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中国当代八大悲情语录--中文维基百科再封杀--国家安全部下令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国当代八大悲情语录--中文维基百科再封杀--国家安全部下令   
dck






加入时间: 2004/04/02
文章: 2801

经验值: 4649


文章标题: 中国当代八大悲情语录--中文维基百科再封杀--国家安全部下令 (266 reads)      时间: 2005-10-22 周六, 上午3:49

作者:dck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国当代八大悲情语录--中文维基百科再封杀--国家安全部下令

网友一片错愕 去年迄今已叁回 批官方「锦衣卫」

【本报台北廿一日电】线上百科全书维基百科(zh.wikipedia.org)中文版官方网,19日下午再度遭到大陆无预警封锁,参与线上自由撰写条目的维基人与使用者一片错愕。

据了解,这次封锁是由大陆国家安全单位下令,原因不明。两岸网友担心该站一旦被永久封锁,将成为「中文知识累积」的最大危机。

网友原以为这次「封杀」只是局部,经过两岸叁地网友打探回报,才知从19日中午起,包括北京、重庆、广东、上海、江苏等地陆续无法看到中文维基百科,整个大陆几乎是全面封锁。由於中文等亚洲语系的维基百科伺服器是放在韩国首都首尔,因此大陆以外的网友仍可正常上站。

参与大陆维基开放撰写条目的网友,原以为又是中央信息部网路审查的「杰作」,但向网路服务商(ISP)求证,才知道是国家安全单位下令。部分大陆网友以「东厂锦衣卫」形容该单位。

这已是大陆官方去年至今第叁度封锁中文维基百科,去年「六四天安门事件」15周年纪念前夕,信息部首度无预警封锁该站,长达叁周。在中文维基人全力申请下,以「若不开放让更多中国人参与,将助长偏向台独等说法活跃在该百科上」等平衡两岸势力为由,获准再度开放。

去年9月,大陆最大的BBS站、北大「一踏糊涂」站,因为学生在线上检讨社运与改革制度,遭到全面封站。除了BBS被迫关站外,在大陆任何搜寻网打「一踏糊涂」四个字都找不到相关资料;之後原在「一踏糊涂」放话的学生流窜到中文维基网站与其它BBS,大陆随即展开一波网路审查,中文维基二度被封锁叁天。

维基百科的台湾管理员邓杰指出,中文维基百科是由两岸叁地华文人士共同参与条目编写与修订,再以繁简体转换程式共同呈现网上,目前共有四万多笔中文条目;去年6月大陆封锁叁周,却造成中文维基条目与流量严重负成长,至少延缓半年以上,更对国际化的华文知识累积产生负面效应。

部分大陆网友认为,这次封锁可能是技术上「擦枪走火」,因为大陆若真要封锁,连上搜寻网站都找不到;但他们也担心「封锁事件」曝光,反而会激怒官方,造成永久封锁。


中国当代八大悲情语录

文章来源: 海姑娘 于 2005-10-19 03:32:55 给 海姑娘 发送悄悄话
文章来源:《青年时代》2005年第9期

1、我要回家,我要工资!
这是民工岳富国生前的最后一句话。说完这句话之后,岳富国便因突发脑溢血昏迷。36小时之后,医生宣布岳富国死亡。直到此时,岳富国仍然没有拿到应该属于他的工资。岳富国的遗孀姚玉芳悲愤地问道:他们咋就不给钱呢?(《成都商报》报道)
网友评:当年岳富国的双亲在给他取名时,一定没有想到岳富国首先连自己也富不了。

2、永不放弃我的北大梦
因为高考成绩未达到一本录取分数线,17岁的陕西姑娘小倩(化名)从位于五楼的自家阳台纵身一跃,7天之后不治身亡。她死后,记者在她的房间里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永不放弃我的北大梦。然而这纵身一跃却永远断送了她的北大梦。(新华网报道)
网友评:中国的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3、你们到底是干什么的?
凌晨一点多,常霞还在睡梦中。5名警察及一名“线人”搭梯子强行从窗户闯入常霞的住所。常霞被他们惊呆,壮起胆子问他们是什么人。而他们却要常霞交出 “和你搞的那个男人”。最终他们发现房子里除了常霞和他们6位不速之客之外,再无别人,于是不无懊恼地说:“可能抓错人了”。目瞪口呆的常霞问他们:“你们到底是什么人?”而“他们”却扬长而去。透过窗户,常霞看到了他们的车牌号。受此惊吓,常霞患了精神病,只会不停的喃喃自语:“车牌号,我记了,这些人,半夜,从窗户爬上来,要人,搜我房子……”(《沈阳今报》报道)
网友评:泰西有言“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其奈中国无国王何?

