巴掌,为免谬种流传,误导世人,我不得不强忍厌恶勉为其难,决定把他再踢成破麻袋!

关于《试论孔孟之道对人性认识的偏离以及流弊(五)》,我已在跟帖中指出:这些芦见芦解,众多儒学研究专家早都阐述透了。此芦知识面太狭眼光太窄境界太低,只能与那些老朽一样,就荀论荀老鼠琢磨老鼠,等于把前人炒了千百遍的剩饭重炒一遍,一点味道也没有,居然用芦语略加包装就敢隆重推出。更可笑的是,还在一些儒学常识性问题上大犯错误。为了杀驴给外行看,允许我先也老生一下,简略谈谈儒门主要谱系。

孔子为儒家初祖,以“仁”为核心,创儒门内圣外王之道。孔子弟子三千,受业通身者七十七人(《史记》说)。孔子死而儒八分(韩非说),其最著名者为两大派系:一是曾子、子思传之孟子的思孟学派。这一派重内圣,倡道德,历唐宋演而为片面追求内圣取消外王之理学;二是子夏、曾参兴于魏的西河学派。这一派重外王,倡礼制,追求儒学的经世致用。传入稷下为齐学,又传之荀子,集其大成成为外王之综学,传之商鞅、吴起、李悝,则由儒入法。

荀子隆礼重法追求外王,但也承认内圣即道德的重要性。他倡导的礼制,基以仁德,扩而为礼,散而为法。礼为政治原则,法为具体刑法规章制度。唐朝据其学说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扰昏晓阳秋相而成者也”(《唐律疏议•名例》),蔚成盛世。孟荀二子区别在于:孟子由内圣而外王,荀子则由外王而内圣。荀子学说主要源自儒家外王经典《礼》与《春秋》(司马迁称《春秋》为礼义之大宗)。

据此可见,芦文《试论孔孟之道对人性认识的偏离以及流弊(五)》与前文割裂了孟子与孔子之间的血肉联系一样,又肤浅无知地割裂了荀子与孔子之间血肉关系。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外王,但渊源所自却在孔子身上。芦笛推崇荀子却丑诋孔子,只说明他对孔子的了解仅来自于《论语》,不知孔子还删定了《礼》、创作了《春秋》等外王圣经,不知孔子集内圣与外王于一体,乃通达圆融的一大系统一个整体,分裂出一部分,就“陶铸”出八小系两大派来。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各得其一偏而已。千古圣人,世代尊祟,良有以也。下面按芦文顺予略驳几段:

芦曰:“黑格尔看了传教士们翻译过去的《论语》后对之极度鄙视。作为思想家,他的确没法不让人鄙视。”
老枭曰:抬出洋人说明得了什么?黑格尔很权威吗?仅看了《论语》而且是传教士们翻译过去的,就有资格鄙视孔子了?

芦曰“由此产生了一个经验规律:但凡吹捧老子孔子的论者,必然是毫无水平的同志,不是腹中空空、不得不挟古文古人自重的小青年,就一定是毫无思维能力、只知生吞活剥、鹦鹉学舌的山野村夫。”
老枭曰:不错,把“吹捧”改为“丑诋”就行了。

芦曰:“他(荀子)与孔孟两位先驱完全不同。不但他本人作了官,而且他的弟子李斯也做了大官。他最有出息的弟子韩非子如果不是受了谗害,李斯也就没什么戏了。那么,可能秦朝还不会亡得那么快”。
老枭曰:一、荀子倡礼制,以礼为政治原则,以法为具体刑法规章。礼以仁为基,法依礼而设,所以虽重外王,不失内圣,虽重制度,不乏道德。韩非子与李斯虽荀子弟子,其说却取消内圣只要外王,其实已从根本上背判师门。说法家只要外王乃是形容,彻底取消了内圣的外王,与“王”字已失之千里,与仁字更是势同水火,只能是霸道。故法家虽受过原儒影响,但根本上违仁背义,违背了孔子仁道的核心,也违背了荀子礼制的大本,与儒家毫无关系了。后儒张纯一曰:“法无礼则失本,礼无法则易弛”。韩非子推崇的“法”就因无“礼”而入了魔道。
二、以官做得越大来证明一种学说的实用性,不无道理,未免可怜。同样是法家,而且韩非子“法”得更黑恶刻暴,凭什么认定如韩非子取代李斯,秦朝就不会亡得那么快?除了芦头发烧,我想不出别的原因。

