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从靖国神社透视日本人历史情结(ZT)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从靖国神社透视日本人历史情结(ZT)   
随便陈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从靖国神社透视日本人历史情结(ZT) (214 reads)      时间: 2005-12-10 周六, 上午8:16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从靖国神社透视日本人历史情结

信奉“拿来主义”的日本,在获得喜欢学习、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美名之时,却使自己的文化呈现强烈的相对主义特征,即缺乏判断善与恶的严格的道德标准。

作为研究日本政治的学者,我曾经于90年代四次参观过日本靖国神社。靖国神社座落在东京市中心的千代田区九段,占地10多万平方米,是日本最大的神社。走进靖国神社,我发现其中建筑物并不多,有一个很大的广场,平时冷冷清清,前来参观的游客很少,看上去与其他神社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有当走进所谓的“遗品宝物馆”,看到那些曾在电影电视中出现过的当年日本对外侵略时使用过的武器和用品,这才真正地让人感受到历史所留下的印痕。

靖国神社本不特别

靖国神社是在日本明治时期建立的。1868年明治政权建立后,为祭祀在国内战争中阵亡的将士,新政府在京都修建“东山祠”,1869年又在东京修建“招魂社”,专门祭祀幕末时期的所谓殉国者、戊辰战争中死亡的官兵。1879年“招魂社”改称为“靖国神社”,“靖国”一词含有“安国”、“护国”之意。

靖国神社修建之初与其他神社在性质上没有多少差别,但随着日本不断对外侵略扩张,特别是本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的急剧膨胀和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靖国神社被一小撮法西斯军国主义分子用来作为愚弄和笼络国民感情的工具,其地位不断提高。按当时的规定,神社事务一般由内务省统一管理,但惟独靖国神社受皇室保护,由陆军省、海军省和内务省三方共管。全部经费由陆军省单列,祭祀活动由陆海军武官主持,甚至神社的警卫也改由全副武装的宪兵担任。随着对外侵略战争的逐渐升级,法西斯军国主义分子对靖国神社的作用愈加重视,规定靖国神社的管理官“宫司”,必须由退役的陆海军大将担任,入祀神社的战死者要经天皇批准,并公认为“对天皇忠诚的模范”和“为国捐躯的英雄”,记载被祭祀者官位姓名的灵玺簿与神体的镜、剑一起供奉在正殿。

靖国神社的例行大祭每年春秋举行两次,另外还举行临时大祭。例行大祭由天皇任命的敕使参拜,临时大祭由天皇亲自参拜。在国家神道的体制下,天皇参拜祭祀臣民的神社是破例的做法,对被祭祀者来说是一种特殊的待遇和荣誉。因此,在日本发动的对外侵略战争中,法西斯军国主义分子利用靖国神社煽动崇拜天皇、刺激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战后参拜成挑衅示威

鉴于靖国神社在对外战争中的特殊作用,美军主导下的盟军总部在占领日本之初就颁布了《废除政府对国家神道、神社的保护、支持、延续、管理和传播》的指令,禁止日本政府给予神社、神道任何经济上、政治上的支持,以及同神社、神道发生任何官方关系,政府工作人员不得以官方身份参拜神社或参加有关神道的其他仪式等。从此以后,靖国神社脱离国家管理独立的“宗教法人”,而且官方人士参加靖国神社的活动也大为收 敛。自1951年10月吉田茂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直到60年代末,历届内阁总理大臣在参拜时间的选择上极为避免“8·15”这个敏感的日子,而且在身份方面也均未超出以个人参拜的界限。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60年代末日本超过联邦德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其政治野心也开始膨胀起来。为提高自己的形象和国际地位,模糊历史上对外战争的侵略性质,日本政府在内政、外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借口所谓“尊重国民感情”,选定“8·15”为首相和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之日。从1969年到1974年,执政的自民党先后五次向国会提出《靖国神社法案》,要求由国家管理靖国神社以及政府官员可以正式参拜,但因在野党的反对,均未通过国会的审议。

