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曾在中南海作辅导报告的宪法学家被控剽窃因组党而被监禁五年的王天成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曾在中南海作辅导报告的宪法学家被控剽窃因组党而被监禁五年的王天成   
dck






加入时间: 2004/04/02
文章: 2801

经验值: 4649


文章标题: 曾在中南海作辅导报告的宪法学家被控剽窃因组党而被监禁五年的王天成 (276 reads)      时间: 2005-12-01 周四, 下午2:31

作者:dck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曾在中南海作辅导报告的宪法学家被控剽窃因组党而被监禁五年的王天成


打假打到共产党头上,共产党其实是中国人作假的后盾

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害怕打假,
其实除了害怕自己做假被揭发外,
还有很多人怕共产党纵容有些人作假的事情被揭露出来,
自己以后会失去了保护伞。

--------------------------------


曾在中南海作辅导报告的宪法学家被指控抄袭剽窃

中国青年报/包丽敏

(此文已被从《中国青年报》的网站删除,可见打假的真正阻力来自何方)

学术界又一起“剽窃”事件风波乍起。这次被指控“抄袭剽窃”的,是曾于2002年在中南海作过辅导报告的宪法学家周叶中。

但这起“剽窃”风波似乎与以往一般“剽窃”案情节不同。在指控者列出周叶中新着中至少36处有剽窃嫌疑的段落之后,周叶中表示,造成此次事件原因在于,其着作原本标明引用出处的注释,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删除;而这些注释之所以被删,是因为指控者王天成的“身份”。

博导“博盗”?

11月23日,一篇题为《博导,还是“博盗”?───武大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叶中和学生抄袭剽窃纪实》的文章出现在新语丝网站,文章作者王天成指称,法学教授周叶中与其学生戴激涛在两人合着的《共和主义之宪政解读》一书中,抄袭了他在数年前发表的两篇论文《论共和国》和《再论共和国》。

王天成称,经过核查,《共和主义之宪政解读》“一书共四章、268页,外加前言、后记,除了读者可以不看的后记以外,从前言到最后一章,每一章都抄袭、窃取了我的文字。被抄袭、窃取的文字,成为周先生等的立论基础、阐释对象和贯穿在全书的一根主线”。

王天成在“不完全查验的基础上”摘出36处构成“抄袭剽窃”的段落,约四五千字,一一列出,并认为这“已经构成‘博盗’”。

被指控“抄袭剽窃”的《共和主义之宪政解读》一书,由周叶中与其学生戴激涛合着,由人民出版社于2005年9月出版,并被纳入“法学名家经典系列丛书”之中。

周叶中称,该书是国内研究共和主义的第一本专着。这一点,王天成表示认同。“共和是这几年比较热门的话题。”王天成说。

王天成,1989年在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硕士学位,1989年9月至1992年10月曾在北大法律系任教。现为北京正本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

他自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共和”这一课题,虽然“离开法学界多年”,但“一直没有放弃过对自己感兴趣的一些问题的研究”,并于1999年写成共计四万多字的两篇论文《论共和国》和《再论共和国》,在网上流传。目前同时在网上流传的还有他的《三论共和国》和《四论共和国》。

而《论共和国》一文,则被收录在一本名为《宪政主义与现代国家》的书中,于2003年1月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记者核实了王天成列出的36处有抄袭嫌疑的句子和段落,有些确实雷同,有些甚至只字不差。其中最长的一段达300多字,只是改变了少量词句。

在另一段约200字的雷同段落中,王天成的论文中以“1、2、3”来标示早期混合均衡政体思想家眼中民主的三个重大缺陷,而在周叶中与戴激涛的着作中,除将阿拉伯数字的标示改为“其一、其二、其三”之外,只字不差。

有意思的是,在王天成的《再论共和国》一文中,在“法治主义则可定义为以体现个人尊严和个人自由的法律即限制政府权力的主张和做法……”一句中,误加了一个“即”字;而在周叶中二人的着作中,用了同样的病句。“他们也跟着我错了。”王天成说。

这篇文章同时在学术批评网刊出。该网创办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表示,就王天成列出的36处证据而言,可以认定抄袭事实成立。

