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最新歇后语:老马谈国学----前仰后合(笑看老马如何通过“做事”而“止于至善”)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最新歇后语:老马谈国学----前仰后合(笑看老马如何通过“做事”而“止于至善”)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最新歇后语:老马谈国学----前仰后合(笑看老马如何通过“做事”而“止于至善”) (689 reads)      时间: 2005-12-25 周日, 上午7:00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刚才闲极无聊,打开老马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看了一眼,笑掉无牙。这小子当真无知且无耻(这不是骂人哪,“无耻”字样屡见于<孟子>)。

说他无耻,乃是有本事故意把圣人的话掐断了,只留下半截来欺骗读者,原话是: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意思是:大人之学的要旨,在于启明个人先天具有的“明德”,在于自我更新(此按程子解,他认为“亲民”是“新民”),在于到达至善的境界。

这话说得再明白不过,大学之道谈的完全是个人道德修养问题,“至善”就是它的追求目标。

可老马却胡说什么:

“我们从第四、五两句看,互为顺逆的排列顺序是这样的∶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但最后的结论却说∶“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而
“修身”在这八个层次中处于左五右四的位置,正好是中间偏右。怎么能
算是根本呢?根本应该是“格物致知”才对。

格物是为了做事,修身是为了做人。格物使人聪明,修身使人善良。
儒家和一切宗教一样,都是教人向善的,也就是说善良比聪明更重要。但
按照这部儒家经典的排列却分明是做事比做人更根本,当然聪明比善良更
重要。可笑的是这部经典给出这个排列之后,再自己给出个与这前提排列
并不一致的结论。历代的太学生们就此走错了路。 ”

当真是海外奇谈!人家一开头就说明那是为了通过个人修练到达“至善”的理想境界,从而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当然“修身”就成了根本,此前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不过是“修身”的步骤而已,怎么可能是什么根本问题?这正如锻炼是改善身体健康的必需步骤,但根本问题是改善健康,不是锻炼,你怎么连这简单道理都没本事弄明白?

那“格物致知是为了增长知识,为了做事”乃笑话之最大者,完全是用现代语言来歪解古人。当初物理学初传入中国时,最早的翻译就是“格致”,其实这是笑话一桩。古人的“知”不是现代语言指的“知识”,而是“良知”,属于道德范畴,并非什么科学知识。正因为此,“致知”才可能是“诚意”、“正心”的序曲,那说的乃是“致良知”,侬无要搞错了。

这就是我为何在旧作中说,王阳明听了朱熹“一物有一物之理”(后世用“物理”翻译physics也是从这儿来的)的鬼话,去“格”庭前竹子,“格”了几天几夜,并不是像西方人那样,想去格出植物光合作用的科学原理,而是想去格出个当忠臣,作孝子的人生大道理来。这般格法,只会格进疯人院去。

照你那种歪解,如果“格物致知”真是为了增益智力和知识,是为了做事,那不但无法引出后来的“诚意、正心、修身”诸环节,而且“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就根本无法理解了。世上只有你这种浑家,才会闹出这种惊天动地的笑话来。

对了,王小波没多少文化,不要动辄祭出死人来吓唬活人,以此增进文章说服力。

还要补充一点,所谓“大学”并不是后世这种教育机构的名称,也不是传统社会有的“太学”或后来的“国子监”,乃是原始的学科分类,“小学”指的是儒家“六艺”,亦即礼乐书数射御,而“大学”就是这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朱熹硬要说这不但是学科分类,而且在三代时也确实是教育机构分类,他认为三代时分别开设小学和大学两种学府,分别传授上面说的“小学”和“大学”的学问。

这完全是毫无根据的捏造:三代连有无都不知,即使有,那恐怕连脑体力劳动分工都没有,有什么专门的学校?教育似乎是到春秋时代才出现的,而且是私学,并无后世的“太学”一类名堂。此后也是这样,只有旧式书院,由著名大儒传授经书,其实还是私塾性质,非常之原始,只教授圣贤之道,并不分门别类地由专科教师分授不同学科知识。“太学”和后来的“国子监”也类此,无非是规模大一些罢了。

教育真正作为科学传授体系在中国建立还是从鬼子的功劳。全靠传教士们建立的教会学校,中国这才开始有了我们今天知道的正规教育。

你小子不知道那“大学”是“大人之学”的意思,竟然以为那是古代太学的教材,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其实太学里学的是儒家所有经典,并不光学<大学>。<大学>不过是<礼记>的一章,原来在儒家经典中并不突出,后来朱熹觉得它和<礼记>另一章<中庸>特别重要,便把它们从<礼记>中抽了出来单独成书,与<论语>、<孟子>合在一起,称为<四书>。老朱是南宋人,此前根本没有什么<四书>一说,而太学早就有了,<大学>又怎么可能成为太学的唯一教材?

你看,你不是一般无知,轻而易举地说出一段P话来,害得我要写这么多话澄清,还挂一漏万,上贴后又想起遗漏了重要问题,赶紧再进来补充,当真是芦笛无往而不智,马悲鸣无往而不愚!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4.998669 seconds ] :: [ 29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