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中研院院士于宗先、林毓生、胡佛、张玉法、劳思光、黄彰健、杨国枢两岸和平论述共同声明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中研院院士于宗先、林毓生、胡佛、张玉法、劳思光、黄彰健、杨国枢两岸和平论述共同声明   
金莒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zt中研院院士于宗先、林毓生、胡佛、张玉法、劳思光、黄彰健、杨国枢两岸和平论述共同声明 (331 reads)      时间: 2005-10-23 周日, 上午7:30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研院院士于宗先、林毓生、胡佛、张玉法、劳思光、黄彰健、杨国枢两岸和平论述共同声明

中研院院士于宗先、林毓生、胡佛、张玉法、劳思光、黄彰健、杨国枢「两
岸和平论述—和平中国运动的起点」

建立双赢的和平思维

和平乃是无上的道德,也是人类社会所当追求的无上价值和目标,但是历史
也总是很反讽地告诉我们,由于错误的认知,和平却经常与我们渐行渐远。

近年来两岸形势是充满吊诡的,长期的政治对峙与活络的经贸交流、军事的
彼此威胁与人民的频繁往来,形成历史上异常独特的现象。这种情势可以战争收
场,也可以迈向和平的双赢,端赖我们根据怎样的态度与认知来面对。

我们要知道:和平不是唾手可得的廉价商品,更不是自我利益的强行实践。
和平需要众人长期锲而不舍的努力,更需要放开格局,以同理心去思考彼此的处
境,并以开阔的愿景,来追求共同的理想与利益。

两岸政治分治是内战的产物,两岸军事对峙是冷战的遗留。内战下的两岸,
彼此争夺的是中国政权的正统性;冷战下的两岸,则更有强权利益驱使的痕迹。
然而在面对全球化的高度互动、区域化经济整合的时刻,我们认为两岸也应该顺
应潮流,跳脱内战与冷战的思维,来面对时代的变局。两岸应与全球绝大多数国
家、地区与民族的交往一样,摆脱军事对抗性的思维,而用相互了解、彼此合作
的态度来追求真正的安全与和平。

合作是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础

我们相信,面对两岸关系,唯有真诚的关怀与合作,才有可能化解敌意,为
台湾再生发展的契机、带来真正的安全;也为中国大陆创造友善的环境,使大陆
能在和平中追求发展。因此,我们要特别强调:「要有和平的台湾,必须先有合
作的两岸;要有发展的中国,也必须先有合作的两岸。」

我们深刻了解,两岸问题的处理绝不简单,两岸的终局解决也不可能一蹴可
几。但基于知识份子的良知与责任,以及对眼前深重危机的体认,我们愿意以学
界超然、理性之立场,提出看法,希望为两岸提出一个往这条道路前进之可行的
「起步性架构」,并进而促成一项「和平中国运动」,来团结有志之士,以共图
消弭两岸的危机,并促成中华民族的再发展。

关于此一起步性架构,我们的看法如下:

架构一:以「完整中国,尊重现状」作为两岸和平的起点

两岸合作的起点,不可能回避台湾和大陆同属中国固有领土这个大前提。但
有鉴于「一个中国」在语意上可能涉及中国主权归属的争议,两岸宜以「完整中
国」来取代一个中国的表述方式。完整中国,尊重现状意指台湾和大陆均是完整
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主权为两岸人民所共有,不能为两岸任何一方的政府
所独占或独享。两岸目前分别各有一部中华民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双
方政府各在其现行有效领域内行使管辖。这两部宪法都是建立在「一个中国」原
则之上,并各依其宪法分别建构出完整的法律体系。只要双方承认此一现状,彼
此互相尊重对方的宪政体制,两岸便可以此作为起始点,共同迈向合作与和平的
未来。

架构二:以「两岸统合」作为两岸合作的架构

两岸未来的合作模式可以两岸统合的架构来进行。欧洲统合的背景与条件固
然与两岸不同,但是其促成欧洲和平、共荣互利成果所凭藉的架构则是值得两岸
共同学习的。未来两岸走向可以参照欧盟经验,建立诸如农业共同体、两岸共同
市场、文化共同体等超两岸与跨两岸的共同机制,以共同维护两岸的和平、建立
彼此的认同、增进人民的福祉,并为未来的终局解决创造有利基础。

架构三:以「和平不武」作为两岸互动的原则

两岸人民原是血浓于水的同胞,本不应兵戎相向,任何人在两岸挑起战端,
都必将成为民族的罪人。在两岸走向真诚合作的开始,台湾应宣示绝不以挑动主
权领土问题或制宪等的方式来追求台湾未来,并排除以军备做为安全的依靠;中
国大陆也应放弃以武力或武力威胁面对台湾,将和平做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最高原
则。如此方可彻底消弭战争的任何可能,从而确保两岸乃至亚太区域合作的基础,
并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

架构四:以「基础协定」作为两岸关系的基础

两岸毕竟已经分隔并对峙了五+年,因此未来要真正抛开歧见,走向合作,
建构两岸互动的信心机制尤显必要。为使两岸关系未来的发展能够有所依据,两
岸宜在「完整中国、尊重现状、两岸统合、和平不武」的基础上,展开两岸协商,
签署两岸基础协定,落实构想,使得两岸的统合进程得以顺利推动。

共同推动「和平中国运动」

以上是我们对两岸启动和平进程之起步性架构的具体主张内容。诚如所陈,
这不是一个终局解决的方案,而只是为我们后代子孙铺平一条可以用互相尊重与
合作的道路。做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期盼人民能够了解到和平对于自己及两岸
的重要,而共同来推动和平的历史巨轮。和平需要自我约束,也更需要群策群力。
我们希望和平的过程是用汗水换来欢乐,而不是用斑斑血泪换得无尽的痛苦。

「2005/10/23联合报」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378089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