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中、美两国官方矿难记录的对比(zt)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美两国官方矿难记录的对比(zt)
peacemaker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676
经验值: 24408
标题:
中、美两国官方矿难记录的对比(zt)
(157 reads)
时间:
2005-12-15 周四, 下午11:30
作者:
peacemaker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二月十四日,是中国社会家人们团聚的新春正月初四,也是西方情侣们相会的情人节。就在这一天,在中国辽宁省阜新煤矿的孙家湾矿区,却有二百一十四位矿工在矿井深处的一次瓦斯爆炸事故中丧生。数百个家庭就在那一瞬间永远失去了儿子、丈夫、父亲和兄弟。
矿难发生后,为了对中国矿难和美国的矿难进行一个对比,笔者专门查阅了中、美两国政府有关矿难事故的监督管理机构的网站。两个网站首页的对比发人深省。
在美国,负责矿业安全的政府机构是联邦政府劳工部的矿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局。登录该局官方网站的第一页,人们很容易就查到过去十年来所有的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业的事故情况。每一个事故发生的地点、原因和死亡人数都有详细的记载。例如,人们不难查到,截至今天为止,二零零五年以来的全美国的矿难死亡事故为零;二零零四年全美国死于煤矿事故的人数为二十八人;二零零三年为三十人,等等。
中国负责煤矿安全的政府机构是国务院属下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登录该局的官方网站,不仅看不到任何中国矿难事故的统计,充斥首页的却是该局党组成员、局长、副局长、甚至纪检组长和机关党委负责人的名单、空洞无物的会议消息和领导讲话、以及所属的庞大的组织机构名单。从这个网页,不难看出两国政府对矿难的真正态度。显然,在中国官员眼里,那些死难的矿工们,分量轻得连一个网站上数字都不配得到。
浏览了这个网站的首页,就不难理解每次矿难后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了。每次事故发生后,中国媒体呈现给听众和读者的大都是党中央、国务院如何重视、如何组织救援的消息,很少对事故原因进行公正地分析。即使是在那些凤毛麟角的事故分析中,大多数也是从技术层面寻找原因。其实,中美两国政府主管部门的态度,正是对中国矿难事故发生的密集频率得最好解释,也是对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矿难事故对比的最好解释。
频繁发生中国的矿难早已经成为遮藏不住的社会新闻。据中国政府及其有关新闻机构零零散散的报道,二零零三年全年,中国共有六千三百名矿工遇难;二零零四年一道九月间的死亡人数为四千多名。自去年十月以来,仅是见诸于报端的的矿难就有:十月二十日,四川雅安市宝兴县发生矿塌事故,十四人遇难、九人受伤;同日,河南大坪煤矿瓦斯爆炸,一百四十八人死亡;十一月十一日,河南平顶山新生煤矿南店井区报废井瓦斯爆炸,二十九人遇难,六人受伤;十一月十八日,广东梅州市梅县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四人遇难;十一月二十日,河北沙河市白塔镇铁矿发生井下特大火灾事故,六十五人遇难;十一月二十八日,陕西铜川陈家山煤矿瓦斯爆炸,一百六十六名矿工遇难。时隔不久,便是十天前二百一十四人遇难的阜新矿难。
中国发生矿难的密度和死亡人数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去年,中国的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左右,但是中国的煤炭矿工死亡人数去占世界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单位煤产量死亡人数计算,中国每一百万吨的煤炭中,包含了三名矿工的生命。这个比率不仅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也大大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例如,这个数字大约是美国的一百倍,是南非的三十倍。
我想,中国官员的名字从官方文件和新闻媒体大幅度减少之日,便是中国的矿难大幅度减少之时。
作者:
peacemaker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注: 此文写于今年2月
--
peacemaker
- (0 Byte) 2005-12-15 周四, 下午11:31
(38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700251 seconds ] :: [ 29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