博导周叶中

根据《共和主义之宪政解读》一书的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周叶中除去现任武大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之职外,还有如下头衔:“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司法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而第二作者戴激涛是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系周叶中的学生。

有关媒体报道显示,周叶中“24岁时即当选为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理事”,为“当时法学界最年轻的理事”;30岁晋升为副教授;33岁升为教授;34岁成为博导。

来自武汉大学法学院学生工作信息网的消息称,2004年11月底,时年41岁的周叶中被评选为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这项由中国法学会组织的评审活动,由全国28名着名法学家组成评委会,按照学术成就、社会影响和德才兼备等标准对候选人进行评选,周叶中获得27票,名列第二。

在科研、行政和教学兼顾的情况下,据《武大周报》2004年介绍,“周叶中教授曾主持或参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20多项,独着、主编或与人合着学术专着、教材20余部,是教育部面向21世纪普通本科、研究生和成人本科三本《宪法》统编教材的主编,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10多篇。”并获得各类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奖和科研成果奖共30多项。

根据《湖北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报道,2002年12月26日,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的第一次集体学习会上,时年39岁的周叶中,与中国人民大学的许崇德教授一起,以“认真贯彻实施宪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题作了辅导报告。

周叶中称,为了此次“讲法”,“讲稿反反复复修改了15遍,熬了5个通宵,司法部领导也经常加班到深夜,中央办公厅、中央政研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法制办等单位领导也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

在《人民日报》2003年11月13日的一篇报道中,周叶中表示,要“做一台宣传法制、普及宪法的播种机”。报道称,从1995年至2003年,他已在各地作过1000多场法制宣传报告。

该报道还称,“3年前,周叶中开始自费研究台湾问题。他已给国家提交了140万字的研究报告,仅购买资料和文稿打印就花去10余万元。他的研究报告多次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周叶中坦诚地说:‘这些钱我可以拿来改善物质生活,但作为一个学者,我有责任研究事关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

“在周叶中看来,虽然有学者主张学术应该同政治保持距离,但刻意远离政治的学术,不愿意面对政治的所谓纯粹学术,很难说有多大的生命力……他坦然地说:‘为国家分忧,立足国情、提出建设性意见是学者的责任。’”《湖北日报》今年2月的一篇报道如是写道。

在周叶中研究的多个课题中,共和主义同样对中国有现实意义。

“我们一直想就一些基础问题作专题的研究。”周叶中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我们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是什么?共和跟现代政治文明有什么关系?共和跟每个普通老百姓到底又是个什么关系?结合中国的国情又会有些什么影响?从来没有人想过。”

曾在中南海作辅导报告的宪法学家被指控抄袭剽窃

在《共和主义之宪政解读》的后记中,周叶中写道:“深入研究宪政,建设宪政中国,理应关注共和主义。”

在这本书最后辟出专门一节论述“宪政中国的共和之道”,其间提到应当“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内涵着‘天下为公’的共和理念,反映了我国的政权性质,最适合于人民当家做主”;并提到应当“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认为“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特点体现着共和精神”,“另一方面,团结和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两大主题,这是共和精神的集中体现”。

王天成对此表示,周叶中二人这本书“东拼西凑”,尽管以他的许多观点“为立论基础”,但他不打算为此负责。

“跟作者一点关系没有”

记者致电周叶中教授。周教授在电话中表示,此事“如果说有什么不好的话,跟我们作者一点关系没有”,“不仅跟第一作者,跟第二作者也没有关系”,“我们完全遵循的是学术规范,没有任何问题。”

“这个事情太复杂。”周叶中说。

记者追问是否别有隐情。

周叶中说:“隐情很简单,你(可以)上网查一下王天成的身份(就知道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王天成指控周叶中二人剽窃的帖子11月23日被转贴到世纪学堂论坛后,一个注册于11月24日的ID“glory5678”在25日发帖子“披露”所谓“周叶中事件真相”,称“周的稿件中凡是有关引用王天成……的注释都被删掉”,“……王天成似乎也是因为自由化原因而坐过牢的人,所以,根据有关部门的出版纪律,这些人的名字是不能见于公开出版物和媒体的”。“所以,人民出版社的编辑就提出要周把这些……注释全部删除,周事忙,就要合着者戴激涛处理。后来稿子返回人民出版社之后,编辑见没有删除干净,便自己动手删除”。

这一帖子内容未经核实,发帖人身份也未知。

而当记者问周叶中:“是因为王天成的身份,所以把该有的注释删去了吗?”