芦子曰“后世实行的儒教其实是名孔实荀或外孔内荀,打的是孔孟招牌,行的却是荀子那套。汉武帝自承:汉家制度,王霸道杂用之,说的就是这个事实。”
老枭曰:胡话连篇。一、荀子与公羊学说自汉以后,一直衰微不振奄奄一息,说是复兴于清末,又何偿真兴复?冒了个小水泡罢了;二、后世王朝是名儒实法或外儒内法,打的是孔孟招牌,行的却是韩非子那套;三、汉武帝推崇儒术而又深于名法,荀子曰“粹而王,驳而霸”,王尚德,霸任刑,汉家制度杂王霸,指的是杂用儒与法、德与刑,并非指外孔内荀。

芦子曰“他(荀子)的善恶观不是孟子那种出于朴素的阶级感情的抽象的善恶观,而是经过理性思辩作出的客观冷静功利判断。”
老枭曰:孟荀所谈人性,都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人性的本质内容,孟子主要侧重于人性的社会功能方面,荀子的人性则是指人生而具有的本能。荀子论性恶并非指人性本身,而是指放纵人性所出现的“犯分乱性”、“偏险悖乱”的结果。两子人性论有相异更有相通,孟子说“人人可以为尧舜”,荀子也说“涂之人可以为禹”,只是孟子倾向内在修养,荀子重视接受外部教育和规范,在维护伦理道德方面完全一致。如清戴震所言:荀子性恶说与孟子性善说不惟不相悖,而且相若发明(大意)孟荀之异,乃一个物体的两个侧面而已。
……

芦文又臭又长,懒得继续了。《试论孔孟之道对人性认识的偏离以及流弊》前四部分,我一目十行看过一下,也一样根本有误,问题多多。关于荀子学说的特点,芦笛仅从人性的角度介绍,简直是尺蠖量大海!最能发挥《礼》与《春秋》精神的是春秋公羊学,公羊学是政治儒学,荀子则是公羊学大师。蒋庆先生在《政治儒学》中关于政治儒学几个方面特点的阐述,也可以看作是荀子学说的特点,简要介绍于下,让诸位看官知道学问应该怎样做,什么叫“立体思维”:

政治儒学是较能体现儒学本义的经学。政治儒学的渊源在《礼》与《春秋》,《礼》是孔子所改作,《春秋》是孔子所创作,故最能体现孔子创立儒学的真精神;二、政治儒学是关注社会的儒学。政治儒学不关注个人生命的成德成圣,而是关注社会的完善和谐。政治儒学的立足点是在社会关系上,而不是在生命心性上;三、政治儒学是关注现实的儒学。政治儒学是主张变革的学说,而非保守的学说。政治儒学关注现实的目的是为了承认变化了的现实并改变现实,不使现实被抽象过时的概念所囿;四、政治儒学是主张性恶的儒学。政治儒学不像心性儒学那样主张性善,而是主张性恶。政治儒学的经验之性只具有政治的意义,为的是引出礼乐刑政的合理性;心性儒学的超验之性只具有生命的意义,为的是引出心灵的终极托付。政治儒学与心性儒学对人性的看法不同,只是二学所解决的问题不同(一是解决生命问题,一是解决政治问题),并非水火不能相容;五、政治儒学是用制度来批判人性与政治的儒学。政治儒学认为人性是不善,是恶,自然的人性中缺乏足够抵抗人性之恶的力量,要抵抗人性之恶,就需要援以外在的政治法律制度,文物典章制度。政治儒学不仅要用制度来批判人性,还要用制度来批判政治。以荀子用王制来批判当时的政治制度,汉之公羊家用新王受命所敢之制(复古更化之制)来批判当时暴秦留下来的严酷吏治;六、政治儒学是关注当下历史的儒学。政治儒学的代表人物具有非常强烈的时间感和使命感,力图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实现儒学的政治理想,所以孔子周游列国,摄相论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荀子说齐相,为楚令、赵上卿,聘於秦,不外是欲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董仲舒天人三策,复古更化,实现了公羊家以经术转化政治的理想;康有为发起戊戌变法,以公羊学为理论基础来指导清末的政治变革。在政治儒学的传统中思想家与政治家往往集於一身;七、政治儒学是重视政治实践的儒学。在政治儒学看来,社会的政治实践先於并重个人的道德实践,因为如果不先建立一个相对完善和谐的社会政治环境,不先造成一个人群安於生存的社会基本条件,个人身心性命的完善就不可能;八、政治儒学是标出儒家政治理想的儒学。心性儒学标出的是儒家的道德理想,政治儒学镖出的则是儒家的政治理想。政治儒学标出的政治理想虽然也有道德的成份,但政治的意味较浓。政治儒学虽讲德治,但把德治落实到礼上而变为礼治,而心性儒学则把德治落实到仁上(生命上)而变为仁政;礼治是政治,仁政则是道德;九、政治儒学是能开出外王的儒学。政治儒学不仅从学理上来看是能够开出外王的儒学,从中国历史上来看也是能够开出外王的儒学。汉家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儒学开出的最辉煌的外王事业。(以上观点详见蒋庆《政治儒学》一书,这里为摘要)。