4、去了长城却让水给淹死了
这里的“他”是指郑金寿,曾是一名在北京打工的福建青年。他与女友许珍姐在公园约会时遭联防盘查,因为未带证件并且不愿因此而被罚款,遭到了联防的殴打。郑金寿慌不择路,最终负伤掉入河里淹死了。郑金寿死后,许珍姐说道:“他还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可去了长城却让水给淹死了。”果然是被水淹死的吗?他的哥哥郑金紫说“我弟弟的水性一直很好,以前还是学校的运动员。如果不是被打得晕死过去,绝不会溺死。”(多家媒体报道)
网友评:孰知残暴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我想要那个孩子
在接受采访时,马卫花淡淡地说“我想要那个孩子”——马卫花因为贩毒而被捕,然而此时马卫花已有身孕。按律,有身孕者不得执行死刑,于是警方在未征得马卫花同意的情况下对其实施全麻,强行人工流产。事后警方说,怀疑马卫花故意怀孕避死。(《南方周末》报道)
网友评:已无话可说。

6、如果不是你逼我,我会志愿上街去打雪吗?
孙凤梅是一位盲女。一场雪后,社区以取消低保资格相要挟,要求孙凤梅“志愿扫雪”。此事经报道之后,社区换了一副嘴脸,说不参加扫雪也不会取消低保资格呀。与此同时,还矢口否认,说从来没有说过不扫雪就取消低保资格。孙凤梅问:如果不是你逼我,我会志愿上街去扫雪吗?(《沈阳今报》报道)
网友评:似乎在很多时候,志愿这个词与其真实含义是相反的。

7、我儿,当你看信时,我已不在人间
“我儿当你看我的信时,我已不在人间,只因为我没有能力让你上学,没有脸对你,只可以用我的死向你谢罪……”。辽宁农民孙守军的儿子收到了录取通知书,老父因为无钱供儿子上学,留下遗书后自杀。(新华网报道)
网友评:不要说什么不读大学照样成材;周星驰都知道拿“人人有书念”来骗人。

8、我还能再坚持三天
管传智是一名矿工,发生塌方后,管传智被困井下,苦熬7天。管传智被救援人员从井下救出重见天日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还能再坚持三天。”(《南京晨报》报道)
网友评:矿工兄弟,好兄弟,你们还要坚持多久?


联国人权委会改制 美赞同

【记者林宝庆华盛顿报导】美国同意废除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改以较有效率的人权理事会。美国并希望使该组织的经费加倍。

美国国务院主管人权、民主、劳工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雷冈(Mark Lagon),18日在联国研究取代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计画的工作团中,作此表示。

雷冈说,美国建议人权理事会成员国由联合国大会叁分之二多数选出,而且成员国本身不得违反人权。他说,美国希望新的人权理事会能於明年3月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年会前开始运作。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成员国最近几年常由违反人权国家出任,并一度将美国排除在外。联国秘书长安南於月前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改革报告中,指责人权委员会许多成员国互相包庇。安南建议改设人权理事会,成员国由联大直接选举产生,并须有良好人权纪录。


周文重: 全球共处 美外交新理念

中国呼应:双方关系发展符合根本利益

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


针对美国外交政策应该何去何从,美国国内似乎终於产生了一般共识,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它酝酿了15年之久,可追溯至柏林围墙倒塌时。若这个方向终究能证明实属明智,那就值得这番等待。

此一新外交政策共识或可称之为「全球共处」(Global Get-ting-Along)。该理念与先前的概念架构,包括「围堵共产主义」及「单边主义」在内,截然有别。围堵政策一直主导美国外交政策至1989 年,而在布希政府第一任内,亦即从2001年至2004年,「单边主义」或多或少在华府风行一时。

「全球共处」新外交共识理念,旨在避免美国与任何大国 (也许是中国、印度、俄罗斯甚或日本)爆发军事冲突,而令自身付出惨重代价,它并强调国际经济整合、全球法规制定、以及在国内与国际优先课题之间维持更成熟的平衡。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主席哈斯,不久前曾针对这一粗具雏型的政策共识概念作了颇佳的解说。他在「全球事务协会」午餐会上为其新书「契机」(The Opportunity)促销时,阐释了他的观点。

哈斯指出,这一新共识方向将要求美国避开所有令人不快及冒险的外交政策走向,包括与任何文明发生冲突,或是避免与中国玩看谁胆大的游戏。

他强调,最重大及最困难的全球问题是大国共同面临的问题,需要采行多边解决之道。假如美国想要避免步其他帝国的後尘,就不应虚耗资源。

哈斯指出,卡翠纳飓风不只是掀翻成千上万民宅及公寓大楼屋顶而已,它也「让美国长久以来所面临的一种两难困境重新浮现,即彰显外交作为与国内需要两者间很难取舍。」

有意思的是,最近也有中国政要在演说中与这一明智看法遥相呼应:「中美关系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已经且将会继续得到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支持,能够排除干扰,不断前进。」

这位演讲者正是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演说场合则是「亚洲协会」纽约午餐会。像哈斯一样,周文重说:「中国不会称霸,不会作『苏联梦』……中国尊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欢迎美国在亚洲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两场演说结合起来看,堪称是未来国际关系的一种可期待观点。这将有助於全世界明了其过去历程和未来展望。此一新共识绝非「好到不可能成真」,如果这个世界想达到美好境地,即必须当真看待此一新共识。


作者:dck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dck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503476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