周叶中答:“对。”

“那么删除工作是您来做的还是出版社做的?”记者追问。

“我为什么说跟我们没有关系呢?”周叶中这样回答。

“是在得到您允许的情况下删除的吗?”记者再问。

“我前面说我们没有责任,你想想还会是怎么样呢?肯定是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周教授说,“作者肯定没有责任。”

周叶中表示,自己是从网上看到了王天成的论文,“有些方面我不好苟同,有些方面还是有些道理”,但“我在写文章之前不知道他的身份”。

周叶中称,“毕竟我心中无愧”,“我从农民孩子到现在,怎么说呢,一直认准的反正我是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老百姓供养我的这点东西。然后老老实实地做点事。做任何事非常谨慎小心,该怎么做就一定怎么做。”

然而王天成并不认同这样的解释,“像周叶中这样的人物,出版社把那么多注释删掉,能不跟他打招呼?作为编辑来讲,就要防止着作权纠纷的出现。”他说, “再说,他们把注释删掉,觉得不合适出现,那么为什么不把引用的文字也删掉呢?”

王天成疑惑,难道因为“身份”,他的着作权就不应该得到保护了吗?

记者向《共和主义之宪政解读》一书的责任编辑万琪提出采访要求,万琪称,“关于这个事情,不对外接受任何采访”,“现在不方便说这个事情,因为现在正在处理这个事情”。

而人民出版社一位领导表示不愿接受采访,称“我们出版社加工这些书稿的具体细节,一般不对外说的”,“具体细节是我们自己掌握的”。

“我们作为一个读书人,也不希望事情牵扯那么复杂。自己受点影响,吃点亏,就任它去吧。”周叶中说,“第一,不管会怎么样,我都不会去理会这个事;第二,怎么样自有人会有说法;第三,该负什么责该会承担责任的自有人会负责会承担责任。”

那么承担责任的会是谁呢?

此间有评论称,在这一事件中,用一句“中国国情”是否就可以息事宁人了呢?

o 原来王天成也是个主席呀, 这个周叶中从网上看到了王天成的论文,...有些方面还是有些道理, 那么周也 -白兰- [180 bytes] -2005-11-30 19:57 [Click:8]
o 此文已被从《中国青年报》的网站删除,可见打假的真正阻力来自何方 -看好戏



王天成:修宪不如拆台(发言稿) --大参考总第2201期(2004.03.12)