之所以大量摘录蒋庆君关于政治儒学九大特点之阐述,是这些特点用以概括荀子之学,严丝合缝,若合符契,比起芦笛仅从人性论的角度介绍荀子,两相对照,高下不可以道里计。顺便说明,上面老枭借蒋(庆)反芦,老芦别一根筋以为我就崇蒋了。蒋君为学扎实,非芦可比,但疏漏迂阔处也所在多有,容拨冗陆续作《蒋庆批判》,让芦眼看看,学问之道该当如何脚底高山,顶门巨眼。

关于做学问,芦笛尚未入门,说他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是抬举了,我敢断言他关于中华文化的疏枝碎叶多不过从网上零星贩卖而来,根本没下苦功夫研究过几本正经著作。他说“<春秋>早就看过了,而且不止一次。所谓春秋笔法,就是为了克己复礼,强调的就是个上下尊卑,连这都不懂,当真可笑。”居然不知《春秋》要旨,不知春秋书法,不知《春秋》乃奠定了吾华数千年来的政治制度基础的儒家外王要经,证明他没读过《春秋》;他说“<孔子改制考>竟然是理解儒学的枢钥?你怎么什么笑话都能闹出来阿?”他不知《孔子改制考》恰是理解儒学的枢钥之一,证明他没读过此书,却敢信口胡吹。连《春秋》、《礼》这些儒家大经要旨都不了解,就敢妄谈先圣原儒,能不瞎子摸象笑料百出?

甚至,强供“芳名”给女性专用,强说“美人”仅指亮女,强调“多病逾八旬”不能解释成“多病而年逾八旬”,强把“大同”理想描述为伟大领袖的“五统一”社会,强加孔子以“自相矛盾”之评,强从“道不同,不相为谋” “鸟兽不可与同群”引申出道不同不共戴天的意思来…,这种种笑话非一般的诗盲文盲闹得出来啊。此芦为人为文态度更是恶劣到无以复加!老枭当年独身闯江湖到处找人打架,纵把人打趴在地,对方只要有一技之长一招之善,我也虚心请教。此芦正好与我相反,千疮百孔一息奄奄还要充大头鬼。可笑的是罕见那角落居然还有所谓的“芦迷”!我早就提醒:芦文浏览一两篇足矣,千万别多看,以免同化成与他一样肤浅弱智。有些人就是不信枭言。结果如何,看看罕见论坛上那些乱拍芦屁的傻x们的表演就知道啦。

吴梅村的绝命词中曰:脱屣妻子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容我改而相赠:不被枭嘲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老芦啊,你不必“剖却心肝今置地”,“艾炙眉头瓜喷鼻”,也不必“听枭骂,倍凄咽”,你只要乖乖叫一声枭爷,我就不再打落水狗,容你乱写些一钱不值的芦文骗骗无知蠢蛋,容你与你的芦子芦孙姑且“网间偷活”,不然,用你的话说,就别在网上混了,更别做什么帝王师的大头美梦了-----不信,你等着看胡哥温仔是听我的还是听你的,看他们敢不敢在这些小事上与我唱反调“开罪”与我!哈哈,哈哈。
东海一枭2005-12-26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东海一枭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022484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