1975年日本投降30周年时,三木武夫首相首次在“8·15”以个人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乘座的是私人汽车,签名未用内阁总理大臣的头衔,“香资”也是自己掏腰包。但在1978年8月15日,福田赳夫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时用内阁总理大臣签名。同年10月,在政府厚生省的参与下,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合祀于靖国神社,至此神社内不仅祭祀着包括甲级战犯在内的250万在国内战争和对外侵略战争中死亡官兵的灵牌,而且还建有“遗品宝物馆”,陈列着一些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对外侵略使用过的武器和用品。

1981年执政的自民党成立“大家都来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之会”,该组织要求实现国家公职人员正式参拜靖国神社。1982年铃木善幸首相率全体内阁成员在“8·15”参拜靖国神社,但未说明是以官方身份还是以私人身份。为政府公职人员正式参拜靖国神社铺平道路,中曾根康弘首相在1984年8月成立私人咨询机构“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恳谈会”,一年后该机构提出研究报告,认为政府大臣正式参拜靖国神社不违背宪法精神。于是中曾根首相堂而皇之地带领内阁成员集体“正式参拜”了靖国神社,结果遭到国内外舆论的强烈批判,只得表示不再参拜靖国神社。

1986年执政的自民党要求取消合祀甲级战犯,遭到神社方面的拒绝。尽管此后除桥本龙太郎在1997年9月29日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外,其他首相均未参拜过,1991年仙台高等法院和日本最高法院均判决内阁成员正式参拜靖国神社违背宪法精神,但在每年“8·15”都有包括内阁成员在内的大批政界要人参拜靖国神社。更令曾饱受侵略之苦的东亚各国人民气愤的是,这些身居要职的日本政治家在参拜靖国神社时还口出狂言,否认日本对外战争的侵略性质,并极力美化其扩张历史。例如1988年内阁国土厅长官奥野诚亮参拜靖国神社后歪曲日本侵略中国历史,在舆论的压力下被迫辞去内阁职务。

近些年来,日本政府及执政党未放弃实现正式参拜的努力。1997年执政的自民党内甚至出现了让外国来访元首参拜靖国神社的动议;1998年初自民党将实现国家公职人员正式参拜靖国神社作为该党本年度的活动方针;1999年8月,日本政府再次提出将甲级战犯灵位移出靖国神社,但在宗教团体的抗议下未能实现。

日本人的历史情结

长期执掌日本政权的自民党之所以执拗地坚持实现国家公职人员参拜靖国神社合法化,政界要人们也年复一年地选择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日,以公职身份参拜供有被处决的甲级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并再三重复着美化侵略战争的言论,即使因此遭到社会舆论的强烈批判而被迫辞职也乐此不疲,这是因为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也就是说,不仅战死者的家属从50年代中期在每年的8月15日聚集靖国神社并要求他们选出的国会议员也要进行参拜,而且相当部分的日本国民赞成政治家参拜靖国神社,例如因正式参拜而受到国内外舆论强烈批评的中曾根首相就得到了70%被调查者的支持。

究其原因,除因经济势力强大所引发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以及在保守官僚的把持下日本年轻一代不知历史真相外,具有相对主义特征的日本文化也模糊了日本国民对侵略战争的认识。简单讲来,信奉“拿来主义”的日本,在获得喜欢学习、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美名的同时,却使自己的文化具有强烈的相对主义倾向特征,即缺乏完善的价值观念体系,也就是缺乏判断善与恶的严格的道德标准。其原因就是在民族的精神文化方面,快速引进有余而自我建设不足,注重实用有余而人性探索不足、情绪激奋有余而理性调整不足。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为日本过去的对外侵略战争以及日本军队在战争中的暴行承担责任的心理意识是很弱的,占主流的观念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的狂潮中分一杯羹算不得犯罪”、“太平洋战争是因美国对日本实施贸易封锁引起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审判是“战胜者对战败者的报复“,更由于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国家,“要说战争是不义之举的话,我们大家都有罪”。正是在这种心理推动下,篡改历史教科书、抹杀侵略战争罪行、参拜祭祀甲给战犯的神社等言行也就成为见怪不怪的事情;另一方面,大多数日本国民普遍具有一种“盖棺不定论”的心理意识,也就是无论是何人,只要一旦去世,就没有好坏之分,即使那些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为战犯并处于极刑者也是如此,何况他们当时是在为国家以及天皇尽职尽责,而且作为战前最高统治者的天皇,其战争责任未受到追究的状况,进一步加强了这一心理意识。 (王新生)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90471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