什么是共和?共和就是民主!什么是共和国? ... 现在,绝大多数人在英语里仍然把民主和共和混用。
本文作者王天成先生的《论共和国》、《再论共和国》仍然没有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http://www.bignews.org/20040312.txt
~~~~~~~~~~~~~~~~~~~~~~~~~~~~~~~~
修宪不如拆台(发言稿)

王天成



自从国家领导人宣布要修宪以来,学者们关于修宪的讨论空前热闹了
起来,民间乘机提出了不少用心良苦的建议和呼吁。例如,北京的思源研
究所推出了“双十建议”,而且论证巧妙。又如,一些人围绕是否要求私
产入宪而争论不休。

在这次修宪即将进行之时,我本人更关心那个被叫做“宪法”的文本
之外的宪法问题,在此提出一个不必“修宪”的宪法建议——对人民大会
堂作点小小的改动,拆掉那个主席台,另外专设两张桌子,一张是发言的
讲台,一张是会议主席的宝座所在,还要在会场周边留出一些旁听席。

议会应该是一个平等讨论、自由审议的机构,它的集会场所也应为此
而设计。现在的人民大会堂适合于观看演出,适合于下级瞻仰领导威仪,
却不适合于人民代表畅所欲言、辩论政策。

不同的政体类型有不同的议事大厅。帝制时代的议事大厅,最重要的
地方是皇帝高高在上的御座。而寡头政体的议事大厅,则最好是有一个庄
严的主席台,领袖们集中于其上面南而坐。

所以,我这个建议涉及的虽然只是桌子、椅子的摆放位置,是一个“
小小”的建议,却与政体性质、政府类型有关。如果我国领导人有诚意走
向共和,推进民主宪政,就请他们接受这一建议。

拆掉主席台不必改动那个叫“宪法”的文本一个字,却真正具有一定
的宪法变革意义。那样做并不必然意味着民主共和政体的诞生,但至少会
对许多人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而改变心灵的习性和行为方式,难
道不比在纸上做点文字游戏有意思吗?



这里要特别谈谈什么是共和,因为我们这个国家就叫“共和国”。

在一个叫做“共和国”的国度,什么是共和本来应该是一个最最基本
的政治常识,然而,不幸的是,关于什么是共和,今天对于许多人,包括
专家学者,却还是一个“前沿问题”,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怜、更具讽刺意
味了。(按:共和republic与民主democracy词源不同,意思完全一样。共
和国就是民主国,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就是中华
民国Republic of China的前面加了一个名不副实的“人民”People's而已
。民国出现在中国是一个革命,指最高权力来自人民。中共的“共和国”
是剽窃来的民国。在汉语里,共和与民主的概念都是外来语,翻译的外国
近代概念,与中国古典文献里的个别用法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正好比“
非典”二字出现在《三国演义》里,典韦舍命救曹操,曹事后感叹“非典
,吾命休矣”。在英语里,democracy出自希腊文,republic出自拉丁文,
直到孟德斯鸠,共和与民主是通用的。现代英语里也有一些文章试图区分
二者,据耶鲁大学的达尔(Robert Dahl)教授考证,源头出在美国革命先行
者James Madison那里。麦迪逊武断地把democracy解释成“暴民统治”,
而把republic解释成“代议民主制”。其实完全没有什么学理上的依据。
现在,绝大多数人在英语里仍然把民主和共和混用。本文作者王天成先生
的《论共和国》、《再论共和国》仍然没有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达尔的《
论民主》一书国内有中译本出版。(智叟)

请允许我回顾一下往事,因为我本人就曾经是一个可怜虫。14年前,
当我从北大法律系宪法专业研究生毕业、登上大学讲台的时候,我也不知
道到底什么是共和,只知道它不是君主制、可能与民主有关系。在我的学
生时代,没有任何一个老师给我讲解过共和是什么意思。

也差不多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感觉到需要弄清楚这个问题。1992年
,我到社科院法学所参加一个人权讨论会,见到了一位刚从美国作访问学
者归来的人,他是国内著名的西方法哲学专家,任教于国内一所著名大学
的法学院。我想向他请教一下如何理解共和一词的拉丁语“res publica”
的字面意义(共同的事业、共同的产业)、特别是如何给共和政府下一个
定义,他满脸困惑、一问三不知。

遗憾的是,今天,如果你随机挑一位受过政治学、法学教育的人,向
他提出相同的问题,他很可能仍然是满脸困惑。这就是一个叫作“共和国
”的国家所进行的大学教育!许多人把“共和国”一词经常挂在口上,却
压根不知道什么是共和!



那么,到底什么是共和呢?这不是一个关于共和理论的讨论会,所以
我不想涉及共和主义源远流长的传统、共和与民主的微妙关系等问题,但
是请允许我讲一讲共和主义、共和政体最最基本的一些常识。在今天的中
国,这些常识只有不断地讲才能成为常识。真理不怕重复,怕的是没有人
重复。

共和的基本观念和精神是共治、共有、共享,是和平、温和、平衡。
这意味着社会的各个阶级、各个集团、各个个体都有权参与政府,相互制
约,共享政府的保护;意味着放弃暴力和强权,通过自由的讨论、协商,
来解决不同阶级、集团、个体的利益冲突。

在共和主义者看来,国家不应该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
而应该是是天下的公器。任何阶级专政或某个集团的专政,都是违背共和
原则的。共和原则不会把国民分为三流九等,一部分是“人民”,一部分
是“敌人”,是专政对象,不受宪法保护。

共和政府是由国民选举产生的代表和领导人管理、国家权力分别授予
几个不同部门执掌的政府,它有以下三个不可或缺的组织原则:

政府由国民选举产生,选举必须是自由的;

奉行代议制,议会掌管最高立法、决策权;

分权制衡,反对任何个人或集团垄断权力。

共和政府的这三个原则,对于具有一定现代政治知识的人都堪称常识
,然而不幸的是,多少年以来,许多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他们不知
道,违背其中任何一个原则,一个国家的政府就不是共和政府。

例如,一些人经常反对分权制衡,说分权制衡不适合中国国情,他们
不知道他们其实是在反对共和政体,是在说共和政体不适合中国国情。然
而,他们却不反对把这个国家叫共和国,这是多么荒谬可笑。



最后,还是让我回到这次会议的主题——宪政与修宪上来。

简短地说,真正的宪法,其精髓在于保障人民的权利,其关键则在于
确立共和政府。如果“修宪”不是为了还政于民,不是为了实行代议制,
不是为了引进分权制衡,无论修多少次,修出来的其实不是宪法,与宪政
不相干。

关于私产入宪的鼓吹目前很热闹,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从政治上说
,为私有产权说话显然是重要的,但从法律的角度看,“私产”是否“入
宪”并不重要。也就是说,是否在“宪法”中用更漂亮的措词宣布保护私
有产权,是否在“宪法”文本中明确地写上“私有财产权”几个字,对改
进私产保护状况,其实并不重要。

“宪法”文本可以用最漂亮的修辞宣布许多人权,但如果拒绝设定相
应的政府机制,那些人权不过是成年人在纸上的呆板画饼,还不如小孩的
信手涂鸦可爱。

例如,“宪法”中早就承诺了言论、出版、新闻、结社、游行、集会
的自由,但这些自由在哪里呢?可以找到吗?又如,“宪法”还宣布“公
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但公有财产真的“神圣”吗?真的“不可侵犯”
吗?

实际上,这些年来,对公有财产的侵犯,比对私人财产的侵犯,还要
严重。保护公有财产不被侵吞、不流失,其紧迫性并不下于保护私有财产
不被侵占、不被掠夺。

重要的是政府类型要变革。现在那个“宪法”中虽然没有“私有财产
权”几个字,但可以用来保护私产的条文还是有的。如果政府类型是适宜
的,有现在那些条文也就够了。如果政府类型不适宜,即使你宣称私产比
公产、比上帝还神圣,它也神圣不起来。



在关于“修宪”的讨论中,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的呼吁又提了出来。这
是个涉及政府机制的建议,20年以前就已经有人提过了。如果这次修宪对
此有一定的实质性回应,为纠正侵犯人权的立法设立一定的机制,我认为
,要比做点表面文章,把个别人权条款写得漂亮一些有价值。当然,只要
政府类型没有原则性的变革,我并不想高估它的意义。

如果这次修宪不打算涉及任何政府机制,还不如不修好。宪法是共和
国家的立国章程,它应该高于政府和政党,不应该个人意志化、党纲化。
然而,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有些人却正好背道而驰。不修至少可以减
少一次这种做法,以免继续传播错误的宪法观念。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说修宪不如拆台——拆掉人大会堂主席台。

当然,这大概是我的一厢情愿。

但是,我表达了,所以我舒服了。

(王天成是大陆重要的异议人士、体制外学者。曾任教于北京大学法律系,
因与胡石根等人组建“中国自由民主党”,1992-1997年被监禁5年。他所
撰写的《论共和国》、《再论共和国》等长文广泛流传,是近年来大陆传
播自由共和主义的代表作。这是王天成为原定于2003年8月在黑龙江镜泊湖
举行的宪政研讨会准备的发言稿,那个会议被勒令取消。)

论共和国----重申一个伟大的传统
http://www.gongfa.com/republicwangtc.htm

再 论 共 和 国 ---- 一 次 夜 半 对 话
http://www.gongfa.com/republic2wangtc.htm



www.bignews.org 的简体中文 和 繁体中文 和 英文网页中,共有 42 项符合王天成的查询结果
http://www.google.com/search?q=%CD%F5%CC%EC%B3%C9&domains=www.bignews.org&sitesearch=www.bignews.org&meta=lr%3D%26hl%3Dzh-CN&btnG=%BC%EC%CB%F7%B4%F3%B2%CE%BF%BC



作者:dck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dck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879446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